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国产创新药迎来高光时刻

来源:证券时报

媒体

2025-02-13 01:35:37

(原标题: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 国产创新药迎来高光时刻)

国产创新药正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成本优势,迎来属于自己的“DeepSeek时刻”。近年来国内政策大力扶持创新药发展,从研发、审批、进院、支付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力挺国产创新药发展。二级市场上,部分创新药企股价和业绩双双企稳回升,重获资本青睐。

高光时刻来临

国产创新药已迎来属于自己的“DeepSeek时刻”。

春节以来,DeepSeek火爆出圈,其核心亮点在于国产大模型惊艳亮相国际舞台,其技术突破与低成本优势成为热议焦点。

事实上,国内创新药企业的研发能力正加速与全球接轨,并在部分子领域取得全球优势,获得海外跨国药企的认可,迎来属于自己的“DeepSeek时刻”。

以目前热门的减重赛道药物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为例,1月上海银诺制药的国产超长效新药怡诺轻(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上市,是目前全球已上市GLP-1药物中半衰期最长的产品,有望挑战网红减重药物司美格鲁肽的领先地位。

今年1月召开的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上,国内创新药企舜景医药携首创的治疗心梗抗体药物SGC001亮相,吸引行业高度关注。该药物已先后获得美国FDA和中国NMPA的临床试验批准,目前I期研究结果显示,其在治疗心梗方面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将时间再往前回拨,2024年9月康方生物宣布其抗肿瘤药物依沃西在相关疗效上击败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成为全球首个在三期临床实验中证明疗效优于“药王”的药物。2023年,成都创新药企百利天恒打破国产创新药出海新纪录,和跨国药企达成最高84亿美元的合作。

国产创新药的技术实力获得跨国药企真金白银的支持,License-out(技术输出授权)交易金额和首付款频创新高。2025年以来不到两个月时间,已达成9宗License-out交易,潜在交易总金额近100亿美元。其中,7家创新药企签下10亿美元级别的大单。比如,信达生物、映恩生物、先声药业等药企均签下潜在金额达10亿美元级别的大单,买家中不乏罗氏、艾伯维等跨国药企巨头。

据美国投行Stifel的数据,2024年大型制药公司的授权交易中有1/3来自中国,两年前这个数字为12%。2024年中国创新药企License-out交易金额与事件数创新高,首付款总额31.6亿美元,首年超过创新药研发融资27.1亿美元,多起交易的最高金额“比肩IPO”。典型如恒瑞医药2024年5月将GLP-1产品组合有偿许可给美国Hercules公司,合计交易额超过60亿美元。舶望制药向诺华授权了两款临床阶段管线,交易总金额高达41.65亿美元。

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高级总监杨俊坚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创新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优势正在不断提升。一方面,创新药数量在快速提升。另一方面,创新药质量也在快速提升,在双特异性抗体、抗体偶联药、CAR-T等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迪哲医药认为,中国创新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本土创新药研究成果入选国际学术会议,获得国际监管机构的批准并实现全球销售,亦有多家本土创新药企成功以License-out模式达成与跨国制药企业的合作。中国创新药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不断提升,竞争优势也日益彰显。随着研发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舞台。

2 五大因素驱动

如同横空出世的“DeepSeek”一样,国产创新药正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推进开发,迎来行业的“DeepSeek时刻”。关于国产创新药崛起的驱动因素,杨俊坚认为主要有五方面。

一是国内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二是国家审评审批体系制度加速接轨国际先进市场;三是中国丰富而多样的人口结构和临床资源;四是中国创新药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五是一批真正致力于源头创新,且拥有领先技术水平的企业,始终面向全球需求,夯实研发。

深入分析上述驱动因素,资本市场为创新药发展提供了真金白银的支持。科创板设立五年来,生物医药板块累计融资近2000亿元,成就了一批估值超百亿的创新药企。一级市场也是支持创新药崛起的重要力量,据医药魔方数据,一级市场融资额从2013年的36亿元,增长到了2021年的620亿元。

高额研发投入为创新药企发展提供了内生性动力,快速提升了药企的创新水平。近年来创新药企研发投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23年科创板生物医药板块合计研发投入近400亿元,较2019年增加超百亿,增幅约67%。其中百济神州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远超其它同类药企。

和DeepSeek相似的是,国产创新药的技术突破伴随着低投入成本。公开资料显示,国产创新药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1/3左右。中信建投认为,中国创新药研发成本显著低于美国,主要原因是中国有较大的患者群体和相对较低的医学人员薪酬。

此外,2015年以来国家医改政策逐步落实,审评审批速度大幅提升。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仅加速了创新药的上市进程,也为医药行业的整体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 政策红利释放

国产创新药的崛起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创新药政策利好持续释放,国产创新药跃升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内上市药品中的国产比例从2017年的20%增至2023年的51%。

国内创新药的发展和产业政策支持密切相关。1月17日国家医保局表示计划于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目录,预计4月1日起开始申报,此举有望进一步降低创新药进入市场的门槛,更好地支持创新药支付。

1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健全创新药品器械的审评审批机制,加速创新产品上市进程,积极推动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推广应用。

更早之前,2024年创新药首次写进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创新药行业的大力支持。

除了国家层面政策力挺,多地密集出台利好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北京、上海、广州、珠海等多地相继推出创新药全链条发展的政策,在创新药研发、审评、进院、支付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鼓励。

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黄翰漾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审批通过,到多地鼓励创新药政策的出台,都能看到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将成为政策端重点扶持的方向。在过去几年药品审评政策和医保续约规则细化和更新的基础上,后续可以进一步期待国内创新药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发展,有望真正打开国内创新药的发展空间。从大方向上看,对于差异化创新的品种,有望从上市路径、医保支付、进院、竞争格局等多个层面获得更好的政策支持。

针对创新药企高投入、高风险的现实困境,需要支付端的大力支持。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此次新增的91种药品中,创新药的谈判成功率超过了90%,医保对于创新药的支持力度空前。康方生物认为,在国家大力支持创新药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医保局在医保谈判过程中加大对“真创新”药物的支持,也在大力推进创新药物多元化支付体系的建立,期待后续政策的推进。

4 重获资本青睐

国内创新药企的技术实力逐步获得二级市场的认可。尽管近两年许多企业面临融资难题,但随着部分公司的研发管线通过市场验证,业绩开始回暖,二级市场重新展现出对创新药板块的热情。2024年9月以来,多家创新药企股价企稳回升,代表重要创新药企的港股创新药ETF(513120.HK)涨幅约15%。康方生物去年9月以来最高上涨近60%;亚盛医药最高涨近50%、科伦博泰涨近40%。这些企业的亮眼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潜力的认可。

部分创新药企业绩回暖也为股价回升提供了重要支撑。截至2月11日,257家公司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109家实现业绩同比增长,50家企业预计净利润同比翻倍。

多家创新药企表现尤为亮眼,艾力斯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35.5亿元,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5.9%和121.99%。公司核心产品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续约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销售收入持续增长,同时通过降本增效措施提升了盈利能力。公司股价频创新高,2025年以来最高涨幅超过20%。

部分创新药企的核心产品上市放量,业绩表现亮眼,如神州细胞、百利天恒等科创板创新药企2024年业绩扭亏。百利天恒2024年预计实现营收5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9倍;归母净利润36亿元,成功扭亏为盈。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获得海外合作的8亿美元首付款。作为创新药龙头企业,百利天恒在2023年末创下80亿元出海历史纪录。神州细胞预计2024年营收24.8亿~2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40%~34.58%;实现净利润9000万元~1.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业绩向好的原因是公司核心产品安佳因销售稳定,其他上市产品的销售收入增加。

三生国健预计实现营收11.45亿元到12.28亿元,同比增加12.96%到21.1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7亿元到7.72亿元,同比增加137.73%到162.00%。业绩增长原因系公司主要产品收入持续实现稳健增长,同时收到参股公司股息收入。

总体来看,国产创新药行业在政策支持和技术突破的双轮驱动下,正迎来黄金发展期。随着国内创新药企在研发实力、国际化进程和资本市场表现上的不断提升,未来将有更多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舞台。

fund

国际金融报

2025-02-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