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3 20:33:35
(原标题:万亿小米,靠什么打出估值新范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晨 北京报道
2025年开年,小米集团(1810.HK)的股价一路高歌猛进,成为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
2月3日,小米市值强势突破万亿港元大关,达到1.11万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04万亿元)。
2月12日上午,港股小米集团股价涨幅超4%,刷新历史新高。在当晚的元宵直播中,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现身北京小米食堂,与网友热情互动。谈及股价上涨,雷军幽默回应“不用感谢我”,同时也半开玩笑地表示,若短期内股价下跌,“大家也别骂我”,并承诺会努力工作,为股东创造价值。
截至2月13日,小米集团股价报收于41.65港元,总市值达1.05万亿港元,尽管股价有所波动,但市值依旧稳稳站在万亿港元之上。
回顾过去一年,小米从2024年年初仅三千多亿港元市值起步,一路攀升至如今的万亿港元规模,涨幅显著。在港股互联网公司中,它成功超越美团,市值仅次于腾讯控股和阿里巴巴。
有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小米在万亿港元市值的新起点上,凭借高端化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正重塑市场对其估值逻辑。
随着小米集团市值站上万亿港元,市场对其估值逻辑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过去,小米的估值主要依赖手机业务。凭借高性价比策略,小米在中低端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但如今,小米更加注重高端化战略,通过底层技术自研,如影像技术、芯片技术等,致力于实现产品差异化,提升品牌附加值。
以小米15Ultra为例,作为影像旗舰手机,其售价预计上升。雷军在2月12日晚的直播中透露,“小米15Ultra是小米定位最高端的手机系列之一。我们上一代的小米14Ultra定价6499元,这一年来研发成本、器件成本越来越高,从盈亏角度上来说一定需要涨价。”
高端机型的市场表现,对手机业务的估值影响日益显著,小米手机业务的估值逻辑,正从单纯的销量驱动,逐渐转变为对产品技术含量、高端机型占比以及品牌影响力的综合考量。
此外,手机融入AI功能已是大势所趋,手机厂商的估值也受益于此。
“当前,多家科技企业均围绕人工智能加强软硬件及系统提升。手机与操作系统正向AI技术兼容与应用提升的方向发展,操作系统的AI技术创新应用无疑是未来的主流趋势。”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小米汽车业务的不断发展,也使其在集团中的占比逐渐提升,估值逻辑同样发生显著变化。
起初,市场对小米汽车业务的估值更多关注前期研发投入和车型规划。而现在,随着小米SU7交付量的增加以及新车型如SU7Ultra的推出,估值不仅考虑车辆的交付量和销售收入,还涵盖产能扩张计划、二期平台的发展潜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等因素。
高盛近期上调了小米电动汽车的销量预期,预计需求与产能前景更加乐观。分析师TimothyZhao及团队发布的报告显示,已将小米2025年的电动车销量预期从29万辆上调至35万辆,较当前市场共识高出21%;同时,2026年销量预测也由48万辆上调至65.5万辆,增长幅度达到48%。雷军曾在去年12月31日的围炉跨年直播活动中透露,小米汽车2025年交付目标是30万辆。
此外,去年前三季度,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4%,毛利率达到20.1%,创历史新高,同比提升3个百分点。其中,小米空调、冰箱、洗衣机出货量分别同比增长47.8%、28.2%、40.7%,平板电脑、可穿戴腕带设备、TWS耳机出货量同比增速分别为81.2%、26.5%、58.2%。
不过,上述硬件产品更多地扮演着引流以及生态拓展的角色,软件服务才是小米当前最大一头“现金奶牛”。
记者注意到,互联网服务已成为小米最赚钱的业务,它以9.15%的收入占比,贡献了34.71%的利润,毛利率更是高达77.45%。
中信证券指出,小米集团正在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硬核科技企业之一。小米上涨的“核心逻辑”包括小米汽车超预期成功、手机高端化见效、IoT大单品策略爆发、新零售能力升级,以及后续可能落地的手机消费补贴等。
在小米估值逻辑的变化过程中,高端化战略地位举足轻重。
记者从小米内部人士处了解到,2025年2月5日下午,小米集团举行了开年的第一场重要会议:高端化战略研讨会,对过去5年的探索进行了总结复盘,并对未来5年高端化的全新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会上,雷军表示,2020年至今,小米的高端化之路走过最初的探索期,对高端化的认知也越发深入。“对于小米而言,高端化不是权宜之策,不是阶段性战术,而是小米实力、能力和价值观的考验与证明,是小米真正实现自己目标,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的必由之路。我们用高端化探索之路,来展现我们的硬核科技的研发成果、最新人机交互的探索,以及全球化的雄心。”他说。
据其透露,作为小米高端化的年度作品,小米15Ultra和小米SU7Ultra将在今年2月底同场发布。这两款产品,都是各自领域中代表着小米的最高水准,更有着对顶级旗舰的全新思考。
“从这两款Ultra上,你能看到小米5年高端化探索的答卷,能看到下一个阶段,小米高端化征程的方向。这两款Ultra,也将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以小米SU7Ultra为例,雷军称,小米设定了一个非常高的目标:全年销量超过1万台。对于这个价位的豪车,这已经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
会后,他在微博上表示,“‘高端化是我们必须要走的道路,我们要不怕损失、不怕牺牲,坚定不移往前推进。’这是三四年前,我在小米内部高端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内容。我们就是用这样的决心干了五年。”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小米的高端化战略终于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其中,手机业务的高端化推进,是小米盈利能力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三方调研机构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厂商包揽中国大陆手机市场激活量前三。激活量方面,华为634.81万台,市场份额19.3%,小米570.53万台,市场份额17.34%,vivo548.17万台,市场份额16.66%。OPPO排名第四,苹果排名第五。排名前五的厂商中,小米同比增长42.49%,增速最快,苹果罕见出现同比负增长。
另外,小米集团发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突破92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08.9亿元增长30.5%;经调整净利润为63亿元,同比增长4.4%,其中包括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15亿元,环比收窄约16.6%。
手机业务方面,据记者了解,小米15的起售价从小米14的3999元上调到4499元,但是小米15系列仍然以快于小米14系列的速度达成了销量破百万部的成果。“小米15系列的成功再一次体现了我们坚定投入核心技术所带来的回报。除了小米15以外,我们其他高端手机的表现非常亮眼。”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2024年三季度财报业绩会上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表示。
据介绍,在2024年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3000-6000元的价格段,小米的份额再次实现同比提升。4000-5000元的价格段,小米位于市场第一名。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达到475亿元,同比增长13.9%。
未来,随着小米15Ultra和小米SU7Ultra等高端产品的发布以及汽车产能的提升和手机业务在高端市场的进一步深耕,小米能否持续巩固万亿港元市值,并向更高目标迈进,值得市场期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智通财经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