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浙江科创金融新模式:杭州“六小龙”崛起的金融密码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09:47:41

(原标题:浙江科创金融新模式:杭州“六小龙”崛起的金融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杭州报道 

2月的杭州犹带几分料峭春寒,“六小龙”热度丝毫不减,让这座城市再度火出圈。为什么是杭州?由“六小龙”为导火索,各地掀起了一场席卷各个领域的深刻反思与学习浪潮,尤其是对政府营商环境的深度剖析,成为了人们讨论的焦点。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若想成功跨越从科研到产业化的“死亡之谷”,资金的支持不可或缺。正如著名的创新理论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所言,“企业家仅有创新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新行为,而创新行为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早在2021年之时,为加大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我国先后成立了7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济南、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北京中关村)。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探索科创金融的先行军,浙江省是唯一拥有两个科创金改试验区的省份,加之当地高新企业密集,在服务科技创新的实践中蹚出来不少具有开创性的路子。

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

2月14日,群核科技启动港股IPO,成为杭州“六小龙”中最先冲刺资本市场的企业。细看其披露的招股书,融资活动中出现了金融机构的身影,即2023年获得了1000万元的银行贷款。实际上,不止是群核科技,“六小龙”中宇树科技、云深处、强脑科技、游戏科学的发展背后也有金融支撑。

记者了解到,宇树科技曾获得中信证券旗下金石投资和中信保诚资管联合股权投资;在2021年获得美元投资款时,杭州银行科技支行为宇树科技完成了美元资本金账户开立,并持续为其开展资金管理服务。

云深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信银行杭州分行利用积分卡产品为其定制授信融资;2023年12月,浙商银行打破传统授信模式,以“人才评分卡”快速测额,通过人才银行服务为“云深处科技”提供1000万元授信额度。

强脑科技,杭州银行余杭支行不仅为其提供金融支持,还协助对接政府科技政策资源、利用自身产业资源网络为企业寻找合作机遇等。

纵观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到“电器时代”,再到“信息技术时代”,每一次重大的历史性产业变革,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突破,也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金融创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希克斯在其著作《经济史》中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待金融革命。”

例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后期的英国,工商业发展推动银行体系扩张,银行体系的发展增加了信贷供给,降低了地区间的利率差,为技术应用和工业化大生产提供了资金保障,为英国的国家竞争和产业革命提供了资金支持。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兴起,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及其融资需求刺激了美国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金融对美国的生产力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企业的大规模融资和产业并购重组提供了巨大资金。第三次科技革命始于二十世纪下半叶,与之相伴相生的是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现代创业投资体系,促进了美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

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驱动人类进入智能化时代,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已在全球展开,金融体系的支持必不可少。然而,从技术萌芽到产业落地,从实验室到市场化,科技创新的每一步都充满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传统信贷思维下,科创企业“两高一低”(高技术、高风险、轻资本)的三大特点,让行人望而却步。一位从事科创金融的银行人士曾向记者直言,“刚开始时不敢介入,等到敢介入的时候几个银行又抢破了头。”如何满足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尤其是处于最烧钱阶段的初创期科创企业,助其成功跨越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死亡之谷”,是金融体系探索科创金融的重中之重。

破解“投贷联动”实践困境的新思路

投贷联动是实践证明可行的科创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2016年4月,原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出台《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投贷联动”是融合银行信贷和股权投资的一种业务模式,以“股权+债权”的形式对中小科技企业进行投资,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贷款收益与风险难以匹配的问题。

“投贷联动”被寄予厚望,但在实际操作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目前,我国投贷联动业务主要有两大模式:一是“银行+投资子公司”的内部联动模式;二是“银行+投资机构”的外部联动模式。在实践中,《商业银行法》对银行设立股权类投资公司严格限制,目前国内仅个别银行开展试点,前者适用范围较小;加之资本金过度消耗,也成为了该模式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而后者则存在PE/VC募资难、退出难以及风险收益分配机制设计不合理的问题。

即便困难重重,银行业对“投贷联动”模式的探索并未停止。其中,浙江省嘉兴银行“孪生投贷公司”的模式非常具有代表性。所谓孪生投资公司是指,由银行股东参照其在银行的投资份额共同设立的专门从事投贷联动业务的投资公司。成立两年以来,嘉兴银行的孪生投资公司嘉银创投已与42家未上市科技型企业签订认股选择权协议,配套贷款金额3.9亿元,以行权、大股东回购等方式获得超额收益共计255万元。

据央行浙江省分行行长刘玉苓介绍,“由于银行与孪生投资公司股东相同、持股比例一致,投贷双方共同开展贷前调查和投贷表决,提升了投资决策的协同性,同时银行的股东也可以通过孪生投资公司分享投资收益。另一方面由于银行与孪生投资公司是相互独立的市场主体,孪生投资公司的风险也不会外溢到银行,从而实现了真正的风险隔离。”

从风险收益适配角度看,科创型企业对股权投资基金依靠度更高。股权投资基金作为金融工具,通过投资组合分散风险,可以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化提供制度保证。但当前,上市退出都是我国科技行业投资退出的主要渠道,缺乏其他退出渠道。有数据显示,从2006~2023年,中国科技行业投资总金额12.26万亿元,退出总金额9.33万亿元,仅占投资总金额的76.1%。

浙江以获批股权投资和份额转让试点为契机,搭建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系统。据了解,在项目端,通过大数据技术,接入各类数据源,实现工商、科创、风险等17类公共信息在线查阅功能,并根据不同用户权限及项目推进阶段,提供分层、定向的资产信息披露;在需求端,与线上交易平台、产交所、线下拍卖机构等开展合作,精准对接20万专业投资者,推进一批头部私募股权基金以及银行理财子公司、信托机构、资产管理公司等另类金融机构参与份额转让。

截至目前,已成功撮合完成创投股权转让4单,转让金额8000万元,待转让储备资产金额超10亿元。同时推动组建份额转让基金(S基金),计划首期规模5亿元,总规模50亿元。

松绑考核制度以鼓励“投早投小投科”

金融体系对科创企业的支持从来都不是单打独斗,更需要各部门的协同配合。记者了解到,杭州构建了政府、证券、担保、银行、基金的金融支持体系,设立“3+N”杭州基金集群(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和杭州并购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参与投资N支行业母基金、子基金、专项子基金等)。

杭州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创基金功能定位为政策性的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方向为“投早、投小、投科”;创新基金功能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产业基金,投资方向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并购基金功能定位为市场化的国资并购基金,投资方向为金融、金融科技、产业并购、重大项目协同投资。三大母基金既统一聚焦,也各有侧重,科创基金、创新基金、并购基金分别是侧重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产业。

但是,受限于国有资金属性和国有资产监管要求,目前国内大多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府引导基金过度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没有真正发挥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引导作用。基于此,浙江改革了政府引导基金的考核评价机制。例如,以更大的容错度支持风险投资。明确单支专精特新基金和科创母基金出资部分亏损在40%以内,不启动责任认定程序。

考虑到创投行业特点和环境变化,浙江省科创母基金将基金周期从通常的8-10年拉长为15年,同时倡导子基金做耐心资本,成为企业家、科学家的重要“合伙人”;对于重大战略领域的重点直投项目,省产业基金不设置退出时间,主张深度陪伴、赋能企业穿越周期韧性增长。

早在2018年,杭州科创基金旗下2支参股子基金——云栖基金和道生灵境,在天使轮对云深处进行了投资,并在2019年、2020年持续追加投入,推动云深处从创立初期稳步迈向发展快车道。此前,云深处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区里的科创基金也对于我们进行了股权投资,这些部分都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初创型科技企业有巨大的帮助,尤其是在我们的研发投入上。”

2022年起,杭州科创基金、杭州创新基金所投资的子基金,共参与宇树科技4轮融资,保障其在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充足的资金。2022年,杭州科创基金参股子基金向强脑科技完成第一笔早期投资,并在去年8月,由杭州创新基金接力,通过专项子基金直接投资,为强脑科技的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使其在脑机接口与人工智能算法融合应用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拓展业务边界。

2024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总体来说,中国资本市场过去高速发展的三十多年,对初创企业的耐心资本供给还不够。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创新型企业、高技术附加值企业,目前很多还处在企业发展早期阶段,需要更多耐心资本流入“投早、投小、投硬”领域。这背后不仅考验金融机构对科创行业的认知专业度,更考验其是否有守得住的耐心。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