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4 20:03:57
(原标题:21全球观察丨延宕三年俄乌冲突将迎“大结局”?多方博弈或重塑国际秩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郑青亭 北京报道
2月24日,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三年。近日,这场危机似乎出现了转机。
据新华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3日表示,如果能换取乌克兰加入北约或实现和平,如果乌民众真的需要他离开,他愿意立即辞职。同日,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俄方对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仍持开放态度,“普京总统的立场是一贯的”。
泽连斯基表示,37国领导人将于24日参加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的“乌克兰-北欧-波罗的海平台”峰会,其中13国领导人到场,24国领导人线上参加。他届时将提议欧洲伙伴尽快就乌克兰安全保障问题召开单独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2月20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出席二十国集团外长会,在发言中谈及乌克兰危机时表示,中方注意到,最近和谈的呼声不断上升,和平的窗口正在开启。尽管各方立场并不一致,复杂问题难有简单解决办法,但对话总比对抗好,和谈总比打仗好。
对于中方在俄乌问题上的立场,王毅重申,中方支持一切致力于和平的努力,包括最近美俄达成的共识,期待各当事方能够找到照顾彼此关切、可持续和持久的解决方案。中方愿根据当事方的要求,考虑国际社会尤其是全球南方国家的关切,为危机政治解决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场持续三年的冲突即将迎来大结局?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王鹏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近期,美俄元首通话和沙特斡旋为俄乌冲突结束带来希望,但和平协议仍需克服多重障碍。“尽管美俄达成部分共识,但乌克兰和欧洲的缺席可能削弱协议的约束力。”他说,“短期内实现全面和平的可能性较低,但局部停火或成为现实。”
自2022年2月24日冲突爆发以来,俄乌双方在战场上反复拉锯,战争陷入胶着状态,始终未能结束,成为冷战结束后欧洲最大规模的地缘乱局。
然而,今年2月以来,俄乌冲突出现了戏剧性转机:俄总统普京12日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特朗普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美俄双方同意就结束俄乌冲突进行“紧密合作”,并派遣各自团队“立即开始谈判”。18日,美俄两国代表团绕过乌克兰与欧洲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举行会谈,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泽连斯基20日与到访的美国特使会晤后在社交媒体上说,此次会晤“富有成效”,乌克兰追求和平。本周,英法领导人将赴美与特朗普讨论乌克兰问题。
当地时间22日,美国白宫新闻秘书卡罗琳·莱维特表示,特朗普总统和其团队专注于继续与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谈判以结束俄乌冲突,他有信心能在本周完成谈判。
在看似如火如荼的谈判之下,各主要国家的利益矛盾依然尖锐,频频爆发“口水战”。特朗普近期接连“怒怼”泽连斯基,还要求对方“稀土换援助”, 让两国关系紧张升级。欧洲多国领导人则密集表态,对美国要把欧洲和乌克兰排除在谈判桌外表示强烈不满。俄方在与美方谈判中也表现得十分谨慎,不仅拒绝重返七国集团(G7),还表示,寻求美方归还6处俄外交不动产是优先事项之一。
尽管国际社会多次呼吁和谈,但乌克兰和平进程仍进展缓慢。究其原因,在王鹏看来,和平进程的主要障碍在于美俄欧乌四方利益难以调和:俄罗斯坚持对乌东地区的控制;泽连斯基政府仍坚持恢复其全境的领土完整;特朗普拒绝继续援乌,并要求乌提供矿产利益作为补偿;欧洲试图维护自身话语权,而乌克兰则寻求安全保障。各方缺乏互信,导致谈判陷入僵局。
据新华社报道,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2月24日说,欧盟各国外长当天批准针对俄罗斯的第16轮制裁。卡拉斯当天在社交媒体发文说,此轮制裁“影响到从(俄罗斯)‘影子舰队’船只到用于控制无人机的游戏控制器等所有东西”。此前一天,英国外交大臣戴维·拉米说,英国将对俄罗斯实施三年来“规模最大”的制裁,并将在必要时向乌克兰派遣军队。
2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中方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危机全面升级以来,中方一直同有关各方保持沟通,致力于为止战凝聚共识,为和谈铺路搭桥。中方将始终坚定站在和平一边,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
2月16日,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霍伊斯根泪洒闭幕式现场,称“欧洲不是可有可无的”。他表示,眼下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裂痕表明,欧洲既有安全架构似乎正在成为“往事”,未来却还仅止于“随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日前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美方不安排欧方参与乌克兰和谈的做法说明,特朗普不希望乌克兰问题再继续牵扯美国的精力和资金,为了解决“拜登留下的烂摊子”愿意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因此,就在没有跟欧方沟通的情况下先跟俄方进行了接触。
“现在,特朗普试图重建国际安全秩序,乌克兰已经在菜单上了,但欧洲并不在餐桌旁。特朗普的目的就是让欧洲背负起欧洲安全的主要责任,自己解决国内问题。”王义桅说道。
王鹏向记者表示,当前,欧洲在俄乌冲突中面临安全与经济双重压力。美欧关系因美国对乌政策的实用主义转向而趋于复杂,欧洲试图通过增加国防预算和强化内部团结来应对被边缘化的风险。这反映了欧洲对于美欧关系由美国主导的无奈。
有意思的是,新加坡知名学者、资深外交家马凯硕近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欧洲是时候做出未曾设想的选择》的评论。为恢复欧洲的地缘政治地位,他给欧洲出了三条建议:第一,欧洲应该宣布愿意退出北约;第二,应与俄罗斯达成新的战略大谈判;第三,欧洲应与中国达成新的战略协议。
“俄乌冲突标志着冷战后国际秩序的进一步瓦解。”王鹏分析指出,冲突凸显了现实主义“硬核政治”的回归,安全上的零和博弈成为主导逻辑,联合国等多边机制的作用被削弱,国际社会对和平与发展的关注逐渐让位于对绝对安全的追求。
谈及美国在俄乌冲突中的角色,王鹏表示,“美国在冲突中既是支持者也是利益攫取者,通过军援和外交手段试图维持对俄战略优势。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乌立场从无条件支持转向利益交换,要求乌克兰以稀土资源抵偿援助,甚至提出5000亿美元的矿产协议,显示出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过去三年中,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已超过2.5万项,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禁运、出口管制、金融制裁,把所有涉及对外的俄罗斯银行全都剔除出了SWIFT。从柴可夫斯基到猫,美欧对俄制裁几乎无所不包。
然而,俄罗斯经济却展现出了一定的抵御能力。根据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俄罗斯GDP同比下降约1.3%;2023年实现复苏,同比增长约3.6%; 2024年继续增长,同比增长约4.1%。2023-2024年的增长率超过了疫情前三年的水平,平均约为3.7%,而2016年至2019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8%。
在西方挥舞制裁大棒的初期,俄罗斯卢布一度遭受重创,汇率大幅下跌。2022年初,卢布兑美元汇率约为75;俄乌冲突升级后,同年3月中旬,卢布暴跌至120,贬值超过三分之一。但到2022年初夏,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危机初期飙升的外汇汇率在4月底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到6月底,卢布升值至20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近日,俄罗斯央行行长埃莉维拉·纳比乌林娜专门发文,详细介绍了俄罗斯央行如何成功应对制裁风暴。她指出,一方面,俄罗斯在事前已经建立了金融系统和经济对冲击的韧性;另一方面,该行面对危机采取了迅速和全面的行动。她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其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建立市场信心的基石。
丰富的能源资源给了俄罗斯硬刚西方的底气。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在石油和天然气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克里姆林宫最重要的现金来源,油气收入在过去十年中约占俄联邦预算总收益的三分之一到一半。由于国际能源价格的飙升,2024年俄罗斯联邦预算的石油和天然气销售收入跃升逾26%,达到11.13万亿卢布(1082.2亿美元)。
除了能源收入,过去三年,俄罗斯经济还得益于军事工业的快速发展。普京去年5月在会见俄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负责人时表示,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俄国防工业综合体企业产量显著增加。其中,弹药产量增加13倍,无人机产量增加3倍,装甲武器产量增加2.5倍。他表示,要继续加强军队现代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有节奏供应,如无人航空和地面系统、高精度武器、电子战设备等。
不仅如此,面对西方的围堵,俄罗斯减少了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加强了与亚洲国家的贸易合作。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最近两三年,整个俄罗斯都是“向东转”,亚洲国家在俄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大幅上升,占比超过50%。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西方的制裁和封锁也给俄罗斯经济的长期发展带了诸多不利影响。纳比乌林娜坦言,当前,俄罗斯经济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保持其创新动力。“随着制裁限制了对现代技术的获取,当前的任务不仅仅是传统的进口替代,而是高度创新的替代。”她说,“为了在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中支持工资增长,俄罗斯必须实现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这一需求使创新变得越来越重要。”
同时,她指出,对俄罗斯来说,保持物价稳定也是一项艰巨任务。“通胀在2024年连续第四年保持在不可接受的高位。我们为确保货币政策适当紧缩而采取的措施,将在2025年使信贷扩张走上更加平衡的道路。”她说,“我们相信,俄罗斯经济将通过软着陆实现这一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智通财经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