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交卷2024,广汽战略变革与投资者回报两手抓

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03-30 22:13:47

(原标题:交卷2024,广汽战略变革与投资者回报两手抓)

年报季来临,汽车行业依旧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过去一年的新能源市场,智能化下半场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品牌力升级成为趋势,出海策略对车企增长的影响程度日渐加深。而对广汽集团而言,这些变化是不可错过的。

日前,广汽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广汽集团汇总口径营业总收入约4016.5亿元,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约1077.8亿元。2024年,广汽的总销量为200.31万辆,在自主品牌发展、出口表现等方面均有突破。

而与这份业绩报告相伴的是新的股东权益动作,一向关注投资者回报的广汽,将继续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分红,全年拟现金分红总额占公司净利润62.43%,并一次性确保了近三年的回报力度:

2024-2026年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应不低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连续三年内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对重视分红派息的港股来说,这份计划颇能彰显公司的心态。但如果和广汽的估值情况结合来看,就会发现持续破净的广汽,实则还是低估了。因为在短期,广汽销量修复态势明显,去年8-12月保持了连续5个月的环比增长,且去年的“番禺行动”,今年的估值提升计划、华望汽车的成立,都代表广汽在积蓄转型力量。而长期看,广汽生态的潜力,并没有被市场充分认识。这种分歧中,就藏着反转的机会。

合资与自主交卷,有稳有进

2024年的汽车市场有增长和竞争的延续,比如自主品牌间的明争暗夺;也有突破口的存在,比如出海、智能化等方向频频出现利好。广汽的业务发展,恰恰与车市的演变逻辑高度贴合。

2024年,广汽产品矩阵的上新、换代、改款背后,广汽传祺新能源车型全年销量同比增长129.8%,拿下MPV车型销量品牌榜首;广汽埃安全年销量约37.5万辆,下半年新产品带动销量环比上半年增长96.8%。

从业绩反推战略评价,去年10月推动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甚至将总部地址搬到自主品牌的一线战场番禺,正是广汽摸透了市场逻辑的表现。而且,自主品牌方面还有两个变量值得关注。

变量之一是高端市场的站位,广汽于今年3月投资15亿元正式成立华望汽车,与华为加强生态合作,首款车型将定位于30万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变量之二是出海,2024年是广汽集团国际化战略的“深耕之年”,其出口量同比增长67.6%,毛利率高达14.72%;自主品牌汽车海外市场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规模,同比增长92.3%。

这两点都有能力给广汽贡献利润弹性。尤其是出海方面,广汽选择了整车出口+本地化运营两条腿走路,后续海外放量也会有更直观的反映。

自主品牌有变化,合资亦然。前段时间,广汽丰田铂智3X上市不到一个月订单突破1.5万台的消息,引发市场热议“合资觉醒”。

其实,一次爆发背后是产业链的渐进演变。去年,广汽丰田全年终端销量77万辆,油电混动车型终端销量居国内混动市场首位;广汽本田全年终端销量达48.1万辆,新能源工厂已于2024年底投产。合资的转型越来越扎实,后续产出的成果,也可能继续改变市场的印象。

不过,可能正是因为这些变革够吸睛,广汽布局背后的不少“暗线”,反倒没有被市场充分发掘。

智能化与产业链共振,酝酿生态进阶

智能化下半场,外界希望车企打破藩篱,让技术普惠。而从之前行业首个量产的车云一体化集中计算架构“星灵架构”,到今年3月基于ADiGO智驾互联生态系统的升级,推出广汽智能科技品牌“星灵智行”,广汽对智能化的关注重点,就是以自研推动智驾平权。

不同之处在于,广汽有两条智能化脉络。其一是向下普及,广汽城市NDA已实现全国覆盖,埃安率先将带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带到了15万元级别车型;其二则是超前布局,广汽将传祺、埃安定位为智驾普及者,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销售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

这符合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此前的表态:“L2级别智驾第一梯队确实太拥挤,但L3、L4自动驾驶的舞台上还有点空,广汽先站上来,也欢迎更多同行尽快加入。”

这带出了一点疑问:为什么广汽会先到更高阶的赛道施展拳脚?答案是:智能化并非只是单一维度的增长点,而是具备生态枢纽的作用,更考验车企技术+生态的协调性。

比如,单看智驾,广汽其实已经跑进了L4的竞赛圈,广汽和滴滴自动驾驶合作L4自动驾驶前装量产车型将在今年内下线交付,旗下如祺出行和战略合作伙伴小马智行的L4 Robotaxi运营里程超过4000万公里。技术和场景,是双向的奔赴和促进。

此时,再把智驾放回广汽“AI+智造+立体出行”的生态布局,我们就会发现,技术也是延伸生态圈最重要的动力。

在年度报告中,广汽提到自研自产的因湃电池、锐湃电驱等关键核心零部件已实现量产搭载。这些“硬技术”的开发,和广汽研发的“软实力”相结合,就在向当下大热的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领域输送成果。

在飞行汽车板块,广汽的多旋翼飞行汽车GOVY AirCar已获颁中国民用航空局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特许飞行证,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正力争在2025年内启动预定。在人形机器人板块,广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入选了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人形机器人百强榜单。

以产业积累为底座,以智能化技术为抓手,广汽才能在多个领域实现经验的复制和提升。这一点,是产生经营复利的关键。

大动作的背后,资产重估预期渐近

无论是谈核心业务的转型发展,还是谈AI、低空经济、机器人这类前沿应用,都必须意识到它们与市场估值的关联性。广汽更看重自身的转型、变革、重构,但估值的预期总是在超前和落后之间反复横跳。这种时候,把握短期和长期的估值线索,意义更加重大。

短期来看,广汽一连串的大动作,会在2025年带来多方面的催化作用。

广汽“番禺行动”三年(2025-2027)计划明确,要执行品牌引领、产品为王、科技领先、国际市场拓展四大改革举措。2025年作为元年,广汽计划推出超过20款全新、换代或改款车型,全年汽车销量目标同比增长15%,自主品牌全年将上市7款全新车型,推动产销量达百万辆规模。叠加出口方面18万辆、同比增长40%的目标,新品牌的打造,广汽今年将有不少关键成果会对外呈现。

年初,广汽管理团队换帅,新接任的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明确提出,广汽将秉持“二次创业”心态推动攻坚。而后续发布的估值提升计划中,广汽除了强调经营提升之外,还明确将优化并购重组模式,提高股东回报。结合前述具备延续性的分红策略,广汽的市场价值预计将稳步上升。

而从中长期来看,三年行动后期有可预见的增长潜力,广汽身上又有缜密的技术产品化布局:飞行汽车预计2027年在大湾区2-3座城市推出示范运行,实现“多元站点-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链条立体智慧出行服务;人形机器人预计2026年实现整机小批量生产,紧跟技术热点;AI技术已与智能座舱等应用融合,ADiGO SPACE多模态交互系统HMI 6.0将于今年批量装车,后续在广汽生态中更可能产生更广泛的应用。

这些因素,几乎都剑指资产价值重估。和广汽当前可靠股息、低倍PB和PE的状况对比,广汽犹如“明珠蒙尘”。因此,透过广汽转型的决心和已经取得的成果,相信市场将逐步发掘广汽的亮点。现有估值和未来预期之间的缺口,也将逐渐趋向于收敛。$广汽集团(HK|02238)$$广汽集团(SH601238)$

来源:港股研究社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