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外卖+打车”双线出击,隐藏着京东的焦虑与野心

来源:紫金财经

2025-02-25 21:31:09

(原标题:“外卖+打车”双线出击,隐藏着京东的焦虑与野心)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电商行业竞争日益白热化,且天花板瓶颈已现,短时间难以出现大幅突破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像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跨界发展则成为开疆拓土的第一选择。

近期,京东动作频频,试图在本地生活赛道下注新筹码。

2月11日,京东高调推出“0佣金”外卖服务。数据显示,传统外卖平台佣金率普遍高达18%-25%,而京东通过“0佣金+技术服务费”模式,将商家成本压缩至3%-5%,吸引了一批连锁餐饮品牌入驻。

2月18日,京东APP悄然上线“国内打车服务”。在京东App首页内搜索“打车”,会弹出“国内打车服务”栏,随后进入“易企出行”小程序,可享受国内实时、预约及接送叫车服务。

虽然第二日,京东就紧急喊停了打车业务,表示2022年就曾接入第三方,但暂无推广计划。易企出行方面回应称,京东因内部调整原因,暂停了打车服务的端口,因此该服务目前无法使用,后续会再次上线,但具体上线时间还未接到通知。

打车暂停,不过京东继续加码外卖业务。

2月19日,京东宣布,自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同时为兼职骑手配备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

这一官宣激起了外卖巨头美团的反应。美团随即在当日表示,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今年二季度开始实施。第二天,饿了么也宣布,已从去年2月开始在部分城市展开试点,为旗下骑手缴纳社保。

2月24日,京东再次宣布,鉴于目前外卖骑手的平均薪酬远低于京东快递小哥,为了薪酬公平性,未来一段时期签约的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的所有成本,包含个人缴纳部分,全部由京东承担,确保骑手现金收入绝不会因为缴纳五险一金而减少,此项举措包含现有骑手和新加入的骑手。

这一系列动作,标志着京东正加速从传统电商向多元化生活服务生态转型,试图在美团、滴滴等巨头主导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京东为什么同时在外卖+出行领域双线出击,选择进入两个领域的时机对吗,京东的进入能否发挥鲶鱼效应,撼动美团、滴滴的霸主地位?

京东跨界,双线出击

早在2018年,京东就通过旗下物流子公司注册了“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业务,经营范围覆盖货运和客运,这是京东首次传出布局网约车赛道。

就在上周,大家发现京东 APP “藏着”国内打车服务,只是这一服务入口十分隐蔽,用户需要在搜索栏输入“打车”才能进入名为“易企出行”的第三方小程序。

与自建运力的重模式不同,京东打车选择聚合T3、曹操、首汽、飞嘀等多个网约车平台,主打“低价+车型分级”。用户可选择实时、预约、接机三类服务,车型覆盖普通、舒适、商务、豪华四个档次。

京东打车通过聚合平台的模式试探网约车领域,这一点与高德地图颇为类似。在测试期间,其普通车型价格对标滴滴特惠快车,商务车价格则比其他平台低10%-15%,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虽然第二日,京东就紧急喊停了打车业务,表示2022年就曾接入第三方,但暂无推广计划。易企出行方面回应称,京东因内部调整原因,暂停了打车服务的端口,后续会再次上线,但具体上线时间还未接到通知。

就在打车业务被广泛关注前不久,京东外卖业务已经在市场上掀起一阵波澜。京东外卖主打“品质堂食”策略,瞄准中高端市场,要求入驻商家大众点评评分在3.8分以上,且提供堂食服务。这使得首批入驻的商家多为像瑞幸、海底捞等这样的连锁品牌。虽然提升了平台调性,但也存在商家数量少,用户选择单一的问题。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中吸引用户、商家和骑手,京东祭出了“免佣金+骑手社保”的组合拳:在商家端,2024年5月前入驻的餐饮商家全年0佣金,仅需承担配送费;在骑手端,给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在用户端,部分商品价格与美团持平,并且还发放例如满6减5的大额满减券来吸引消费者下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即时配送竞争激烈,这本就是一个烧钱的行当,平台补贴要保持一定的持续性,否则将出现单量的大幅波动。

据外界的观察,自2025年1月减少补贴后,京东外卖餐饮日单量从高峰期的40万单暴跌至2万单,降幅高达95%。这一数据与抖音、滴滴等平台此前补贴退潮后的表现如出一辙,凸显补贴依赖症对新兴业务的冲击。

有餐饮商家坦言:“京东单量太少,高峰期间骑手不够用”。

不过京东推出外卖业务绝不是一时兴起,早在2022年,时任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就曾公开表示考虑进军外卖业务,2024年5月,京东外卖就已经上线了瑞幸、Tims、库迪等为代表的咖啡茶饮品牌,以及以汉堡王等为代表的快餐连锁品牌,但彼时的京东外卖业务,并未得到外界太多关注。

如今京东外卖在近一年的尝试后终于正式推出,加上打车业务的悄然布局,京东向多元化生活服务生态转型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

京东的焦虑与野心

京东为什么选择在外卖与出行领域双线出击?本质上是应对其核心业务增长瓶颈的主动突围,这一战略背后,折京东的两大关键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京东的核心业务——电商领域。2024年,中国电商行业的格局出现新变化。数据显示,抖音电商全年GMV突破3.5万亿元,正式超越京东的3万亿元,跻身行业前三。前两名依然是淘天集团与拼多多,分别为约8万亿和5.2万亿。

这一变化背后,是京东3C、家电传统优势品类的“低频陷阱”,低频、高客单价、长决策周期的特性,这使得用户的购买行为容易集中在每年的 618 和双 11 两个大促节点。当然京东也在不断发力超市、日用品、即时零售等品类,增加用户的使用频率。

从增速上看,京东也低于同期电商行业整体增速。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京东营收同比增幅为5.1%,而同期拼多多增幅为44%,京东面临电商基本盘承压。

基本盘承压,则催生京东的生态补位。刘强东曾将“内容生态、开放生态、即时零售”定为三大必赢之战,其中,内容生态被寄予厚望。京东投入重金搭建图文、短视频、直播矩阵,甚至模仿抖音推出“逛”频道,试图将商品展示嵌入内容场景之中。

目前来看,京东的内容转型虽有效果,但说要超越抖音,还言之尚早。不是京东不努力,而是依托于内容崛起的抖音、快手等,内容营销更加水到渠成。

基于这两大关键挑战,本地生活服务成了京东主动突围的不二选择——外卖、打车等高频场景可提升用户打开频次,缓解电商主业流量饥渴。同时物流是京东的一面旗帜,也是京东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外卖配送则主要由达达物流完成,两者互为犄角,京东的物流体系更为完善。

京东的野心远不止于导流。事实上,每一次外卖订单或打车行程都可以丰富用户画像。通过打车、外卖等行为数据,京东可以更加精准地绘制用户画像,进而反哺提升电商推荐算法。例如,频繁往返健身房的用户,可能收到运动装备广告。

我们不禁猜想,京东的终极目标是构建一个覆盖用户全天候需求的超级生态。通过高频的外卖、打车服务提升用户打开频次,京东希望将流量沉淀至APP内,进而串联电商、即时零售、家政等服务,形成“购物-生活-出行”闭环。

倘若这种协同效应得以实现,京东将突破传统电商的边界,有机会打造成“电商+即时零售+出行”的一站式超级入口。

本地生活赛道再洗牌?

本地生活赛道突然闯进一头“大象”,会打破此前业已形成的市场格局吗?

数据显示,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的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35万亿元,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原CEO俞永福曾形容本地生活是一场“不激烈但很残酷”的竞赛,不激烈是只有少数巨头在争夺市场,残酷是谁也没有一招制胜的绝招。

在外卖领域,美团有着超高的护城河。一方面是美团的规模壁垒,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美团月活骑手数500万;另一方面,美团已经形成到店、酒旅、单车等业务闭环,外卖是其流量枢纽。

此前也不是没有挑战者,2023年初,抖音曾凭借天然的流量优势杀入外卖市场,但也很快折戟。而快手更是早在2020年7月就入局本地生活,但直至2024年,才被大家所知晓。

而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也已进入存量博弈,滴滴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和成熟调度系统,占据70%市场份额,高德通过聚合模式吃下了剩下的大部分市场。

此次京东的双线出击,能否让本地生活赛道再次洗牌?

紫金财经认为,京东若要突围,需要避开与巨头的正面交锋,转而聚焦差异化价值。一方面京东多年来已形成“品质”的用户心智占领,强化品质标签,延续外卖“高端堂食”策略,吸引对卫生、品牌敏感的客群,与美团形成错位竞争;另一方面,将打车深度嵌入京东购物、企业服务等场景,绑定“购物+出行”场景。

本地生活服务本质上是“苦活累活”,行业普遍认为本地生活赛道需5-10年投入周期,这个赛道没有速胜之道,需长期投入、精细化运营与生态协同。抖音、小红书等新玩家虽增速迅猛,但也尚未突破美团壁垒,京东需要建立差异化优势,完成生态能力与用户心智的重构,开辟一条特色增长路径。

实际上,本地生活赛道的洗牌从未停止,但规则制定者仍是那些兼具耐心与狠劲的玩家。

结语

京东的这两次频繁跨界,不仅是京东焦虑与野心的体现,也印证了互联网竞争的逻辑变迁——从垂直领域的“单点突破”转向“全生态对抗”。

尽管外卖与打车业务短期内难以盈利,但本地生活服务不仅是流量入口和数据金矿,其战略价值在于守住电商基本盘的同时,为未来十年的用户增长埋下伏笔。

短期来看,京东难以动摇美团与滴滴的根基,但若能在细分市场建立差异化优势,并逐步实现生态协同,京东或能成为搅动市场格局的“重要变量”。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