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1 17:16:11
近日华扬联众(603825.SH)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姜香蕊持有的上市公司364.97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证券之星注意到,姜香蕊作为公司原控股股东、实控人苏同及华扬企管的法定一致行动人,三者所持股份已历经多轮强制拍卖。这场由债务危机引发的股权处置风波已经导致公司控制权易主。
2025年2月,长沙国资正式掌舵华扬联众,短短几天内在二级市场掀起巨震。华扬联众股价在连续涨停后又快速暴跌。其股价快速切换背后,或许可以在公司持续亏损的经营业绩上找到注脚。
原实控人持续被迫退场
3月31日,华扬联众发布公告,公司股东姜香蕊持有的上市公司364.97万股股票将被司法拍卖。而姜香蕊和华扬联众原控股股东、实控人苏同及华扬企管存在一致行动关系。
据公告披露,2月10日至2月26日,苏同持有的988.9万股公司股票已被成功拍卖。竞买人许譞以约1亿元的价格竞得760万股股票,剩余股票被竞买人洪清法以2896.7万元竞得。完成过户后,苏同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从22.67%降至18.76%。
而4月21日至4月22日,姜香蕊持有的364.97万股公司股票也面临被司法拍卖,若本次拍卖完成交割,苏同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将进一步下降至17.32%。
证券之星注意到,近一年来华扬联众风波不断,由原控股股东、实控人苏同及其一致行动人债务危机引发的股权动荡,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2024年10月,由于和渤海信托的债务纠纷,苏同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的9824.37万股华扬联众股票遭法院冻结,占公司总股本的38.78%。此后,被冻结股份多次遭司法拍卖,苏同方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从44.94%一路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同掌舵期间,不仅公司业绩显著下滑,而且合规经营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和2025年,苏同因涉嫌操纵股价和信披违规等问题,两次被证监会立案调查。这导致公司信誉受损,进一步影响了公司融资能力和业务合作的开展。
2023年11月,证监会公布了对苏同处理结果,对其处以责令改正和给予警告及罚款处罚,同时对其采取10年市场禁入措施。同月,苏同辞去华扬联众董事长职务,但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总经理、战略委员会召集人等职务。
今年1月份,华扬联众披露,苏同已辞去华扬联众董事、总经理等职务,不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华扬联众全面退出创始人的时代。
长沙国资入主后股价“上窜下跳”
在苏同及其一致行动人股权数次被司法拍卖之际,长沙国资也正是因此得以进入公司,并逐步完成易主。
2024年,华扬联众原控股股东苏同及其一致行动人姜香蕊、华扬企管持有的4400万股
股份(占比17.37%)被湘江集团以4.68亿元的价格竞买成功,今年1月湖南省财信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财信资产”)又竞拍成功1241.35万股(占比4.9%),成交价1.63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湘江集团与财信资产是关联方。湘江集团由长沙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湖南省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分别持股90%、10%。湖南省国有投资经营有限公司是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湖南财信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持有财信资产100%的股权,湖南财信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则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0%控制。
随后,长沙国资开始进驻董事会。2025年2月,华扬联众发布公告,公司已完成新一届董事会的换届选举。其中选举的第六届董事会四名非独立董事候选人中有三名候选人均由湘江集团提名,分别为张利刚、 杨家庆、彭红历。华扬联众的控股股东由苏同变更为湘江集团,实际控制人由苏同变更为长沙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于此前竞拍股权,华扬联众的公告显示,将发挥国有企业在资本、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推动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同时助力国有资本增值,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
国资光环的加持,似乎给了华扬联众一定的稳定市场预期,并挑动了二级市场敏感的神经。2月13日-2月17日三个交易日,华扬联众连续走出三个涨停板。只不过,这种围绕实控人更迭的炒作并未持续多久。在2月18日盘中创下18.6元/股的高点后又触及跌停,此后震荡下行。截至4月1日收盘,华扬联众报12.49元/股。
核心业务收入持续萎缩
回归到上市公司层面,华扬联众本身经营也难言乐观。
华扬联众成立于1994年,是知名的互联网营销服务公司,曾因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独家传播代理服务商而声名远播。
近几年,受国内消费行业复苏缓慢等影响,广告主在品牌营销方面预算大幅缩减,更多转向效果营销类广告投放,但此类业务竞争激烈,毛利率较低,且需要垫付资金,这导致华扬联众业绩持续承压。
数据显示,2021-2023年,华扬联众实现营收分别为132.1亿元、85.04亿元、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亿元、-6.465亿元、-6.889亿元。2024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为-4.1亿元至-6.1亿元。这意味着2022-2024年(按归母净利润下限计算),公司连续累计亏损达到17.5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导致华扬联众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其核心业务大幅萎缩,叠加受到费用高企和应收账款减值等拖累。
据公开信息,华扬联众近九成收入来自品牌营销业务。2023年,华扬联众品牌营销业务实现营收54.56亿元,相较2021年的118.3亿元缩水超五成。此外,其该业务毛利率仅不到12%,远低于分众传媒主营业务60%以上毛利率。
与营收逐年下滑相反的是,华联扬众的期间费用率却从2021年的6.38%一路增长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1.08%,高昂费用支出大肆吞噬了净利润。
此外,华扬联众应收账款规模庞大。2021-2023年,公司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分别高达6619万元、2.567亿元、3.759亿元,叠加资产减值损失,对公司业绩构成了沉重拖累。
虽然华扬联众2024年也在谋求转型,试图以湖南为中心开拓新数字文旅业务及相关技术应用开发,但短期内难以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对提升公司业绩作用有限。
亏损之外,华扬联众资金链大幅承压。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华扬联众资产负债率高达78.37%。公司持有货币资金2.847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1.873亿元,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5.918亿元,短债偿还压力依然较大。(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刘浩浩)
格隆汇
2025-04-02
格隆汇
2025-04-02
格隆汇
2025-04-02
格隆汇
2025-04-02
证星董秘互动
2025-04-02
格隆汇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