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组件涨价,厂家提价 光伏产业链谁获益?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3-28 16:50:48

(原标题:组件涨价,厂家提价 光伏产业链谁获益?)

选择履约还是谈判提价?2025年3月以来,多家头部光伏组件厂家面临艰难抉择。

随着光伏行业“4·30”政策的实施,一场“抢装潮”在光伏行业迅速蔓延。受此影响,3月初,分布式光伏组件的现货价格持续走高,现已上涨至0.7元/瓦到0.8元/瓦,部分头部企业高效率组件产品报价甚至逼近0.9元/瓦。

与此同时,全球光伏数据机构InfoLink的数据显示,光伏组件上游供应商的硅料价格、硅片价格、电池片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环比涨幅大约为10%。

对于任职于国内某头部光伏企业的李磊而言,如果该企业按原订单价格0.65元/瓦继续履约,意味着组件厂每瓦将亏损约0.07元,如此亏损让企业难以承受。然而,“如果谈判提价,则对于经常与企业合作的分销商而言,会带来信誉度方面的影响。”李磊说。

3月27日,北方地区的光伏投资商周伟告诉经济观察报,光伏组件价格自2月份开始一路飙升,从0.65元/瓦涨到了0.8元/瓦以上,涨幅超过20%。更让人头疼的是,光伏组件价格还在以一周涨两三次的频率持续上涨。

“尽管价格快速上涨,但组件交付困难、缺货的问题依然存在。很多组件厂的囤货已经出清,现有产能跟不上需求,导致市场供应紧张。”周伟说。

受“抢装潮”影响,光伏组件价格持续攀升,进而带动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这种连锁反应使得组件厂面临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部分企业不得不选择与下游分销商协议涨价。一幕幕乱象正在光伏行业不断上演。

厂家协议涨价的背后

3月份,当前光伏行业延期交货,甚至毁约现象较为普遍。

受“4·30”政策的影响,厂家订单量激增导致光伏组件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2025年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下称《办法》),这被光伏行业从业者称为“4·30”政策。《办法》规定光伏电站项目以4月30日为界进行“新老划断”:4月30日及以前完成并网,并低于20兆瓦的光伏电站,依然可以全额上网;4月30日之后并网的项目,则只能选择自发自用或部分上网模式,无法再进行全额上网销售。

李磊称,尽管厂家的交付承诺通常并未限定在一至三个月内交付,即在2月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交付期也多为80至90天,但大多数客户受政策预期影响,往往紧急要求在3月底之前即完成交付。实际上,从2月份开始算起,若按90天交付期,交货时间应为5月上旬。然而,客户在要货过程中却要求在极短时间内交付,如3月底之前,叠加激增数倍的订单需求,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交付压力。

“在当前需求短时间内迅速爆发的背景下,交付能力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这造成了部分订单出现延期交付的现象。”李磊说。

另一方面,从组件厂家成本的角度看,李磊举例说,此前有一个客户于2月15日下订单,约定价格为0.65元/瓦,该价格是基于当时的成本核算确定的。然而,当交付日期临近时,问题逐渐浮现。

李磊说,当组件厂家拿着订单去市场采购硅料价格、价格、电池片时,发现光伏组件辅材的价格也出现上涨,导致组件厂在准备生产时发现成本已上涨至0.72元/瓦。如果选择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上继续履约,企业则面临巨额亏损。

2024年,光伏行业经历了极为艰难的一年,多数头部企业面临严重亏损。李磊称,2025年若继续如此亏损,企业经营或将难以为继。尽管企业都希望坚守契约精神,但在当前成本大幅上升、亏损风险过高的情况下,无奈只能选择争取合作伙伴的理解,重新根据制造成本议价。

“这种复杂的市场环境使得组件厂商在这一波行情中处于两难境地。他们既希望维持生产确保客户的订单得到及时交付,又要面临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亏损。”李磊说。

李磊表示,他所在的企业一般会提前与客户沟通具体交付时间。比如客户下了3兆瓦的订单,但厂商预估无法在客户要求的3月底之前全额交付,厂商就会提前和客户沟通,明确告知只能先满足2兆瓦。这样做的好处是,客户可以提前另想办法避免到了最后时限装不上组件,造成更大的损失;相关工程项目也可以边施工边等货。

投资商放弃部分项目

从投资商的角度看,周伟因为无法及时采买到光伏组件,不得不放弃一些计划中的项目。

周伟说,公司在建项目中,全额上网项目需在4月30日前并网,这些项目加起来超过30兆瓦,时间紧、任务重。可组件供应的问题却令他苦恼。

周伟回忆说,自2月份以来,他们经历了供应商不接单的情况。现在他们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买到足够的组件。原本企业可以承接更多项目,扩大业务份额,可由于组件供应不足,只能无奈放弃一些项目。项目涉及施工周期和验收周期等诸多因素,他们不敢轻易冒险。

此外,一线品牌、头部企业接单变得阶段性和间歇性,只有当某个型号的某条产线配件配齐、有产能时,才会接一下单。这与过去企业开放式下单、短期内可以生产交货的情况完全不同。而且目前的产品报价通常只维持一天。当天拿到的报价,如果今天完成付款,就能正常发货;但如果到明天再问,价格可能就会变化,要按照明天的价格执行。不过,在价格略微上涨的情况下,企业还是能够接受的。

周伟称,以前,当组件价格为0.65元/瓦时,一般在5年以内可以全部收回投资,现在可能要延长到6年半左右。

上游产业链受益

在光伏组件价格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光伏组件产业链上游供应方会受益于需求增长。

一位江苏的光伏组件上游材料供应商告诉经济观察报,目前,电池片价格从去年的0.27/瓦至0.28元/瓦,已经涨到0.3/瓦至0.32元/瓦,这是TOPCon电池的情况。

“硅片端也是如此。以前在去年年底的时候,‘182’硅片价格在1元/片左右,甚至有时候市场交易价格突破1元/片,现在已经涨到1.14元/片至1.15元/片,涨幅大约在10%到15%。”该供应商称。

此外,光伏玻璃价格反弹明显。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协会硅业分会的统计,截至2025年3月25日,3.20mm光伏玻璃价格和2.0mm的光伏玻璃销售均价分别为22.75元/平米和13.75元/平米,分别较上月底上涨2.25元/平米和1.25元/平米,幅度分别达10.98%和10%。

该供应商表示,光伏组件上游产业链会受益于需求增长,能够提升产能利用率,摊薄成本。

预计上游供应方的产品价格将在高位徘徊或震荡调整,这种情况可能会持续到4月中下旬。随着“抢装潮”结束,需求将有所变化,预计到5月份产品价格可能会开始下行。

相比上游产业链供应商,李磊认为,在这波行情之下,光伏组件厂商可能是“受伤”群体。

李磊表示,企业2月份接的订单,按当时的供应链成本计算可能是不亏钱的,但是随着“抢装潮”的热度向上游产业链传导,光伏上游产业链的价格纷纷上涨。企业2月份接的订单将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是行业产业链比较短等行业特性决定的,“我们也很无奈”。

李磊说,面临这种状态,组件厂商只能与客户进行协商,征求客户的理解。对此,绝大多数的客户都能理解,特别是光伏行业的老玩家。一旦组件厂商给客户讲清楚产业链成本波动的道理,90%的客户都能理解。对于真正要在“4·30”政策之前完成电站建设并网的客户来说,组件成本上涨和长期的投资收益比起来,几分钱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

长期来看,周伟认为,比较确定的是组件的需求一定会出现较大降幅。周伟和他的团队正密切关注市场动态,积极寻找应对策略。

李磊则表示,即便“抢装潮”结束,光伏组件价格也难以回到过去的低价模式,企业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是不可持续的。

中原证券认为,政策节点临近带来阶段性抢装需求,叠加前期的持续降负荷、去产能措施,光伏产业迎来短暂的供需格局改善。光伏产业链价格呈反弹态势。但是行业彻底的供需扭转、再次景气上行,仍需更多积极因素推动。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总李磊、周伟为化名)

经济观察报

2025-03-3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