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创业最前线
2025-04-25 11:10:04
(原标题:年入11.5亿仍加速狂奔,百胜前员工带遇见小面IPO,债务压力陡增)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星空
编辑 | 蛋总
美编 | 邢静
审核 | 颂文
从广州体育东横街的30平米小店,到坐拥380家门店、年入11.5亿的“中式面馆第四大玩家”,遇见小面用了十年时间。4月15日,遇见小面正式递表港交所,剑指“中式面馆第一股”。
在出色的营收增长与资本热捧背后,遇见小面的降价换量、债务高企、同质化竞争以及食安隐患等问题如影随形,三位创始人的雄心壮志也面临重重考验。
1、百胜前员工创业开面馆,获碧桂园、九毛九投资
遇见小面的诞生,源于三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的创业梦想。
遇见小面的董事长兼CEO宋奇,现年38岁,他2008年7月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2009年11月获得香港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是一位妥妥的理工男,但毕业后他却进入了餐饮行业,2010年10月到2011年6月曾在香港麦当劳工作过,主要负责餐厅运营管理。
宋奇“野心”不小,据他本人对媒体透露,当他在麦当劳炸下第一筐薯条时,就有以后创立品牌,甚至挑战麦当劳的想法。他想见识一下世界500强公司到底是怎样运作的,也为以后自己创业做铺垫。
在2011年,宋奇又跳槽至经营肯德基和必胜客两大连锁餐饮品牌的百胜集团工作,担任餐厅开发拓展岗位。
2014年2月,宋奇与罗燕灵、苏旭翔一起创办了广州市饺工匠餐饮有限公司,也就是遇见小面的前身。三位创始人都曾在华南理工大学求学,其中罗燕灵还是宋奇的妻子。
目前,罗燕灵担任遇见小面的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主要负责监督集团的供应链、食品安全、菜品研发和制定运营标准。苏旭翔同样担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主要负责监督集团的营销、品牌推广和信息技术。
(图 / 遇见小面官方微博)
在创业过程中,遇见小面也获得了不少投资机构的追捧。从2014年9月至2021年9月,该公司在7年内至少获得了7轮投资。
其天使轮投资是在公司创办7个月后拿到的,当时是个人投资者顾东向他们投资了200万元。2015年3月,青骢资本参与了天使+轮投资。
2016年2月,遇见小面获得PreA轮300万元投资,分别是餐饮行业的上市公司九毛九通过广州九毛九对遇见小面投资了285万元,以及青骢资本跟投15万元。广州九毛九通过广州品芯悦谷持有遇见小面的股份。
2016年11月,餐饮行业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百福控股通过奇昕控股有限公司投资了遇见小面的A轮,投资额为2500万元。
2020年2月,遇见小面获得A+轮融资,这轮融资中,除了九毛九集团和百福控股持续投资外,另外一位个人股东高德福也参与了1000万元。高德福是餐饮连锁品牌喜家德的创始人。
2021年3月,碧桂园通过汇碧一号投资遇见小面3000万元B轮。百福控股与高德福曾参与跟投。3个月后,碧桂园和高德福又再一次增资,金额分别为4400万元和136.4万元。
同时,顾东和百福控股将部分股权按B+轮投前估值20亿元转让给了碧桂园,代价分别为3000万元和3000万元。
(图 / 遇见小面招股书)
2021年3月,遇见小面曾与一名B轮投资者订立投资协议,并且赋予B轮投资者拥有赎回权,若遇见小面未能在2021年3月11日起第七周年日或之前未能实现IPO,则遇见小面需要赎回股份,赎回价按原发行价加简单基准计算的7%的年回报率加所有已宣派单未派付股息的总和,以及原发行价的150%加所有已宣派但未派付的股息的总和(以较高者为准)。
2023年9月,遇见小面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截至上市前,宋奇和苏旭翔共同持股的淮安创韬持股遇见小面49.04%的股份。
此外,百福控股通过奇昕持股17.16%、碧桂园通过汇碧一号和汇碧二号合计持股9.06%、顾东作为天使投资人持股7.73%、青骢资本持股3.26%、喜家德创始人高德福持股3.01%。
值得一提的是,在遇见小面的董事会中,京东前CEO徐雷也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
此外,正值IPO之际,遇见小面还因为一个职场操作受到质疑。据新浪财经在4月19日报道,遇见小面的一位公关总监在4月18日发声透露,自己在孩子生病不在公司期间突然收到遇见小面的裁员通知,且公司将裁员通知发给了其家人而非本人。
有报道称该总监刚入职3个月,尚在试用期。目前,遇见小面并未对此有所回应。
2、2024年营收突破10亿,遇见小面仍想加速狂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遇见小面的营收已经突破10亿元,行业地位也跻身中式面馆前五。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预计到2029年,中国内地的连锁中式快餐厅的市场规模将达到4778亿元。
在2024年中国中式面馆经营者排名中,遇见小面以总交易额13.48亿元,市场份额0.5%排名第四,2022年至2024年的商品交易额复合增长率为58.6%,在前五大品牌中增速最高。
(图 / 遇见小面招股书)
遇见小面招股书显示,在中国中式面馆排名中,公司A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江苏,专注于提供中式面食,所指的应该就是和府捞面,其市场份额为0.9%,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为25.3亿元。
公司B成立于1987年,总部在北京,专营中式牛肉面,指的应该是李先生牛肉面大王,其市场份额为0.7%,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为20.6亿元。
公司C成立于2014年,总部在深圳,专营西北面食,指的应该是老碗会。其市场份额与遇见小面一样,均为0.5%,2024年总商品交易额为14.2亿元。
公司D成立于2019年,总部在上海,专营兰州式牛肉面,指的应该是马记永,其市场份额为0.4%,2024年商品交易总额为12.5亿元。
可以看到,国内中式面馆的市场极为分散,行业领头羊也没有占据1%的市场份额,前五大品牌合计占据了2.9%的市场份额,而且遇见小面与和府捞面的差距较大,与老碗会、马记永等品牌的交易规模和市场份额较为接近,面临着比较激烈的同行竞争。
招股书披露,遇见小面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分别实现营收4.18亿元、8.01亿元和11.54亿元。
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3597.3万元、4591.4万元和6070万元。2023年开始,公司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3497万元、4697.8万元和6388.8万元。
报告期内,遇见小面还存在以价换量的情况。过去3年该公司的订单平均消费额持续下滑,分别为36.1元、34元、32元。该公司表示,他们主动降低菜品价格及为顾客提供更物美价廉的用餐体验,以吸引顾客及增加整体销售额。
事实也确实如此,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单店日均销售额分别为11822元、13880元、12402元。订单数量也有明显增长,分别为1416万单、2821.9万单和4209.4万单。
但以价换量的方法也带来了“副作用”,如2024年该公司的同店销售额就出现了4.2%的下滑。
在门店层面,遇见小面也与头部企业有一定差距。据和府捞面官网显示,该公司的门店超过500家。而李先生牛肉面大王的门店目前已经突破1000家。窄门餐眼平台的数据显示,老碗会的门店数量在400家左右。
遇见小面的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该公司的门店数量分别为170家、252家和360家,截止招股书提交日,该公司的门店数量为380家。
而且遇见小面的门店分布存在一定的地域集中风险:380家门店中,广东省内就有250家,占比约为65.8%。其中广州有117家门店,约占门店总数的30.8%。
据遇见小面在招股书中的规划,他们仍将继续加大开店力度。报告期各期,公司分别开设了43家、92家和120家自营和特许经营新餐厅,他们计划2025年、2026年和2027年开设约120家至150家、150家至180家、170家至200家自营和特许经营新餐厅。
遇见小面称,公司不仅要拓展下沉市场,探索海外市场(计划在东南亚开设门店),而且开设速度也要比以往更快。
2025年以来,遇见小面已经花费约2270万元用于拓店。2025年、2026年和2027年这三年,他们计划用于开设新直营门店的投资成本预计分别为1.08亿元、1.32亿元和1.48亿元,未来3年拓店开支累计将达到至少3.88亿元。
客观来看,快速拓店策略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增加公司的门店规模,有望提高遇见小面的市场份额和竞争力。但另外一方面,这也可能给公司带来更大的资金压力,增加运营管理难度。
未来,遇见小面能否管理好旗下的直营和特许经营门店,仍是一个未知数。
3、公司债务压力陡增,曾因食品安全问题被通报
从遇见小面的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债务压力日益凸显。
其流动负债总额从2022年的2.51亿元急剧飙升至2024年的4.9亿元,债务压力陡增。而2024年其流动资产总值仅为2.48亿元,流动比率低至0.5,低于安全阈值。
报告期各期的年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651.9万元、2676.4万元及4219万元。
这些数据意味着公司短期内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弱,一旦资金周转出现问题,极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他们未来3年大规模的门店扩张计划,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得资金链更加紧绷。
作为餐饮企业,遇见小面也需要格外注意食品安全问题。报告期内,遇见小面也曾因食安问题遭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通报。
2024年6月,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餐饮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中发现,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海淀区翠微路分公司存在“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的问题,被给予警告,责令改正。
2024年11月底,北京遇见小面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东城东直门分公司又因为存在未保持食品经营场所环境整洁的问题被北京市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给予警告处罚,责令改正。
未来,遇见小面仍需要加强在食品安全领域的自我监督管理,尤其是他们计划扩大特许经营模式的门店规模,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管理挑战。
目前来看,遇见小面的IPO之路充满了机遇与挑战。在资本的加持下,该公司得以快速崛起并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然而,地域集中风险、债务压力、外部竞争压力以及食品安全问题等挑战也不容忽视。
未来,一碗小面能否“煮出”数十亿甚至百亿市场的想象空间,关键还是在他们能否在规模与利润、速度与质量、扩张与管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注:文中题图来自遇见小面官方微博。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5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