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中科股打了“翻身仗”,AI浪潮下大厂机遇在哪?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18:59:37

(原标题:中科股打了“翻身仗”,AI浪潮下大厂机遇在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董静怡 上海报道

年初至今,中概科技股因DeepSeek引发的AI浪潮而备受关注。

DeepSeek的崛起被视为中国AI领域的“斯普特尼克时刻”,这一概念源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它标志着苏联在航天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并给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紧迫感。摩根大通称,DeepSeek的推出,标志着中国从“技术追随者”向“规则制定者”的转变。

2025年2月,A股市场在DeepSeek的带动下表现强劲,上证指数涨幅超过4%,深证成指涨幅超过8%,创业板指涨幅超9%。港股市场同样表现抢眼,恒生指数上涨超过15%,恒生科技指数更是暴涨超20%,阿里巴巴、腾讯、比亚迪等中国科技巨头的股价拉升明显。

这一波行情被市场称为“科技股重估潮”,其核心逻辑在于DeepSeek等AI技术的突破,使得投资者重新评估中国科技企业的长期价值。过去,中国科技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普遍存在“估值折价”现象。

天风证券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联席院长孔蓉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不是一场短期的市场炒作,而是扭转了国际对中国科技的预期,增强了企业对智能化投入的信心,“更多的是开启了新一轮的中国的创新周期。”

在这场AI浪潮中,大厂的机会尤为显著。孔蓉认为,大厂有望凭借其长期的技术积累、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丰富的产品生态抓住这波AI的机遇。

目前,腾讯、阿里、百度等大厂已经积极将旗下业务接入DeepSeek,阿里还宣布了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各大科技公司加快AI领域的布局,新一轮的AI竞赛拉开帷幕。 

重估科技实力

DeepSeek掀起的AI浪潮,正促使国际资本重估中国科技实力和中国资产价值。

这与彼时ChatGPT横空出世的景象相似。自2023年ChatGPT发布以来,以“美股七姐妹”为代表的美国科技股经历了显著的估值调整,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模型到应用场景,AI技术的全产业链发展引发了市场的广泛追捧。

例如,英伟达凭借其在GPU领域的优势,成为AI算力的核心供应商,其股价在两年内增长超8倍,应用端的公司如Palantir和Applovin也因AI技术的赋能而股价大幅上涨超10倍。

“过去多年,美国科技产业一直表现强劲,其核心在于全球资金对美国科技实力的认可。美国科技产业的不断发展被视为其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而GPT等技术的出现进一步加速了这一预期。”孔蓉向记者表示。

相比之下,中国AI产业在国际上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虽然国内有Kimi、豆包等AI模型,但未踏入第一梯队,一些国际模型评测甚至没有纳入中国模型。

“那时,海外对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讨论极为有限。”孔蓉向记者表示,“在硅谷的科技圈以及海外科技界人士中,似乎普遍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竞赛中已不再具备优势,甚至可能落后两三年甚至更久,尤其是在算力受限的情况下,中国AI模型的发展受到一定制约。”

然而,DeepSeek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其在国际模型评测中表现优异,进入国际第一梯队,其App也登顶了国际免费软件排行榜榜首。在业内看来,这代表着DeepSeek在国际上的认同度,也会影响国际产业和投资人对中国科技的关注。

这一突破为中国的AI应用和落地提供了坚实基础。孔蓉表示,此前中国AI应用因模型能力不足而难以落地,导致产业升级逻辑难以得到认可,估值也因此受限。但随着DeepSeek等技术的突破,中国AI应用的落地速度加快。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在应用开发、工程化和产品化方面的能力较强,工程师数量众多且勤奋。”孔蓉向记者表示,“中国的AI过了基础模型这一关之后,应用的潜在机会是比美国更大的。”

她认为,当AI应用开始落地,产业升级和智能化进程将显著提速。市场化一级创投机构及退出机制的支持,将成为未来资金流向和资本市场持续走强的重要支撑。

从投资角度来看,中国资产打开了未来的成长性,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重估正在加速,外资机构纷纷看好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前景。高盛预计,未来十年AI的普及将推动中国股票盈利每年提高2.5%,摩根大通也预期,中国股票未来10年至15年的每年平均回报率为7.8%。 

大厂的机会在哪?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表示,DeepSeek爆火让人们不再把数百亿美元投入计算基础设施中,而是关注世界上实际的问题,用AI去解决它们。

随着基础模型能力的不断增强,应用开发的门槛降低,更多行业开始探索AI技术的落地场景,教育、金融、电商和广告等领域被认为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这些行业不仅本身市场规模庞大,而且对AI技术的应用需求强烈。

“在DeepSeek引发的AI浪潮中,云厂商等基础设施提供商有望率先受益。”孔蓉向记者表示,“因为无论应用端如何发展,云基础设施始终是支撑各类应用运行的基础,其需求将随着技术的推进而持续增长。”

她认为,随着DeepSeek的接入,云服务在AI应用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大厂凭借其在云计算领域的布局和资源优势,也因这波浪潮获得估值提升。

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云和AI基础设施建设,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这也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2月24日,摩根士丹利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将阿里巴巴的目标价从100美元大幅上调至180美元,并将其评级从“与大市同步”提升至“增持”。报告指出,此前市场普遍低估了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驱动的云计算领域的增长潜力。

基础设施之外,则是各类AI应用的繁荣,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AI终端应用爆发元年。在行业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AI技术的实际落地,而非仅仅停留在概念炒作阶段。那些能够真正体现AI价值的业务场景,将为企业带来估值溢价。

在这之中,大厂凭借自身优势,能够快速接入AI技术并从中受益。孔蓉表示,大厂普遍拥有海量的用户数据和丰富的产品生态,有望在AI应用领域取得突破。

事实上,已有多家大厂宣布接入DeepSeek:腾讯旗下的腾讯元宝、微信、腾讯文档、QQ浏览器、QQ音乐等产品均已接入;百度 AI 搜索正式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阿里巴巴也已在云服务、1688、天猫精灵、国际业务等多个板块部署了DeepSeek。

孔蓉认为,接入DeepSeek对大厂们而言有三大益处:一是增强用户留存,二是抢占入口,三是推动商业化。

“用自己的产品来接这一波流量,对大厂来说是非常划算的事情。”孔蓉向记者表示,近期咨询多家公司后发现,某些场景与DeepSeek匹配,确实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

至于是否还会坚持自研大模型的道路,孔蓉表示,大厂通常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会基于外部AI技术赋能应用,另一方面也会继续发展自己的AI模型。“大厂的核心目标是保持流量入口的优势,提供优质的用户体验,从而吸引用户持续使用其产品。”

在这波浪潮里,AI竞赛将会加速,各企业的时间窗口有限,孔蓉认为,企业需要迅速决策,大厂内部的研发也会因此更加紧迫。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