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华为前高管创业做储能 不到三年缘何“光速”冲击上市?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4 20:44:50

(原标题:华为前高管创业做储能 不到三年缘何“光速”冲击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费心懿 上海报道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最快实现年收入1亿美元”的光储新势力思格新能源有望赴港上市,而此时距离其成立还不满三年。

眼下,这家拥有“华为系”背景的新势力赴港上市前,亟待回答的是其盈利能力是否具备可持续性?推动这家成立不满三年的公司光速谋求上市背后,有何玄机?思格新能源仍是襁褓中的婴儿,还是已经走向成熟摘果之时?

“华为系”基因

思格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5月,其成长可谓飞速。

在IPO前,思格新能源就已获得多家知名机构青睐,完成了6轮融资。

2022年7月至12月,公司进行A1至A3轮融资,估值超30亿元;2023年12月进行了1.4亿元B轮融资,2024年1月进行了3000万元B1轮融资。

其融资的每股价格从种子轮的0.95元,至最后一轮融资时飙升至18.821元,对价从350万元提升到3000万元。

根据视知产研院测算,其目前估值已超43亿元。

在中国光储市场,我们是最快实现年收入1亿美元的储能企业。自我们成立以来仅用了两年时间,而中国光储市场的其他光储企业用了五年以上的时间。”思格新能源在招股书中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称。

事实上,在财报上,由于该公司在2022年并未开始大规模的商业化生产及销售,因此并无2022年期间的销售数据。

一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士认为,一家公司急于上市或与早期投资者的退出需求相关,创始人也可能加速资本运作进程,通过上市实现股权变现。

公开资料显示,思格新能源的控股股东许映童,控制公司约49.28%的投票权。

值得关注的是,现年50岁的许映童,有着浓厚的华为基因。他此前在华为工作近23年,曾担任华为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华为在2011年开始布局光伏逆变器业务,许映童所带领的团队在短短四年内,就将这项业务的出货量做到全球第一。

除了许映童外,思格新能源的创始团队中也不乏其他华为员工的身影。公司总裁张先淼在华为任职超过11年,监事会主席刘秦维、监事杨顺霞均出自华为体系。

成长赛道、高利润市场

思格新能源所处的储能赛道是一条被视为长坡厚雪的热门赛道,但近些年由于激烈的竞争与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给行业的增长性预期带来了扰动。

从营收情况来看,思格新能源的收入规模狂飙。

2023年、2024年前九个月的收入分别为0.58亿元和7.00亿元,但尚未具有盈利能力。2022年、2023年期内,公司亏损分别为7619万元、3.73亿元。

不过,公司在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显示,亏损幅度已在缩小。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当年九个月净亏损已大幅收窄至5340万元,相较之下,2023年前九个月亏损达1.996亿元。

尽管仍在亏损,但思格新能源的业绩仍不乏亮点。

其中之一是公司不断提高的毛利率。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1.3%,而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已进一步提升至44.2% 。

“他一开始就瞄准了澳洲这些海外的高利润市场,而不是像光伏板工厂一样,都是选一些亏本的生意做。”从业人士如此评价许映童的市场策略。

除了选择高利润市场外,许映童还选择了一条有高速成长性的赛道。

思格新能源目前所提供的核心产品是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而分布式市场是新能源领域当下一个重要的细分领域,具有高速成长性。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的全球出货量由0.1千兆瓦时增至2.5千兆瓦时,预期2024年出货量达到5.7千兆瓦时,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60.9%。

另外,随着主要市场参与者在2024年大力提倡可堆栈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全球可堆栈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的出货量预计于2029年达到36.1千兆瓦时,2024年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7.8%。

这一高增长的新兴细分市场正是公司底气所在。

按产品出货量计算,思格新能源已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可堆叠分布式光储一体机解决方案提供商,2024年前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为24.3%。

而为了应对市场的快速增长,公司正有序扩大产能。

招股书提到,逆变器的总年产能由2023年的12,000个增至截至2024年9月30日58,800个,储能电池的总年产能由2023年的104.0兆瓦时扩大至416.0兆瓦时。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3.6%及88.3%。同时,其位于临港、南通的生产基地正在扩充产能,公司预期光储充储能电池年产能未来将达到约1.4千兆瓦时及逆变器年产能将达到190,000个。

不过,思格新能源营收规模的快速膨胀,也带来了销售费用和存货规模高增。

“销售及分销开支占总收入的比例极大。”招股书坦言,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9月30日,公司的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700万元、5340万元及1.05亿元。而存货也在步步垒高,分别达到1500万元、1.90亿元及4.24亿元。

出海风险与机遇

国内储能市场价格竞争激烈,毛利不高。因此,与高毛利率对应的,是思格新能源投身海外市场的战略方针。

公司的销售网络遍及逾50个国家及地区,其中欧洲是最大的收入来源。

2024年的前九个月,欧洲市场的市场份额在其收入结构中占比高达65.1%。而非洲和亚太市场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2.9%和11.2%。包括中国内地、中东及中亚、拉丁美洲及北美洲等其他市场的占比仅为10.8%。

“我们旨在深化在欧洲的市场渗透,同时扩张在亚太地区、非洲和北美等高增长地区的业务。此外,我们正在探索进入拉丁美洲、中东和中亚等新兴市场,利用专业知识来适应并提供符合当地能源需求和监管要求的解决方案。”思格新能源表示。

不过公司上市仍存在业绩不确定的风险。

思格新能源坦言,由于新产品的市场窗口存在不确定性,新产品推出的任何延迟均可能导致该等产品过时,而开发该等产品的投资可能变成沉没成本,这将对业务、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如果公司无法通过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来保持竞争力,或者现有产品或新产品的推出无法保持盈利能力,毛利率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好在,当前户用光储市场处于“拐点已至”的阶段,欧美库存去化接近尾声,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头部厂商盈利预期改善。

“公司此时上市可借助行业热度提升估值,吸引资本关注。”上述投资人士认为。

目前储能行业已进入“淘汰赛”阶段,头部厂商有望通过渠道整合和产品线优化强化竞争力。尽管思格新能源的短期高增速受益于行业红利,但长期需解决技术壁垒、品牌认知和成本控制等问题。急于上市既是抓住资本窗口的策略,也是其应对行业整合和资金压力下的一种选择。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