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控股股东参与重整浮盈近25亿元,养殖成本高致正邦科技经营亏损

来源:子弹财经

2025-02-25 20:02:50

(原标题:控股股东参与重整浮盈近25亿元,养殖成本高致正邦科技经营亏损)

出品 | 子弹财经

作者 | 段楠楠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2024年在猪肉价格二、三季度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大部分猪企2024年均有不错收获。但其中并不包括昔日江西最大猪企正邦科技。

仅从公司披露的预告来看,依靠债务重组产生的重整收益,2024年正邦科技预计盈利2亿元至2.6亿元,但扣除债务重整带来的收益,正邦科技扣非后净利润依旧亏损3.2亿元至3.8亿元。

这也意味着,依靠正常的生猪养殖,在猪价大幅上涨的背景下,正邦科技依旧无法实现经营上的扭亏为盈。

在头部猪企依靠规模优势,大幅降低生猪养殖成本的情况下,债务重组后的正邦科技成本控制仍较行业头部企业相差甚远。如今在猪周期波动不再明显的背景下,正邦科技能否走出泥潭?

1、激进扩张致公司陷入险境,昔日江西首富痛失企业

2007年,地处中部地区的江西迎来了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正邦科技。据悉,正邦科技是一家以饲料生产及销售、良种猪繁育、养猪为主业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2018年,在非洲猪瘟影响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生猪养殖企业因此受益,正邦科技也不例外。2019年至2020年,正邦科技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6.47亿元、57.44亿元,2018年正邦科技归母净利润仅为1.93亿元。

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正邦科技开始疯狂扩产。2020年公司原实控人林印孙提出了疯狂的“实现一亿头生猪出栏”目标,彼时全国生猪出栏量仅为5.27亿头。

在该目标驱使下,正邦科技开始狂飙。2020年,正邦科技生猪出栏量增长至955.97万头,同比增长65.28%,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生猪养殖企业。

与正邦科技生猪养殖规模同时扩大的还有公司负债规模,2018年正邦科技负债总额仅为145.1亿元,2021年公司负债飙升至431.2亿元。加租赁负债在内的有息负债金额超280亿元,2021年正邦科技仅利息支出便多达12.59亿元。

但随着猪肉价格的下跌,正邦科技大规模扩张也让其陷入险境。2021年、2022年正邦科技亏损金额高达188.2亿元、133.9亿元。

由于公司巨额亏损,正邦科技债务危机开始爆发,2022年10月因为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被债权人锦州天利粮贸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和预重整。

2023年5月,债务重整尚未完成的正邦科技因资不抵债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年末正邦科技债务重组成功,公司资产负债率也从160%以上大幅下降至53.97%。

得益于债务重组带来的收益,2023年正邦科技实现归母净利润85.29亿元,但其扣非后净利润仍亏损48.83亿元。

在这轮债务重组中,公司原实控人、江西前首富林印孙正式出局,公司实控人也变成了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的鲍洪星、鲍华悦、华涛。此前,正邦科技也曾公开回应,错判了猪周期,导致公司出现债务危机。

目前,正邦科技债务重组已经完成。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正邦科技了解,截至2024年底,公司还未完成以股抵债的金额还有多少?完成债务重组后的正邦科技是否还具备大规模融资的能力?截至发稿,未获得正邦科技回复。

2、债权人损失超200亿元,控股股东参与重整浮盈近25亿元

因为正邦科技激进扩张,让公司众多债权人损失惨重。根据正邦科技此前公布的债务重组计划,10万元以下的债权人,正邦科技以现金形式全额清偿。

1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债权人,每100元普通债权可获得约8股至9.09股转增股票,抵债价格为11元/股至12.5元/股,2000万元以上的债权人以信托受益权份额及正邦科技转增股票抵债的方式清偿,每100元普通债权可获得1份信托受益权份额。

除部分债权转股权外,正邦科技还通过征集财务重整人的方式来获得现金消化债务。最终正邦科技引入产业投资人江西双胞胎农业有限公司(下称“双胞胎集团”)以及财务投资人信达资产等。

产业投资人双胞胎集团以1.1元/股的价格获得正邦科技14亿股,成为正邦科技控股股东,财务投资者信达资产等重整投资人则以1.6元/股价格受让17.5亿股,正邦科技债权人则以债务获得公司25.5亿股。

最终,正邦科技以增发57亿股的方式完成了此次债务重组。由于债务重组为公司带来180亿元左右的收益,2023年正邦科技在主营业务大额亏损的背景下,其归母净利润仍超85亿元。

债转股完成后,正邦科技负债总额从2023年6月30日的345.92亿元下降至2023年底的94.41亿元,正邦科技因此撤销了退市风险警示。

按正邦科技债转股时价格计算,其高达11元/股以上的重整价格无疑让公司众多债权人损失惨重。

截至2月25日,正邦科技股价报收2.89元/股,按转股的股本及股价计算,正邦科技债务投资者至少损失200亿元以上。

而作为产业资本及控股股东,双胞胎集团参与正邦科技的重整浮盈将近25亿元,财务投资者信达投资等浮盈也在22亿元以上。

不过该笔浮盈能否成功守住还是未知之数。由于重整后总股本的扩大,截至目前,正邦科技市值超260亿元,而生猪出栏规模与正邦科技相近的唐人神目前市值仅为70亿元左右,养殖规模比正邦科技多出50%的大北农市值仅为180亿元左右。

在养殖规模远小于大北农的背景下,正邦科技如何守住260亿元以上的市值是公司控股股东及公司管理层重点思考的问题。

此前,在参与重整时,双胞胎集团承诺会注入生猪养殖及饲料业务至正邦科技。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双胞胎集团生猪出栏量为1778万头,是国内仅次于牧原股份及温氏股份的第三大生猪养殖企业。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正邦科技了解,截至目前,双胞胎资产注入事项是否已经开始,注入资产数量是否确定?截至目前,未获得正邦科技回复。

3、养殖成本高,向关联方出租猪场

债务重组完成后正邦科技轻装上阵,但相较于其他猪企,其养殖劣势依旧明显。

根据正邦科技披露的信息,2024年四季度,正邦科技生猪养殖成本仍高达15元/公斤左右,作为对比,牧原股份同期生猪养殖成本下降至13元/公斤。

在养猪养殖成本较高影响下,2024年第三季度,在牧原股份单季度盈利百亿元及大部分猪企开始盈利的背景下,2024年第三季度,正邦科技扣非后净利润仍亏损2627.48万元。

为了解决生产成本高的难题,正邦科技及其控股股东双胞胎集团积极帮助其盘活闲置资产。

在生猪养殖成本中,产能利用率是成本重要构成因素。如完全养殖成本行业最低的牧原股份,其产能利用率近90%,养殖成本较低的温氏股份产能利用率也接近80%。

由于初期公司产能规划较大,后续由于债务问题,正邦科技生猪养殖规模一直不大,公司有不少猪场闲置,产能利用率低于50%,导致其完全养殖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闲置猪场,2月17日,正邦科技公告拟将旗下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闲置饲料厂、猪场按照市场价格租赁给双胞胎农牧及其子公司运营,根据租赁规模初步测算,预计2025年全年租金收入不超过2.2亿元。

除将闲置猪场租赁给关联方外,正邦科技还计划在2025年扩大养殖规模,根据其机构调研披露的信息,2025年正邦科技计划将生猪出栏量提升至700万头。若出栏目标顺利实现,正邦科技生猪完全养殖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对此,「界面新闻·子弹财经」试图向正邦科技了解,在猪场租赁给控股股东后,公司完全养殖成本将下降多少?截至发稿,尚未获得正邦科技回应。

由于当前国内散户养殖比例下降,集团化养殖比例提升,生猪价格波动趋于平缓。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在没有大的疫情干扰下,猪肉价格波动幅度不会太大。

在猪周期波动不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有效降低成本是各大猪企亟需解决的难题。截至目前,凭借规模优势,牧原股份及温氏股份已经在窄幅的猪肉价格波动中找到了生存之道。而其他二线猪企目前还在亏损和煎熬当中,正邦科技更是如此。

对于正邦科技而言,如不能快速降低完全养殖成本,疲软的猪价很有可能让正邦科技再次陷入困境。好消息是,得益于债务重组的成功,其资产负债率在行业处于较低水平。此外,新控股股东双胞胎集团在业务上也与正邦科技存在很大的互补。

未来正邦科技能否逆袭,很大程度要看双胞胎集团能为其提供多少资助,其承诺注入的资产何时能够完成。

*文中配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