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市场迎来大波动,近一月上涨30%的这类基金还能上车吗?

来源:六里投资报

2025-02-25 19:32:41

(原标题:市场迎来大波动,近一月上涨30%的这类基金还能上车吗?)

25日,一路飙升已连涨6周的港股市场终于迎来调整。

今年以来,在阿里巴巴财报大幅超预期并宣布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腾讯推出混元大模型腾讯元宝并接入DeepSeek等重磅利好带动下,港股市场延续强劲反弹势头,领跑全球市场,科技板块更是一骑绝尘。

截至2月21日,恒生指数年初以来上涨17.04%,而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为突出,年内涨幅超过31.14%,创下近三年新高。

基础市场的持续回暖,使得港股ETF同样迎来飞速上涨。

Wind统计显示,截至2月21日,在100只港股ETF产品(含QDII)中,今年以来的平均回报为17.27%;

这100只产品中,年内涨幅超过20%的有42只;涨幅不及20%,但在10%以上的有24只;有多只产品近一月的涨幅在30%左右。

尤其是含量极高的港股ETF产品——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SZ,联接A014673,联接C014674)年内净值涨幅34.97%,近1年净值涨幅更是高达92.01%,几近翻倍。

可以说,绝大多数港股ETF在今年以来都有着喜人的涨幅。

而到今天(2月25日),受前夜美股中概股指数大跌6%等因素影响,港股市场跳空低开,迎来了大波动。港股通互联网ETF放量成交,单日成交额为46.87亿元。

富国基金“E起富”小程序也针对港股互联、大数据等主题ETF的风险发出了强烈信号。

那么,这是趋势的逆转,还是短暂的调整?我们是否可以在波动中从容选择上车良机?

泛科技、互联网领涨港股

港股通互联网ETF35%

如果说当下港股市场最火的投资方向,莫过于科技股以及互联网。

在2024年之前,港股已经连跌三年,其中跌幅最为惨重的莫过于泛科技和互联网,而这同样也是今年涨幅最猛的领域。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2/21,下同。

跟踪科技和互联网指数的ETF也是乘势而上,年内涨幅普遍超过30%。

以富国基金旗下的港股通互联网ETF(159792.SZ,联接A:014673,联接C:014674)为例,其年内净值涨幅34.97%,近1年净值涨幅更是高达92.01%;

如果有投资者在2024年年初时的低点买入,这只基金目前的收益已经实现了翻倍。

港股通互联网ETF之所以能在行情中大放异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牢牢抓住了这波港股互联网爆发的机遇。

港股通互联网ETF跟踪的是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是从港股通范围内选取30家主要互联网上市公司:

注:图为部分成份股,权重日期为2025.1.28,来自Wind。

这些成分股广泛覆盖阿里、腾讯、美团、小米、快手、京东健康等港股互联网龙头企业,涉及电商、社交、医疗科技等各个细分领域。

更值得注意的是,指数成分股集中度极高,Top 4成分股的权重均超10%,阿里巴巴、小米、腾讯作为前三大成分股,合计占比接近50%。

尤其第一大权重股阿里占比超过15%,使得港股通互联网ETF成为市场上阿里量极高的ETF之一

而阿里、腾讯、小米和美团四大互联网平台,均是2024年9月以来反弹幅度巨大的标的——

这4只个股,从2024年9月港股低点以来的反弹幅度,分别为69.73%、40.26 %、177.06%、37.01%。(时间区间:2024/9/11-2025/2/21。)

在涨势的带动下,港股通互联网ETF跟踪的指数中,截至2月21日,阿里巴巴的占比已高达18.32%。

在含“里”量高的加持下,港股通互联网ETF今年以来的交易额和规模增长也十分可观。

从规模来看,这只ETF在2024年四季度开始迎来了份额的迅速增长;

从2024三季度末时262.49亿份,迅速增长至2024年末的319.69亿份,到今年2月21日,这只ETF的份额进一步增加到了326.93亿份。

份额的快速增长,叠加基金净值的涨幅,截至2月21日,这只港股通互联网ETF的规模已超300亿元;

是诸多跟踪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同类ETF中规模最大的一只,相较于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的ETF来说规模优势也十分显著。

互联网公司迎来估值反转

目前港股还未到人声鼎沸时 

那么,在这些指数和个股有了一定涨幅前提下,如今又开始出现调整,当前还适合介入吗?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新财富钻石分析师张忆东向投资报表示,DeepSeek的成功,扭转了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股的悲观预期。

外资买方机构开始从All in美国科技股,转为押注中国AI领域的潜力;

近期可以观察到,海外卖方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科技股估值,进一步带动了外资回流。

率先开始系统性重估的,就是中国互联网龙头,这将修正当前中国科技龙头相对于美股龙头明显偏低的估值水平。

以可能受益于AI端应用的互联网公司为例,美股互联网公司的PE多在20-40倍的区间。

而港股以及中概股的互联网公司PE在8-20倍区间,明显偏低。

同时,从主动偏股基金配置情况来看,当前机构资金在AI中下游产业链的持仓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未来,机构资金有望进一步下沉,推动估值体系的系统性上修。

随着“模型平权”与生态端的“AI赋能”到来,港股互联网将迎来估值反转。

张忆东进一步用一句话总结接下来的投资策略——

中国股市主升浪确立后,虽有波折,但建议保持多头思维、逐浪前行。

春节前后至今,港股市场情绪不断升温,但是,总体上依然保持理性,还没有到欢呼雀跃、人声鼎沸时。

AI、互联网等板块快速上涨之后,短期拥挤度偏高、情绪偏高,后续出现阶段性震荡休整或在所难免;

但是,强烈不建议做空。中期行情仍有颠簸,但是有惊无险、震荡向上。

科技方兴未艾

港股红利仍可作为底仓

如果说科技股是方兴未艾,那么过去三年表现突出的红利股,在今年的表现则稍显落后。

从指数来看,中证港股通央企红利等多只红利指数,今年以来的涨幅在1%左右,港股通红利低波指数则有1.03%的跌幅。

尽管看似今年表现相对落后,但如果能与科技成长类资产搭配,构建“科技+红利”组合,也能够更自如地应对市场风格的切换。

头部私募睿郡资产王晓明在最新的月度观察中表示,在长期国债收益率已经日创新低的大背景下,作为基础配置的红利型个股,依然存在配置空间;尤其是其中经营比较稳定、分红比较稳定的通信行业。

而张忆东进一步认为,港股红利这类具有“可转债”属性的资产适合作为底仓型配置。

相比于A股,港股的红利资产股息率优势显著。

截至2025年2月24日,恒生高股息率指数股息率为7.32%,相较于中债10年期1.72%的收益率,利差超过5.60%。

这类港股上的央国企红利资产依然值得作为2025年港股的底仓配置。

具体到ETF产品,有恒生红利ETF(513950.SH,联接A:019260,联接C:019261)等多只ETF产品可供选择。

以恒生红利ETF这只QDII基金为例,它跟踪的是恒生港股通高股息低波动指数,在2024年收获了约30%回报,今年以来也实现正收益。

其成分股主要集中在金融、公用事业、煤炭这种高股息的资产,主要的特性就是高股息收益、低波动,具有较好的防御性。

从当下的大环境出发,无论是意在追求科技股更高的收益,还是希望通过红利等资产获取稳定的回报,ETF都是配置港股最为便捷的工具之一。

在ETF快速走进千家万户的背景下,基金公司纷纷打造ETF微信小程序以方便投资者查询产品相关信息,比如富国基金的“E起富”小程序——

提供了包括港股互联、银行、消费等各个行业板块的最新观点;

从“市场”、“必看”、“机会”、“排行”四个板块了解当前市场大势与资金流向、寻找适合的产品,助力化解ETF投资 “何时买、何时卖、买哪只”的难题。


- 结语-

投资报原创的稿件,有转载需要的,请留言。

投资报发布的、未标原创的,可直接转载,但需注明来源和作者。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