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开年继续“扫货”,险资依旧“偏爱”银行H股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9 16:44:18

(原标题:开年继续“扫货”,险资依旧“偏爱”银行H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2025年开年,延续去年态势,险资持续“扫货”银行H股,多因素推升银行股估值提升。

其中,中国平安及“平安系”公司成为主要增持力量。新年伊始,中国平安率先增持大行H股,1月7日,中国平安增持农业银行H股3167万股,每股作价4.2216港元,总金额约1.34亿港元,持股比例增至5.05%。同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293万股,涉资约1.12亿港元。

紧随其后,1月8日,平安人寿委托平安资管增持邮储银行H股716.8万股,持股比例约5.01%;1月9日,平安人寿继年末举牌后再度增持工商银行H股,增持后H股股权占比已上升至16.01%。

第二天,平安人寿又增持招商银行H股189.25万股,持股比例突破5%的举牌线;2月6日,平安资管增持招商银行H股,涉资约1.60亿港元,持股比例上升至6.06%;2月12日,平安人寿又增持工商银行H股1.35675亿股,总金额约为7.56亿港元……

除中国平安,其他险资机构也在参与举牌。1月24日,杭州银行公告称,澳洲联邦银行将其持有的杭州银行5.45%股份转让给新华保险(本次权益变动属于股东协议转让股份,不触及要约收购)。转让完成后,新华保险将持有杭州银行5.87%的股份,触发举牌线。

记者梳理发现,从2024年至今,保险资金举牌超20次,以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人寿、瑞众人寿、长城人寿等为代表,险资举牌行业聚焦公用事业、交运、银行等领域,被举牌的上市企业普遍具备高分红及相对稳定的ROE水平。

“资产荒”背景下,险企投资收益压力持续增大,银行尤其是国有大行H股,由于业绩稳定性强、估值低、股息高等特点,备受低风险偏好资金“偏爱”。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日收盘,六大国有银行H股股息率普遍高于8%。

“如果可以忍受巨幅波动的话,港股、中概科技反而具备显著的逆向价值投资机会。”此前,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洪灏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一些中概科技、港股上市公司都出现同样的特征,即公司现金盈利能力非常强,但公司市值在不断走低,如果政策‘给力’、经济周期回暖,公司盈利能力持续上升,公司估值也会倍数扩张。所以这些公司还是确定性比较强的,有一些公司也在做较大规模的回购,这些都会帮助公司股价企稳。”

此外,险资频频举牌背后凸显其普遍面临的“艰难抉择”,在新金融工具准则下,目前上市险企股票投资以FVTPL为主,股市波动对当期净利润影响较大,而通过配置长股投或者高股息(OCI)策略,可以降低权益工具投资的投资收益波动,优化资产负债管理。

据国信证券统计,当前上市险企FVOCI权益类资产占比仍低,具备较大增配空间。目前上市险企权益配置比例约为11%左右,而OCI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仅为5%,有较大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险资大幅增持银行股等多因素,也共同提振了银行H股股价。2025年以来,国有六大行的H股整体表现强劲,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H股涨幅超过10%,邮储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的H股涨幅也均超过6%(截至今日收盘)。

“展望2025年,作为‘中特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股凭借高股息率、可持续分红预期和高估值,在低利率环境下具有资产配置比较优势。”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市场研究团队负责人等撰文分析称。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0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