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DeepSeek冲击波,珠海深度求索丨2025珠海两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1 20:37:51

(原标题:DeepSeek冲击波,珠海深度求索丨2025珠海两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珠海报道

持续关注AI产业的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城市科技竞逐的必修课。

“珠海什么时候能诞生像DeepSeek这样的科技型企业?”“珠海如何培育下一个DeepSeek?”今年珠海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和政府部门负责人被问及这些“必答题”。

DeepSeek追问之下,香洲区区长张会洋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坦言,想要先行一步、早行一招,获得人工智能竞争的主动权。也有代表委员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相比于可遇不可求的原始创新,当AI科技浪潮扑面而来,珠海能否接得住才是我们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如何才能“接得住”?珠海政府已经有所动作。比如,更关注如何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塑造全国全省应用场景创新“首发市”品牌,出台科转新政,强化应用场景牵引,让更多科技成果在珠交易、在珠转化、在珠应用。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相比以往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珠海在着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有两个显著变化。

今年的报告更着眼于细节,向具象化表达转变。例如,在提出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时,按照实际情况为珠海各产业集群“定制”不同量级的“产业目标”。不仅如此,在提到前瞻布局机器人未来产业时,具体细化到“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部分和核心零部件”。第二个变化是将海洋经济作为重点工作单独提出,是对珠海海洋产业的系统性部署。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今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力推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努力在类脑智能、开源生态等领域实现突破。提速建设“云上智城”,以珠海城市和产业场景为基础,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支撑,推动人工智能深度应用,促进人工智能与生产制造、消费终端、教育医疗、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

当前,“云上智城”已雏形初显。上一年,珠海上线珠海算力调度运营服务平台,引育超40家人工智能大模型企业,成功举办RDSA高峰论坛,入选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

在这些引进的AI企业中是否能诞生下一个DeepSeek,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如何抢抓时机探索应用DeepSeek模型优化工作和服务场景,珠海已经迈出了步伐。

日前,各地政府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珠海也迅速上线DeepSeek大模型。但目前DeepSeek只有通用能力,政务端还需要做的是将其打造成垂类领域的专家。2月20日,珠海香洲发布消息称,已经部署DeepSeek-R1+LNM(大数值模型)构建‘专业领域+通用智能’的混合架构。

借助本地近年来引进的算法洞见AI团队自主研发的LNM-DecisionGPTG不产生AI幻觉以及高精度分析处理决策数据勾稽关系和逻辑运算的特性,以及DeepSeek-R1卓越的性能和强大的推理能力,珠海香洲意欲推动政府服务、经济研判从传统的“经验驱动”向“数智驱动”转变。可以预见,未来珠海将会借助“云上智城”,从城市治理、民生服务等多个热门政务领域推动创新变革。 

以场景创新为牵引,珠海在打造低空经济方面亦颇有成色。过去一年,“天空之城”加速成型,珠海推动出台低空交通建设管理条例,实施低空经济12条政策措施,在全国率先上线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航线公开首飞,开通珠海至深圳、唐家港至海岛等低空航线24条等,以先发优势抢占了国内低空经济第一梯度席位。

不过,当前珠海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三大现实难题,珠海市政协常委、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涛直言,一是民航空域限制;二是无人机航线调度与有人机尚未融合;三是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完善。他建议以万山海岛为先行示范区、以无人机产业为引领,强化政府统筹、创新政策研究、拓宽应用场景,推进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

机器人产业也是珠海布局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机器人产业,重点发展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部分和核心零部件,积极推动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创新。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条长,涉及各种高性能零部件制造、智能化软件研发、机器人维修、机器人训练等多个环节。珠海从一开始就瞄准“灵巧手”这样的关键部位。相较于目前比较成熟的 “下肢”移动能力,机器人“上肢”操作能力仍较薄弱。下一步,随着灵巧手技术进一步成熟,与应用场景产生更多交集,灵巧手就具备登录市场的条件。

珠海能否接住,关键在于当下准备如何。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

在布局未来产业的同时,珠海亦在谋划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如何提升能级量级。

报告提出,支持企业做创新的主角,新增瞪羚、独角兽培育企业等高成长创新型企业5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3000家。进一步发挥科研机构优势,推动科研方向与珠海产业发展深度对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发挥新质生产力基金群作用,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新兴产业集聚。

“目前,珠海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技术供给不足、融合生态不完善、关键主体地位不突出、要素支撑不足等问题。” 珠海市政协委员刘伟东建议组建以“链主”为核心的紧密型创新联合体,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围绕珠海重点产业、未来产业构建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进一步引领珠海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链主”带动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方面,珠海已经有所谋划。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加速向“2000亿元”规模迈进,精细化工、新一代电子信息2个产业年内突破“1000亿元”规模,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2个产业加速迈向“1000亿元”规模,医药及器械、集成电路2个产业加速迈向“500亿元”规模。

与此同时,珠海还提出争取年内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聚焦新材料、高端打印设备、光电技术、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再打造一批具有珠海特色的产业链条,推动现代产业成链成群。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报告将“做大做强海洋经济”单独列出,并提出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显示出珠海对海洋产业的重视程度。

报告显示今年珠海在海洋产业方面动作颇多,包括全链条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推动“九洲一号”“伶仃牧场1号”等项目建设投产,实现海洋牧场养殖总水体超150万立方米。高质量发展海洋新能源、海洋电子信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海洋新兴产业,推动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园、高栏海上风电等项目建设,前瞻布局深海探测等未来产业。

在港口经济方面,做大做强临港油气化工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高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智慧绿色港口,强化高栏港国际航运及物流服务功能,加强与其他港口协调联动,不断拓展货源腹地和经济纵深。在海岛旅游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海岛经济和海洋旅游,培育一批集休闲、度假、教育、科普为一体的特色文旅新热点。

在珠海市政协委员陈伟光看来,海洋是一个巨型应用场景,充分利用将受益无穷。她建议完善海天通信、海上通飞、海面通网、海底通感和陆海联动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洋卫星、物联网、低空经济、海洋能转化等海洋领域新技术、新成果提供充分的应用展示平台,推动成果转化形成海上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新载体。此外,优化海洋产业布局,着力于临港油气化工、海洋旅游、现代海洋渔业等支柱产业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并前瞻布局深海探采等未来产业。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