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刷屏!重磅活动,来了!

来源:中国基金报

媒体

2025-04-24 09:26:53

(原标题:刷屏!重磅活动,来了!)

【导读】“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在深圳启动
中国基金报记者 郭玟君
为全面深入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就,“机遇湾区”“机遇香港”“机遇澳门”主题采访活动于4月23日在深圳正式启动。
在“机遇湾区”主题采访活动介绍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前海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守睿及相关部门领导介绍了深圳融通港澳、助力大湾区建设和前海合作区建设情况。

王守睿:深圳 “一天内找齐上下游, 三天之内能做出新产品”

关于深圳整体发展,王守睿表示,2024年,深圳GDP达3.68万亿元,增长5.8%。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连续三年居国内城市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城市首位。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万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21年居全国城市首位。研发投入2236.6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据王守睿介绍,深圳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4%、占规上工业比重68.2%,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智能手机产量分别占全国14.8%、24.1%、23.4%。依靠链条完整的产业创新,在深圳,“一天之内可以找齐上下游,三天之内就能做出新产品”。

深港澳合作方面,据王守睿介绍,2024年,香港在深投资企业新增近5900家,澳门新增近90家;5家券商机构入选全国首批“跨境理财通”试点,“港澳药械通”目录扩至59种。

关于前海合作区建设,王守睿指出,2024年前海GDP达3008.8亿元,增长8.6%;固定资产投资达1691亿元,增长10.1%;实际使用外资266.5亿元,增长7.4%。

前海定位为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深港融合引领区、现代服务业高地。前海已推出88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104项全国推广;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孵化团队1450家,其中香港团队943家;此外,前海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前海冰雪世界、全国最大书城文化综合体——湾区书城、K11 ECOAST海滨文化艺术区等重大设施;同时,集聚独角兽企业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5家。

深圳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据深圳市科技创新局专职机关党委副书记文莉介绍,积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把整个城市作为新质生产力和创新的策源地、孵化器,着力建设最系统完备、最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方位深层次建设创新之城。

在深圳创新生态建设方面,文莉表示,深圳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最关键节点,打造“6个90%”。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占比93.3%,研发投入强度达6.46%。

此外,深圳建成鹏城国家实验室、1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和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深圳综合平台,全市各类创新载体超4000家。高标准推进河套合作区建设,引进香港5所世界百强高校的13个重点科研项目,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累计引入60家香港科创机构和企业。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文莉介绍,深圳对超1200个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配套资助超30亿元。2024年布局14个市科技重大专项,立项275个。我国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天神之眼C高阶智驾三目版,“夸父”人形机器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波三维指纹传感器芯片、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先锋版、国内首条8英寸碳化硅(SiC)和氮化镓(GaN)芯片中试线等一批硬核科技创新成果发布推出。

在人才汇聚方面,文莉表示,深圳先后吸引颜宁、沈向洋、薛其坤、埃菲·杰曼诺夫等国际领衔科技人才来深发展。目前,全市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超700万人。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深圳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一。

此外,文莉指出,深圳大力发展风投创投,培育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建立规模100亿元的天使基金、20亿元的种子基金,引导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推动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取得新突破

据深圳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云介绍,《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推出后的6年间,深圳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年贸易额突破4.2万亿元,与港澳年贸易额突破7000亿元,深圳都市圈高速公路里程近2500公里、路网密度全国领先。

此外,朱云表示,广深双城联动扎实推进。推进实施7个领域33项合作任务,广深铁路大范围实行公交化运营,广深港高铁实现30分钟互达,广深高端医疗器械先进制造业集群等入选首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名单,鹏城实验室广州基地—琶洲实验室揭牌运营,广州国家实验室河套检测评价分中心建成。

朱云指出,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深中通道开通并实现累计车流量突破2500万车次,深圳机场中山航空港、江门航空港投入运营,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山服务基地、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揭牌,深圳—珠海全球首条跨城跨海电动空中航线首飞成功。

据朱云介绍,深圳都市圈建设提速。《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实施,跨市联席会议机制建立,扎实推进都市圈重点项目超250个、涉及总投资超1.5万亿元,联合打造坪地—清溪—新圩等7个跨区域产业组团,与东莞、惠州实现335项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

此外,朱云表示,深圳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新成效。6年间,深圳市率先成为全国首个“四型兼备”(空港型、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的枢纽城市,年进出口总额增长到4.5万亿元,其中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超30%。国际航空枢纽能级加快提升,核心枢纽海港地位持续巩固,“一带一路”经贸产能合作更加紧密。

民生合作方面,朱云表示,港澳居民在深诊疗超百万人次/年,“跨境理财通”2.0版实施,在深港澳参保超5.3万人。

据了解,主题采访活动将持续至4月29日。来自近30家中央媒体、广东媒体和港澳媒体的百余名记者将深入粤港澳三地,全方位、多角度报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果,展现大湾区着力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生动实践。

编辑:杜妍

校对:纪元

制作:舰长

审核:许闻

版权声明

《中国基金报》对本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授权转载合作联系人:于先生(电话:0755-82468670)

金价突然暴跌!中国资产,大爆发!

fund

中国基金报

2025-04-24

中国基金报

2025-04-24

中国基金报

2025-04-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