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4-25 16:21:57
(原标题:“顶流”秀“绝活”!记者实探这场盛会,多图、视频来了→)
4月24日,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FAIR plus 2025)在深圳开幕。在展会现场,200余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顶流”人形机器人集体亮相,陆续展示“十八般武艺”,引起不少观众围观。
根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此次活动是深圳市内举办的机器人产业规模最大、品类最多的最新成果展。展会的首日,深圳先进院联合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在开幕式上发布的《深圳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2024年)》显示,深圳2024年机器人产业产业链总产值为2012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787亿元,同比增长12.58%,增速略高于2024年深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0.50%的增速。
证券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来自深圳的机器人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既有“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协作机器人第一股”越疆、“3D视觉第一股”奥比中光、“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也有“小巨人”企业乐聚和普渡等。此外,来自杭州的宇树科技、强脑科技、云深处等也带来了各自最新的产品。
人形机器人“秀绝活”
今年以来关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讨论热点不断,人气爆棚的展会场馆就是最有利的佐证,各个展台前都有前来驻足观看的观众。
位于展会入口处的优必选展台的人形机器人“天工”尤为吸睛。在上周北京亦庄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中,“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得冠军。优必选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参展的是“天工Ultra”的“兄弟”——人形机器人“天工”,这款机器人不仅跑得快、稳,也在科研和教育领域引发广泛关注,成为机器人全产业链接会最受关注的机器人。
同样基于天工母平台进行技术迭代而来的“天工行者”是业内首款30万元以下的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具有172厘米仿人身高和20个自由度的人体仿生躯干结构,以及拟人化的运动控制方案。这款机器人能在山坡、台阶、沙地、雪地等复杂地形上稳健运行,稳定奔跑速度可达10千米/小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获得超100台意向订单。
在浙江机器人产业集聚的展台前,一个会弹钢琴的人形机器人也成为现场的焦点。杭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姜红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这是针对展厅和琴行等B端公司的需求,做出的这款机器人,目前有购买意向的公司不少。根据初步的评估,目前演奏的机器人水平可达钢琴六级。
杭州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弹钢琴机器人 李明珠/摄
工业机器人上演“灵巧手”
而在大族机器人的展台前,一个灵巧的机器臂正在将零部件一个一个进行位置移动,准确地放入指定器具内。这一行云流水的操作,吸引了来自土耳其的客户驻足。他告诉证券时报记者,自己经营的一家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向车)制造公司,希望寻找一款合适的机械臂集成到AGV上使用。
来自土耳其的AGV制造商正在询价大族机械臂 李明珠/摄
现场大族机器人的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展示的这款产品已经在国内的很多工业场景使用,且有出口海外,有符合欧美地区的资格认证,如果有意向下单产品可实现短期内批量交付。
大族机器人展台前正在演示操作的机械臂 李明珠/摄
展会现场,来自北京他山科技公司的智能灵巧手,通过利用人工智能触觉传感系统,正在准确地移动水瓶。其参展人员介绍,基于触觉传感器制作的灵巧手,可以直接识别物体大致的形状、硬度、材质,再用比较合适的力量进行抓取,而不需要像以往通过大量的手动抓取来训练模型。
他山科技公司的智能灵巧手摆放矿泉水瓶 李明珠/摄
作为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此次也带来了最新研究的灵巧手。强脑科技现场人员介绍,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轻的一款智能仿生灵巧手,重量只有383克,长度只有16cm,比很多女性的手还要小,支持不同颜色定制,有黑色、银色、肉色等,也可以适配不同机器人的不同需求。
强脑科技最新的智能仿生灵巧手产品 李明珠/摄
“我们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都是开放的,也可以通过上位机的二次开发,直接完成各种指令和动作。”上述工作人员表示,“可以匹配机器人越来越小的需求,也能做到灵活操作,实现更小更巧更仿生的实际需要。而现在预售的价格也只有1万元左右,可以说达到了整个市场最低。”
强脑科技智能仿生灵巧手产品 李明珠/摄
此外还有包括越疆机器人、深圳戴盟机器人、深圳智哥机器人等公司均展示了其各自的明星产品,帕西尼、逐际动力等来自深圳“机器人谷”的明星企业亦均亮相展会。深圳市机器人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毕亚雷分析认为,深圳机器人产业一路向上的背后是强大的产业链、制造链能力,也是机器人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韧性生长的鲜活印证。希望借此次大会契机,搅动深圳新质生产力互通、创新、跃升的一池活水,推动机器人产业以“智”赋能提质增效,构建更开放、更协同的机器人技术社区,向全球输出中国机器人产品的整体制造能力。
责编:万健祎
校对:王蔚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证券时报网
2025-04-25
券商中国
2025-04-25
券商中国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