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4 19:17:45
(原标题:学习笔记|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本报评论员 胡光旗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本次文件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抓手,运用系统集成思维,强化改革力度,锚定粮食安全、脱贫攻坚、县域经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以及要素机制六大关键,着力破解制约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各项体制机制约束,进一步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
本次文件首提“农业新质生产力”,标志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出现了新的拓展,为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开辟农业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完善强农惠农富农的体制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力升级迭代,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更高素质的农业从业人员是基本,是最活跃、最具有创新力的因素之一;更高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要素是动力,是支撑,是代表农业生产力先进与否的关键指针;更广范围的农业生产对象,是基础,是前提,是各类涉农先进科技的作用对象和实施客体。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可以预见的是,农业生产领域中的劳动力、土地、资本、数据、知识、管理、技术等诸要素,将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强力支撑下,以更加高效的方式相互融合,提升其内在报酬率和生产效率,从根本上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富裕、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概念在农业领域的延伸和拓展,既具有新质生产力的一般特征,更具备独属农业领域的鲜明特征。
首先,农业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之源,是维护粮食安全、农产品增产增收、抵御各类气象灾害以及构建多元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抓手。当前生物科技、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环境控制、生态技术以及可持续技术等先进科技组成的农业科技多形态矩阵已经不断迸发出新的活力,未来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重大涉农类科技创新和涉农类“大国重器”,依旧可期。
其次,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推动农业产业形态跃迁为主要载体,以打造一批县域富农产业为突破口。产业形态升级迭代是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生产对象并引发变革的具体形式。在一系列农业先进科技的赋能加持下,智慧农业、垂直农业、农业电商、农村金融、基因编辑、循环农业、绿色农业以及农业区块链等新业态还将如雨后春笋般持续涌现,助力乡村开发独属本村的特色资源,强龙头、补链条、引活水、树品牌、兴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打造农业产业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最后,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农业新质生产关系,健全要素优先的保障机制是重中之重。需要破除阻碍城乡要素互联互通、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壁垒,引导各类生产要素敢于善于向农村流动。需要继续完善农业农村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财政金融各类活水,持续浇灌新质生产业态,助力其早日做大做强;需要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惠农扶农哺农机制,让各类农业新兴业态真正能够“沉到底”“接地气”,让广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享土地增值和产业增值之利,享科技发展和制度创新之惠,享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之便,实现更高质量供给与更高水平需求动态均衡、良性循环的农业农村新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智通财经
2025-02-24
智通财经
2025-02-24
智通财经
2025-02-24
智通财经
2025-02-2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