|

财经

猿辅导员工猝死悲剧背后,一次教科书式的公关灾难

来源:互联网江湖

2025-04-25 23:11:21

(原标题:猿辅导员工猝死悲剧背后,一次教科书式的公关灾难)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一则新闻,把猿辅导送上风口浪尖。

4月23日晚,猿辅导武汉公司一位老师猝死。

4月25日,猿辅导回应:“李某某是公司优秀的员工,加入公司的5年时间,工作上爱岗敬业,有责任感,业绩表现一贯保持优秀……同事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

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这回应,堪称一场教科书级的公关灾难。

你看网友评论:

然后媒体、网友开始细数猿辅导过去的种种“劣迹”。

比如,2023年4月,封面新闻曾报道过涉事公司超长加班情况。加班超时在猿辅导似乎是个常态。

再比如,当时猿辅导工作人员回复封面新闻公司在考虑扩招人员,以减轻员工加班压力。后来,仍有离职员工表示,超长加班情况依然存在。

天眼查APP司法案件信息显示,仅猿起(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就有数起案件,其中涉及劳动争议、劳动合同纠纷的就有10起。

事情发生后,当地人社局已经介入调查,舆情仍在发酵。而就在事发后,猿辅导还在宣传自家的AI大模型能力。

事件终会有真相,舆情需要平息,但斯人已逝,家属的伤痛却难以抹平。

这世态间的炎凉苦涩,冷暖自知。

一场教科书的灾难级公关

官方的回应文本,是经历过细细打磨的,无论是肯定过世员工的成绩,还是肯定爱岗敬业的精神,都是试图安抚公众情绪。

然后,马脚还是不小心露了出来。

回应中一句:“该同事发生意外期间,正值武汉公司员工倒休假期,当日所在团队没有安排加班。”再度点燃公众情绪。

回应乍一看没有问题,但忽视了情绪,拨动了打工人最敏感那根神经。

公众要的不是一个冰冷的回应,而是一个真诚地道歉,一个负责到底的表态。

你看前阵子同样身处风波中的小米,处理得就很得当。

雷军微博诚恳道歉,上海车展低调出展,原定于上海车展期间亮相的YU7也延后了。天大地大,公众情绪最大,企业业务、战略都要往后考虑。

这就是小米的公关的格局和能力。

从舆情控制的角度看,事实真相当然有必要澄清,但用一个合适的方法很重要。

拿猿辅导这事儿来说,是不是倒休假期,有没有安排加班,不应该由当事方之一的企业来说明,后续的社保部门,劳动监察部门自会给出结果。

公关部又何必画蛇添足?

舆情处理,第一件事是要照顾公众情绪,而不是表达企业自身的诉求,回应公告里一个用词不当,就能再次把涉事品牌送上舆论场的审判席。

很不幸,猿辅导的这一份回应,堪称灾难级。

这种劳资矛盾、T0P级的舆情,品牌公关处理不好,是会带来严重后果的。

如何这次舆情处理不好,猿辅导这个品牌,可能就此会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富士康“血汗工厂”的标签贴了多少年?现在撕掉了吗?一个负面的品牌标签贴上去容易,要撕下来,恐怕是难上加难。

先不说品牌污点会带来商誉资产折损的问题。品牌形象受影响,不可能不影响业务。

猿辅导干的是一门什么生意?是教育。

什么是教育?四个字:教书育人。

也因此,教育企业是最应有正能量和正向价值观的企业,尤其是做K12教育的平台。

道理很简单,拿猿辅导来说,猝死事件之后,如果猿辅导被舆论贴上了“血汗工厂”的标签,这门教书育人的生意还有用户基础吗?

用户的角度看,作为一个孩子的家长,在教育这事儿上,你还敢用有这样价值观问题公司的产品和服务?

要知道,用户在孩子面前是家长,老板面前同样是打工人。对这类负面事情,也更加感同身受。

毕竟这年头儿,谁不经常加个班?

这种影响,可能显现得没那么快,但持续的时间很长,后续会不会在猿辅导各个业务线表现出来,还需要持续观察。

成功的危机公关,价值观是底色

既然可能影响业务,那么面对突然到来的舆情究竟该怎么办?

答案也很简单,挨打要立正。

这个道理,讲了无数遍,但凡有点公关常识的人也都知道,但现实中却很难做到。

拿猿辅导这事儿来说,把所谓的加班文化、考核制度给改了,员工该放假的放假,人手不够就招人,给足家属抚恤金和补贴。

做什么,比说什么要重要得多。

这过程中也许会付出一些成本,但是总有一天需要为过去的欠账买单,只要教育的生意还能做下去,用户的信任度还在,大不了再多花些时间赚回来。

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又何况是猿辅导这样一家知名企业呢?

做生意要赚钱,但更需要有价值观。

一场力挽狂澜的公关里,价值观始终是最亮的底色。

老实讲,企业加班的情况很多,不只是K12教育企业,互联网企业加班的更多,但凡事儿要有个度。最起码给够钱,按照大厂的薪资标准,不缺愿意加班的员工,工作效率也能提上去。

解决方案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难执行。

因为,方案报到老板那儿,大概率通不过,老板考虑的是什么?是业务增长,是公司经营效率的最大化,让老板批钱这事儿,比上天揽月还难。

从我自己的过去经验看,大部分老板是不懂公关的,也很少有老板真的愿意为社会情绪花钱。

你看,猿辅导被诟病加班、管理严苛这事儿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再加上K12行业这两年也确实很难,而且被吐槽996、007的也不只是猿辅导一家。如果我是老板,我也会想:“凭啥我要花这个钱?”

反过来看,为什么这类事件舆情情绪反应这么大?因为大家怕的不是加班,也不怕制度管得严,而是怕资本对底层劳动的挤压成为一种常态。

某种程度上,情绪不只是情绪,也是一种民意。

尤其是作为一家教育公司,对于这种民意更应该有敏感度。

在广大网友眼里,K12行业是带有某种原罪的。教育焦虑是谁炒起来的?生育率是谁压下去的?

压在人们头上的三座大山里,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这门生意。所以,做教育的企业,应该比任何行业都谨言慎行。

作为教育企业的公关,更应如此。

任正非一次内部讲话时曾经这么谈公共关系:“公共关系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公司减少一点阻力,你们(公关)不是一个进攻型的组织。不是强势部门,而是做一个和事佬。公共关系过于激进带来的后果是什么?阻力会更大。因为我们本身就像一把刀子,已经插得很深了,如果你们还推一下刀子,那么阻力只会更大。”

任老这话很通俗易懂,总结起来就是:公关关系的本质,是用“和事佬”的方式,来“拉拢人心”。

面对舆论美团是怎么做的?加大投入帮助弱势骑手群体,持续弘扬正能量、价值观,彰显骑手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价值。

怎么做“和事佬”是一门学问,怎么面对亿万网友来拉拢人心则是一门艺术。

短视频时代,情绪公关该怎么做?

事后复盘最近的这些热点,对于怎么做公关这事儿,感悟又更深了一点。

大多数企业,面对公众情绪都有一种“力有不逮”的感觉,要么是碍于品牌自己有偶像包袱,要么就是不愿意花那点成本。

短视频时代的公关,早已不同往日,图文时代的公关是处理事儿,而短视频时代,处理情绪,远比处理事儿要重要得多。

处理情绪的过程中,光有理还不行,你得有“同理心”,得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换位思考,说得更直白些,短视频时代的公关,本质上,不是“事实公关”,而是“情绪公关”。

伺候情绪,给人情绪价值这事儿,其实并不容易。

短视频时代,企业时时刻刻身在舆论场。也因此,无论是公关还是老板,要做两件事。

1 给到公众好的素材。

比如去年春节东哥给老乡发福利,最近跟京东外卖小哥吃饭,这些本身就是很有传播力的素材。然后素材被加工,裹挟着情绪快速传播。

2 时刻避免踩雷负面情绪。

短视频时代,短视频是社会情绪的放大器。好的情绪、坏的情绪都会被无限放大。从过去的社交分发,到现在的算法分发,形式在变,但传播符合人性的内核不变。

如何符合人性的规律,找到一条适用于自己品牌的传播之道,则是情绪时代做好公关工作的关键。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4-2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