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行业探讨|小米&小鹏&问界门店调研

来源:雪球

2025-04-19 07:35:19

(原标题:行业探讨|小米&小鹏&问界门店调研)

前两天有位卖方小伙伴更新了周度新势力车企大定情况(注意不是销量),相比于其他车企都是环比大增,小米汽车却是下滑35%,一反常态。

要知道,本来小米汽车都是稳定“好学生”阵营,如今沦落到“差生班”,显然是受到了前段时间的重大事故影响。

实际这种影响还不仅限于小米汽车本身,作为产业和舆论“导火索”,已经蔓延到了整个汽车行业:

在电池端,工信部颁布新国标,首次提出不起火不爆炸,相比2020年标准(提供5分钟逃生时间)安全性要求更高;

在智驾端,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主要汽车企业近60名代表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对OTA频次、宣传用语、L2与L3的边界进行了限定。

汽车安全被再次提到极高地位,这是非常正确且是非常必要的,欲速则不达,和生命相关的技术革命更应该慢慢来。

但,消费者真的就不打算买小米汽车了吗?以及其他车企会不会受到新规影响?想到这里就有点坐不住了,正好看到有券商组织新势力车企系列调研,赶紧报名到现场去看看,听听一线经销商的观点。

第一家:小米

去年SU7刚上市时候,就到经销商聊过一次,当时人家势头正盛,满面春光,工作日展厅里都有不少人。

这次过去的第一印象,就是几乎没什么人,当然可能和时间有关,大概是9点多到店,店长说一般下午人会多些。

坐下来简单寒暄了几句,我就忍不住开门见山,询问了事故影响,答案是:一季度订单很不错,3月份创下新高,但4月份确实有所下滑。

但并不能把原因都归到事故本身,店长说,事故只是导火索,哪怕没有这个事件,可能也会面临压力,主要原因是交付周期有点长,现在APP下单小米SU7要等明年2月份提车,长达10个月。

由此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客户等不了,二是明年购置税补贴会减少,三是上海明年绿牌政策也有不确定性,那么就很难说服客户现在下单。

这倒让我有点意外,没想到上市1年多交付周期还能那么久,这里面既有需求原因,车子卖得火爆,也有些供给原因,小米北京工厂爬坡要时间。

谈到小米,肯定要问问万众瞩目的新车型YU7,略有遗憾,原本下周车展是有希望能看到亮相的,但现在大概率会取消。啥原因呢?你说和这次事故没关系,我是不信的,暂避舆论,平稳过渡,反正也能理解吧。

有趣的是,聊天过程中还得知店长和雷军有过一面之缘。

他说,雷老板非常认真和负责,深耕一线,对零部件和经销商都非常严格,同时很愿意听到下面的声音,有时候无意间讲的话都会发现被采纳或者重视。也正因为如此拼命,雷老板本人看着会比镜头前要憔悴。

当然,不排除他描述时候有“合作方”滤镜,但能够说得如此具体,我想大部分内容都是属实的吧。我一直等待着官方发布事故通报,也期待着雷老板会怎么去善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米汽车的信誉和未来前景。

第二家:小鹏

相比于小米的处境,小鹏算是超级逆袭,一举成为新势力月度冠军,这次了解了不少门店情况。

首先是每个月订单量,相比于去年有将近3倍增长。有趣的是,尽管如此依然比不上小米那家门店,具体数字不方便说,大概仍是小米1/3-1/4,不得不感叹小米的火爆。

其次是车型分布,不像小米暂时就1-2个车型,小鹏已经有了自己的矩阵,全部订单里MONA占比30%、P7+占比20%、G6占比20%,而这3个车型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性价比非常高。

店长自己都在说,当初买第一版P7车型落地要30万,现在增配还降价,只要18-20万。

第三,小鹏基本都是年轻人买,但过来对标车型很不一样,例如MONA对标比亚迪,P7+对标同级别旗舰轿车,G6对标特斯拉Model Y,G9对标各车企旗舰SUV。

有个相对特殊些的MVP车型就是X9,偏高端商务,对标着腾势D9和梦想家,但由于是纯电版本就有些独特优势(不是宁德电池,总感觉有点膈应)。

小米SU7之前有试驾试乘过,这次就没有申请出战,但X9倒是没有试过,于是就跟着坐了一圈。

到这里就要提及智能驾驶。MVP车型坐着肯定是舒服的,毕竟宽敞,但难度是在于司机可能会有些不方便,例如转弯半径较大,再例如停车困难等。

要知道,在鸿蒙还没有横空出世前,小鹏智驾基本就是国内天花板,哪怕在MVP车型上也能发挥得不错。试驾过程中演示了后轮转向、城区NOA、自动泊车等等,挺丝滑。

不过有两次人为接管:第一次是右转弯道上修路,放着雪糕筒,识别出来后刹停;第二次是到达目的地后要拐进小路,就退出领航了。

第三家:鸿蒙

和小米的网红程度相当,和小鹏的智驾有过之而无不及,华为鸿蒙就是今天调研的最后一站。

刚一进门就有点意外,小米和小鹏门店都没什么人,但鸿蒙店里竟有不少消费者,当然绝大部分进店顾客都是来看她:问界M8。

问界销量在去年是顶峰,每个月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今年M9和M7都有所下滑,而市场和消费者都在期待的就是M8。果然,刚上市24小时就达到了大定3.2万台,当年M9上市24小时大定也才2万台,可见一斑。

据店长透露,目前大定已经超过4万辆,在36-45万级别车型里非常罕见,按照超级工厂每个月2万台交付量计算,后面下单的消费者就要下半年提车了。

市场有个担忧是,M8会不会抢走M9的订单?肯定是会有的,但如果没有M8,可能M9订单就会被其他友商抢走,那肥水不流外人田,总归是留在自己店里更好。

既然来都来了,肯定要替读者们坐下问界M8,确实蛮舒服,大屏幕往下一放、后排座椅按摩一开、扶手箱一倒,享受就好了。同时有两个特点是制动和底盘,刹车柔和+底盘稳健,就能帮助到后排看电视不会头晕。

预测下,这个周末这家店要忙飞,肯定有很多消费者会来到现场。

如果略作小结:

小米依然热度不减,但要重视事故处理;

小鹏靠性价比凤凰涅槃,但价格带在不断下滑;

鸿蒙问界M8初战告捷,但其他“界”也要能跟上。

最最后,国内新能源车依然会越来越卷,但有种预感就是,调研的这3家大概率都能活得下去,拭目以待哈。

#新能源车# #智能汽车# $小米集团-W(01810)$ $小鹏汽车-W(09868)$ $赛力斯(SH601127)$ @雪球创作者中心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仅供读者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雪球

2025-04-19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