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新茶饮品牌上市基本「阶段性收官」,未来仍要回答的3个问题

来源:明亮公司

2025-04-21 18:30:06

(原标题:新茶饮品牌上市基本「阶段性收官」,未来仍要回答的3个问题)

作者:MD

出品:明亮公司


!霸王茶姬(CHA.US)17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截至美股当日收盘,公司股价上涨近16%,市值59.54亿美元。


今年以来,已有蜜雪集团(02097.HK)、古茗(01364.HK)和霸王茶姬三家头部茶饮品牌来到二级市场,加上此前已经上市的茶百道(02555.HK)、奈雪的茶(02150.HK),上市茶饮品牌已至5家,此外,沪上阿姨也已获证监会赴港上市备案。


尽管仍有茶颜悦色、甜拉拉等品牌或主动或被动地传递出上市信息,但从规模、增速和模式上尚未有超过已经上市公司的上限,换言之,从以上5-6家公司基本奠定可以为中国新茶饮品牌的整体估值预计。从目前股价来看,市场对蜜雪和霸王茶姬的认可度似乎更高。


截至17日收盘,蜜雪集团37倍P/E,霸王茶姬对应30倍P/E倍,古茗、茶百道的P/E为26倍,奈雪亏损。


从股价表现上来看,今年以来,蜜雪集团股价上涨约130%,古茗78%,茶百道和奈雪的茶今年以来的股价分别下降约19%、27%。


头部新茶饮品牌将在2025年内完成“阶段性收官”,但企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并未停止,「明亮公司」认为,对于未来,新茶饮品牌仍然要回应三个问题:一是短期内公司的增长压力,体现在门店的效率和营收增速上;二是公司发展的第二、第三曲线;三是在高度不确定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下,出海的方向、以及未来海外营收的占比。


注:数据截至4月17日收盘


问题1:单店效率


一般而言,一家门店的销售额可以被拆解为“客单价”和“订单/出杯量”两个指标。去年下半年开始,新茶饮品牌的同店GMV增速出现了下降。


以古茗为例,据公司2024年财报,公司去年GMV总额223.96亿元,增长16.57%,但单店日均GMV从6800元降至6500元,更具体至杯量的指标来看,其单店日均售出杯数从417杯降至384杯,下降了约8%,高于单店GMV的 4.4%的降幅。


而在霸王茶姬的招股书中,其2024年单店月GMV有明显增长,从2023年的482,700元增至2024年的511,700元。招股书还显示,公司2024年在中国的单店月平均出杯数较2023年增长了约4.6%,从2023年的每店每月的23,989杯增加值2024年的25,099杯。


如果简单计算,其2024年的杯客单价约为20.39元,2023年为20.12元,几乎没有变化。


不过,自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霸王茶姬同店GMV增速出现下降,第三季度增速为1.5%,进入第四季度,其同店GMV增速为-18.4%。


尽管没有直接的数据来反映2024年第三、第四季度的杯量,但在客单价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杯量的变化能更快地反映在单店营收上。而杯量的变化还受到公司在选址、产品、店型、线上和会员运营等多个方面的影响。


比如,当同一品牌在一个区域的密度增加,如果区域内总消费者的数量不变,则区域内已开门店的单量自然下滑,新开门店却往往不计入“可比门店”口径范围内;而“爆款”产品也将在短期内影响单量数据。


同店营收中的“客单价”的变量确定性较高,对于品牌来说,在门店的单量上做文章则是有更多讨论空间。


古茗在2024年财报中就表示:截至去年底,公司新店开业速度较2023年有所放缓——并且关闭的门店数量较2023年增加。这主要是由于:(1)现制茶饮店市场增长速度放慢;(2)行业内竞争加剧,部分参与者推出低价产品


“为了应对这些变化,我们调整了业务策略,专注于提升现有门店的经营效率和业务表现,同时放慢新店开设的速度。特别是,我们向现有加盟商推广销售咖啡机,以帮助门店提供多样化的产品,进而提升整体GMV”。


聚焦在单店层面,从规模经济的角度来看,门店单量也会影响资本开支(CapEX,以设备、装修为主)和运营开支(OpEX,以工资、房租为主)的投资效率。对于资本开支项目来说,单量/出杯量理论上自然越高越好,但在运营开支的员工层面,存在理论上的出杯量极限,如果接近甚至超过极限,轻则影响服务质量、用户体验,重则带来冲突、品牌风险。


而从长期来看,规模化连锁茶饮、咖啡品牌似乎更倾向于用资本开支替代运营开支,「明亮公司」此前也讨论过,目前已经能看到包括霸王茶姬、喜茶等品牌在加码自动制茶机等设备,而在连锁咖啡领域,用全自动机替代半自动机也得到越来越多品牌的青睐。


「明亮公司」与市场交流后发现,规模化的现制茶饮对标的公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星巴克、即现制饮品+空间,另一种则对标“可口可乐”,门店是只是工厂的延伸、甚至替代了一部分工厂的“罐装”流程,最终,后一种模式中的门店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分布式”工厂,而加盟商则承担了这部分资本开支。如按“机器代人“的逻辑,门店层面似乎更应追求高单量,而非客单价提升。


问题2:第二曲线


蜜雪集团在首次提交招股书时曾提出了明确的第二曲线:幸运咖。目前来看,蜜雪冰城的第二品牌仍与主品牌有较大规模上的差距,在招股书中,蜜雪集团指出,主品牌「蜜雪冰城」所得收入及毛利分别占我们总收入及毛利的95%以上。“相比之下,「幸运咖」于业绩记录期对我们的收入及毛利贡献尚不显著。”


此前有咖啡茶饮设备企业的负责人向「明亮公司」指出,蜜雪集团在选择做幸运咖时不应该再尝试走出一条新的单店模型、也不该用半自动咖啡机,而应该直接学习瑞幸的店型,实际上更应“做库迪做的事”。


不过,幸运咖与瑞幸都创立于2017年,在瑞幸经历了财务造假事件后,业内当时对该模式存在一定的顾虑,直到2021年末,该模式才逐步得到认可。


此外,古茗、沪上阿姨等品牌都已经明确切入咖啡领域。古茗咖啡相当于古茗的“品类”增加,仍在古茗门店和小程序上出售,而沪上阿姨则拆分咖啡品牌「沪咖」独立运营,在门店视觉和点单小程序均已独立设置。


霸王茶姬选择了一条不同“第二曲线”路径。


近期「明亮公司」注意到,霸王茶姬旗下的另一产品线「茶姬现萃」目前已经在上海开出四家门店,分别位于上海中心大厦、五角场万达、上海万象城和打浦桥日月光等地。


以上海万象城门店为例,「茶姬现萃」的门店面积通常更小,从小程序点单到品牌VI都明显独立于霸王茶姬的门店,店内员工在3-4人。有趣的事,门店的配置和一些连锁咖啡品牌类似,设有两台全自动咖啡机和一台双头半自动咖啡机(外观上看或为大正咖啡集团的“太子咖啡机”定制,全自动咖啡机为瑞士品牌),门店员工介绍称“门店内没有咖啡”,半自动咖啡、全自动咖啡机用来机来萃茶。


蜜雪冰城、古茗从“奶茶”切入“咖啡”,是从一个成熟的品类切入另一个成熟的品类,而「茶姬现萃」略有不同,产品是相对不流行的“茶拿铁”——将咖啡的浓缩换成了原茶的萃取液,其他流程则类似。


从价格带上来看,以武夷大红袍为例,纯茶13元,茶拿铁(加奶)19元。初原茶饮品外,门店还有少量烘焙SKU,定价从6元-26元不等。「茶姬现萃」的价格带看起来略低于霸王茶姬的主品牌门店。这或许意味「茶姬现萃」将承载着主品牌价格下沉、年龄层上提的功能,而且,从半自动机的配置来看,「茶姬现萃」也可能承载门店一些出杯量/单量不大的门店和店位,以更好支持公司增长。


茶姬现萃的半自动咖啡机(来源:明亮公司)


此外,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霸王茶姬对标的公司中也包括可口可乐这家罐装饮料巨头,从「茶姬现萃」的角度来看,其不加奶的原茶产品也接近于现萃版的“东方树叶”。


总结而言,目前来看,上市的新茶饮品牌仍没有关于“第二曲线”的优秀答案。


问题3:海外营收占比


随着美国关税政策的剧烈变化,此前出海的品牌也正在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目前看来,在已经上市的几大品牌中,蜜雪冰城在海外拿到了最好的结果。其最早一家海外门店于2018年在越南河内开业。根据公司2024年的财报,海外的门店数4895家,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等市场。招股书显示,公司海外已经覆盖11个国家。


不过从收入角度来看,蜜雪集团在招股书中披露:“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止三个年度以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本公司自中国内地以外的国家及地区分别实现约人民币50百万元、人民币541百万元、人民币1,487百万元及人民币952百万元的收入”,即公司2024年前九个月海外营收9.52亿元,对比之下,蜜雪当年前9个月营收为186.6亿元。


这样来看,其海外营收占公司营收比例约5%,而海外门店数占比约为10%左右,员工占集团总数的7%,营收占比仍低于门店数占比。


对比之下,星巴克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4年第四季度)海外营收占比约70%,而海外门店数占比约54%。


此外,其他已经上市的新茶饮品牌业都积极在海外拓店。


截至2024年,霸王茶姬在海外共有156家门店,公开信息显示,公司近期将在美国洛杉矶落地北美市场的首家门店,印尼首店也将于近期开业。美国首店位于洛杉矶知名购物中心Westfield二层,这家购物中心已有多家中国品牌开出门店,包括泡泡玛特、眉州东坡、海底捞等。


来源:Westfield官网


近期,茶百道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门店已经开业,茶百道的出海首战选择韩国,截至去年,门店覆盖了韩国、泰国、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奈雪的茶也已经在泰国等地开出了门店。


现阶段来看,中国茶饮品牌的出海仍以“开店”为主,而距离开店到对营收产生有意义的贡献,仍需要时间。


不成问题的问题:咖啡品牌的上市在哪里?


新茶饮市场资本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同时,国内咖啡领域新的上市公司仍没比较模糊,反而是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参照瑞幸模式创业公司已经开始对接二级市场。


而国内除已经登陆除瑞幸、TIMS天好中国(THCH.US)外,目前仍看不到后来者的身影。


从门店数来看,库迪咖啡(10000+)、MANNER(2000+)和M Stand(550+)仍在扩张之中,扩张的路径已经出现分化,但三家也尚未有明确资本化的动作。在未来的一个阶段,他们也面临同样的三个问题:门店效率,多元化和出海。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