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4 20:12:14
(原标题: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定调: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明确过渡期帮扶政策不“急刹车”)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莎 北京报道 2月2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2月24日下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稳定“三农”工作部署总体格局基础上,将深化农村改革贯穿全篇,总体框架可以概括为“两个持续、四个着力”。
具体而言,“两个持续”是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四个着力”指的是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着力推进乡村建设、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这些都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点任务。
做好今年“三农”工作,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在发布会上,韩文秀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谈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包括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制度、保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合法权益、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改革为核心,全面布局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系统性和针对性很强,是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乡村全面振兴领域的具体落实。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达到1.413万亿斤,比上年增产221.8亿斤,创历史新高。从粮食市场来看,市场呈现出较为疲软的态势,部分粮食品种价格走低。然而这两个情况这并不意味着粮食生产已经过关。韩文秀明确,中央政策是明确的,粮食生产只能加强,不能放松。
韩文秀表示,粮食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靠天吃饭,近年来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多发重发,不确定因素很多。另外,我国粮食需求仍在不断扩大,粮食总体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
粮食增产主要是靠单产提升,去年全国粮食亩产比上年提高5.1公斤,这对于增产贡献超过八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部署中,首要任务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韩文秀表示,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之上,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促进大面积增产。要把粮食增产的重心转向大面积提单产,进一步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加大高产高效模式集成推广力度,确保今年粮食继续稳产丰产。
耕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逐步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质量总体不高,耕地占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严守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管住耕地用途作部署。
南京林业大学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注意到,文件提出,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
高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是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开展耕地用途管制的重要措施。该项政策的目标是通过健全保障耕地用于种植基本农作物管理体系,加强耕地用途引导和管控,从而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成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的重要任务,文件明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近日,农业农村部党组书记、部长韩俊在2025年第4期《求是》上撰文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与此同时,韩文秀表示,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不少,科研人员也很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创新协同还不够,研发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力攻克一批突破性品种等。同时,要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村入户。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也是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
过渡期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2024年我国脱贫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保持稳中有增。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今年年初,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谈到,今年农业农村部将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研究谋划过渡期后常态化帮扶政策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重点是优化监测帮扶提效率、强化产业就业帮扶提质量、深化重点区域帮扶促发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重要位置进行部署,提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这三项具体任务。
韩文秀表示,文件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主要聚焦三方面重点工作,即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研究制定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韩文秀明确,过渡期结束之后,帮扶政策不会“急刹车”,而是要分类加以完善,建立健全常态化帮扶的制度机制。
高强表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突出短板,探索过渡期后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对于新征程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手段和缓解相对贫困问题的关键举措,也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重要抓手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路径。
韩文秀表示,当前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进行总体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之上,对各项帮扶政策分类优化完善。
韩文秀指出,对于农村低收入人口,重点是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监测,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对于欠发达地区,重点是促进这些地区振兴发展,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倾斜的力度,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让欠发达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赶上来。
和讯财经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