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斑马消费
2025-04-18 08:18:17
(原标题:京东还在拥抱美团)
斑马消费 任建新
互联网行业持续几年的平静发展氛围,在今年被打破了。
京东入局外卖市场后,接连打出“0佣金”、“五险一金”、“百亿补贴”、“净利润不超过5%”的组合牌,剑指全行业。
美团闪购升级,利用“3万闪电仓”、“30分钟送万物”,对商家“3天账期”、“随时提现”。
硝烟之中,大家意外发现,京东便利店也入驻了美团闪购,京东系的很多业务平台,都在美团做生意。
去年以来的互联网拆墙行动如火如荼,腾讯、阿里、抖音、美团都开放了自己的战略腹地,而京东,至今仍未向互联网同行们开放。
京东VS美团闪购,边打边做生意
最近一段时间,京东外卖和美团闪购,一直是互联网市场的两大看点。
京东外卖,很显然是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模仿者;可美团闪购,并非是传统电商或外卖业务的延伸,而是建立在即时零售概念之上的全新物种,“30分钟送万物”。
消费者有任何购物需求,无论是电商渠道的手机家电、美妆个护,还是外卖场景的蔬菜水果、零食饮料,在美团闪购,都能满足。
更丰富和多元化的品牌与商品,更优惠的价格,行业最短的3天账期,让消费者和商家的参与度大幅提升。短短几天时间,从美团闪购通道点击进店的顾客人数翻了一番。
当我准备到美团闪购尝鲜的时候,突然发现,京东旗下的京东便利店,也在美团闪购的精选店铺中。
而且,京东便利店似乎更重视美团闪购这一通道,不仅有普通的货架模式,还设置了直播带货模式。
实际上,京东系零售业务入驻美团平台的,不止京东便利店,至少还包括京东酒世界、京东自营大药房等。
在美团的看病买药板块,仅京东大药房旗舰店一家网店,月售就1万+,总销量达到了30万+。此前有权威媒体报道称,“京东大药房在美团等平台过敏类药品销量显著增长”。
这与当下市场上热议的京东战美团,气氛完全不一样。
京东官宣进入外卖市场,并连续打出“0佣金”、“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百亿补贴”、“净利润不超过5%”等组合牌。
尽管京东和刘强东多次表示不打口水战,但是,京东官方号亲自下场,直接将矛头对准美团在内的全行业,火药味异常明显。
那么,京东一边在舆论场对美团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势,另一边又全面拥抱美团系业务平台好好做生意,这种嘴很硬、身体很实诚的割裂感,到底原因何在?
身处夹缝,奋力一搏
创始人的风格,让京东这家公司,非常善于利用舆论为自己的业务造势。
当年,京东、苏宁之争,开始没多久,京东就在声量上奠定了胜局;为了做便利店,刘强东直接号称要开到100万家,即便到现在,中国便利店总量也只有32万家;近期因为外卖业务,京东频上热搜,都是同样的味道。
其实,无论京东筹划已久布局外卖业务,还是如今在舆论场上的接连进攻,都是因为,京东目前身处夹缝的处境,让它不得不奋力一搏。
不否认,京东目前仍然稳居互联网第一梯队,万亿营收、数百亿利润,但是,行业趋势,对其并不友好。
在拼多多和抖音电商诞生之前的传统电商时代,京东凭借自营模式与阿里巴巴分庭抗礼;当电商进入新时代,行业核心转向极致的消费者服务,阿里、拼多多、抖音稳居前三,京东沦落至第四。
那几年,京东忙于分拆上市,错过了最好的出海和业务深化、转型时机。如今,便只能换道寻找突破口,去年用京东采销对标东方甄选,今年用京东外卖试图追赶美团。
所以,外卖市场的业务战和口水战,该打还继续打;在美团平台上的生意,该做还得继续做。
相较于京东的电商,美团本地生活用户的消费频次更高,用户粘性更强,与生活场景的契合度更高。
这就导致,京东的月活规模大,但日活相对较低;而美团这种更高频的消费应用,月活、日活双高。
京东需要美团,特别是美团闪购这种零售新势力。
传统的电商、外卖、即时零售,不断深化了消费体验。但是,消费者追求多、快、好、省的需求永无止境;平台内商家对增量业务、利润与现金流的诉求一直没有变。为了满足两端的需求,就需要美团闪购这样一个“30分钟送万物”的场景。
2021年美团的公司战略升级为“零售+科技”。从那个时候开始,行业就应该意识到,电商是过去式,即时可达的一切,才是美团想要的未来。
美团与京东业务战略的层次高低,是由两家公司各自的基础设施来决定的。
京东庞大的供应链仓库,大多位于城市郊区。为了布局闪购业务,美团已经拥有了3万个分布于城市大街小巷的闪电仓,预计到2027年能达到10万个。
基于此,京东电商业务的基础服务设置是电商物流供应链体系,后来合并达达,拥有了即时配送能力。但是,就服务体系的颗粒度而言,仍然不如美团和饿了么建立的外卖配送体系。
在“30分钟送万物”的思路指导下,美团闪购可以合并传统电商、外卖、即时零售的业务;但是,京东物流和达达,却无法完成外卖配送,京东干外卖,只能重新建配送体系。
互联互通,回归行业本源
1969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研究员伦纳德·克兰罗兰,向斯坦福大学的另一台计算机,发送了第一条消息Login,宣告了互联网的诞生。
这项技术,加速了人与世界的互联互通,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成为人类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当移动互联网在消费场景中不断渗透之时,几大互联网巨头出于竞争的目的,在核心场景对抗,将市场划分成了若干个阵营,移动互联网的割据之“墙”由此形成。
这并不符合行业发展趋势。特别是当互联网存量时代降临后,打破边界、共享用户、场景融合,才能为整个市场创造更多的业务价值。
于是,从2024年开始,中国互联网破墙行动全面展开。微信用户可以直接跳转至淘宝页面,京东购物可以用支付宝付款,在微信内也可以加入钉钉会议……
正是在这种观念下,京东系的京东便利店和京东健康,到美团上面做生意,至今没有任何阻碍。
可破墙行动才刚刚开始,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互联互通仍然不够彻底。比如说,京东体系内目前仍然没有阿里巴巴、拼多多、腾讯、抖音或美团的任何类型店铺入驻。
从长期来看,无论是互联网的部分封闭状态,还是当下业务层面的针锋相对、舆论场上的口水战,都只是过眼云烟。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头部公司从来都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而是在消费者服务这个大场景之下,各自找准定位,完成业务闭环。
一家公司,只有根据市场趋势和需求变化,不断强化自己的核心能力,有限延伸、步步为营,最终多点成线、以线带面,才能基业长青。
腾讯的社交和游戏,阿里巴巴的零售与AI,抖音的短视频社交和内容电商,美团的本地生活与全面零售,都是如此。
流水不争浪花之大小,争的是滔滔不绝。$京东集团-SW(HK|09618)$$美团-WR(HK|83690)$$阿里巴巴-W(HK|09988)$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4-19
和讯财经
2025-04-19
子弹财经
2025-04-19
和讯财经
2025-04-19
子弹财经
2025-04-19
和讯财经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