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东部大省2025年财政收入预计增长3%,多省份卖地收入出现积极拐点信号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3 21:00:36

(原标题:东部大省2025年财政收入预计增长3%,多省份卖地收入出现积极拐点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周潇枭 北京报道 近日,多个省份陆续对外公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报告,各地对2025年地方财政收入形势的研判随之公开。

多个省份强调2025年财政收支依然处于“紧平衡”状态,财政收入增收面临一定压力,民生支出刚性较强,稳增长、科技攻关、产业升级等需要加大投入,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东部财政大省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预计在3%左右,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北京分别增长3%、2%、2%、2%、2%、3%、4%,2025年地方财政增速总体低于经济增速(5%左右)。不过,2025年东部财政大省3%左右的财政增速,总体要好于2024年这些省份预算执行状况,意味着东部财政大省预计2025年财政收入形势相较2024年会有所改善。

部分省份还披露了2025年地方卖地收入的预期,各地对2025年土地市场表现的研判呈“谨慎乐观”的态势。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江苏、浙江、上海等地预计2025年卖地收入相较2024年有所下降,广东、河南、内蒙古、天津等地预计2025年卖地收入相较2024年会有所增长。

“中低速”增长的地方财政收入

2024年我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为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为11.9万亿元,同比增长1.7%,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54%。

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的增速,除去疫情等特殊时期,是2008年以来最低的年度增速。1.7%的低速增速,跟2023年缓税入库抬高基数有关,也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低迷、房地产处于深度调整、国内需求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2024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较低,部分省份甚至出现负增长。比如,经济大省广东、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河南2024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分别为-2.3%、1.1%、1.2%、3.3%、1.9%、-2.6%。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广东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2024年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5万亿元,连续34年稳居全国第一。2024年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3%,收入略有下降,降幅总体可控。其中,税收收入9817亿元,下降4.2%,主要受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价格指数下行等因素影响;非税收入3716亿元,增长3%,主要是大力推动盘活政府资源资产。

展望2025年,各省预计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维持增长,不过增速普遍低于5%。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湖北、黑龙江等省份预计2025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重庆等预计增长4.5%,北京、河南、辽宁等预计增长4%,经济大省更多集中在3%或者2%,比如广东、山东等预计增长3%,江苏、浙江、上海、四川等省份预计增长2%。

湖北省财政厅对外发布的《关于湖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展望2025年,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落地,“投资-消费-再投资”循环重启,经济回稳向上趋势持续巩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汽车、房地产等支柱产业加速回暖,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进入盈利周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财政收入回升向好。综合考虑湖北省主要经济指标(湖北2025年预计经济增长6%左右)和各项影响收支的因素,预计2025年湖北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34亿元,增长5%左右。

上海市财政局对外发布的《关于上海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展望2025年,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将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经济有望持续回升向好。但是,2025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偏弱、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挑战。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为财政收入提供支撑,但体现到财政收入增长还需要一个过程,同时房地产、金融等传统重点税源行业增长放缓,外贸面临较大不确定性,财政收入面临较大的增长压力。预计2025年上海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540亿元,同比增长2%。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白彦锋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5年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赤字率水平、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专项债发行等,旨在发挥财政资金的带动作用,推动经济回升向好,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的可持续性。另外,还会统筹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调动地方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比如,将消费税中部分税目的征税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部分省份预计卖地收入恢复正增长

近年来,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已经连降三年。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021年达到历史高峰的8.7万亿元,2022年则降至6.7万亿元,2023年降至5.8万亿元,2024年则进一步降至4.9万亿元。

土地出让收入的缩水,对地方财政影响很大。河南省财政厅公布的《关于河南省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政府性基金收入连续大幅下降。2024年河南省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857亿元,相较2019年减少54.5%,其中土地出让收入从2019年的3515亿元下降到1477亿元,减少58%。

值得期待的是,2024年四季度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以来,房地产市场出现积极变化,重点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交易更趋活跃,部分重点城市房价有企稳的迹象,部分重点城市的土地市场也在回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政策信号,2025年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展望2025年,部分省份认为2025年地方卖地收入可能继续缩水,部分省份则认为2025年卖地收入有望恢复正增长。整体来看,地方对于2025年卖地收入增长态势呈“谨慎乐观”态度,部分前期调整幅度较大的省份有望恢复正增长,部分东部大省预计2025年土地收入总体平稳、降幅收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江苏、浙江、上海、湖北预计2025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8%、-6.4%、-5.9%、-4.6%,山东预计2025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与2024年大致相当,广东、天津预计2025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分别增长10.6%、12.7%,河南、内蒙古等省份也预计2025年卖地收入会有所增长。

以房价最先呈现企稳迹象的上海为例,上海202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976亿元,相较2023年下降7%。上海市财政局公布的2025年预算报告显示,预计上海2025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2800亿元,同比下降5.9%,降幅有所收窄。

江苏、浙江等省份也预计2025年土地出让收入降幅会收窄。江苏202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7270亿元,同比下降23.3%;预计2025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为5900亿元,同比下降18.8%。浙江2024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4721亿元,同比下降27%;预计2025年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为4420亿元,同比下降6.4%。

部分省份预计2025年卖地收入会恢复正增长。河南省财政厅表示,2025年全省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房地产相关税收收入预计有所反弹 ,但是难以实现高速增长。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2024年由于整体市场面临去库存压力,房企拿地相对谨慎,土拍市场的阶段性升温仅出现在部分热点一二线城市。在诸多政策利好及核心城市房价止跌企稳的影响下,2024年重点城市土拍市场呈现一定程度的企稳回暖信号。土地成交规模连续三年持续收缩,2025年有望见底回升。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预计2025年核心城市土地市场热度将持续上升,一二线热点城市持续保持较高热度,优质地块竞争更加激烈,二三线城市分化加剧,部分二三线城市土地市场将迎来发展机遇,一些人口净流出的城市土地市场可能面临较大压力。地方专项债允许用于收储土地和存量商品房等政策,预计将对土地市场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压力、增加优质地块供应、加快库存去化,推动土地市场回暖。预计2025年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房地产市场和土地市场有望实现止跌回稳。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