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杂志
媒体
2025-02-12 14:40:40
(原标题:金胤和:鼓励并包容首发经济“百家争鸣”)
首发经济的提出,是从一种新视角,为这些具有创新力和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意愿的企业或经济形态,找到一种语言、形式或概念来推动其发展。因此,鼓励更多的企业谋求创新,从产品、技术或服务、模式等形式,以点带面,寻找新的突破,进而激发市场活力。
来源 | 经理人杂志
作者 | 何雯雯
2024年,国家多次提到了“首发经济”,其中明确提到要将首发经济作为挖掘消费潜力、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引擎。首发经济即为创新,它的形式多样化,即是新产品、新业态,也可以是新模式、新服务或新技术。近年来,从直播带货、人工智能、短视频到无人驾驶等,这些都可以被定义为首发经济,而类似首发经济的出现,也颇具争议。我们该如何看待类似首发经济的萌芽与成长?它能否给经济带来新的增长趋势?
本刊邀请和君咨询合伙人金胤和①,就首发经济对产业经济的作用、对企业管理的启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为想要抓住首发经济趋势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思路和解决策略。
激发产业活力,谋求经济新增长
《经理人》:2024年以来,国家多次提到了首发经济,它会对产业经济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它对经济增长有何影响?
金胤和:在当前的商业经济环境中,增长趋势逐渐趋缓,市场活跃度相对不足。为了激发产业活力,国家特别关注和鼓励那些更具创新力、更愿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企业经济形态。可以说,首发经济的提出,是基于对当前商业经济状况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施策。
首发经济的提出,可以为这些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关注度。这些企业,凭借其在新业态、产品模式或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创新,有望带动一波新的增长机会。除此之外,还可以激发整个市场的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首发经济,作为一种涵盖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及新服务、新技术的创新力量,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经理人》:驱动首发经济发展的将会是哪些行业或创业者?
金胤和:我认为会有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其本身就增长快速和资源集中的热门行业,它更有可能借助首发经济的东风,通过创新的产品,或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吸引更多的关注和资源,从而进一步推动其发展。这些热门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和基础相关领域。以短视频为例,它不仅在国内市场快速增长,而且在出海业务上也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短视频不仅本身是一种新业态,还是一种新型的推广方式,它通过广告等盈利模式,带动了相关服务产品的销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都作为一种首发经济模式,实现快速发展。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服务业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短视频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另外,低空经济是一个备受看好的领域,它的创新也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
另一类则是,具有市场需求但相对被冷落的领域,如果能够在这些领域内出现新的业态模式、服务形式等创新,也有可能通过首发的形式获得大家的关注。
首发经济的提出,是从一种新视角,为这些具有创新力和积极推动产业发展意愿的企业或经济形态,找到一种语言、形式或概念来推动其发展。这些企业本身也渴望在创新方面取得突破,首发经济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得到市场、政策等方面关注和资源的机会,促进了双方的互动和资源整合。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商业沟通或者资源整合的一种方式。
包容、规范,促进首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
《经理人》:我们刚刚提到的短视频、低空经济,这些都属于首发经济的案例。除此之外,例如人工智能(AI)、无人驾驶、直播带货、文化旅游等,都可以定义为首发经济。从人工智能角度来看,它属于首发经济的技术范畴,近两年来,例如文生图、文生视频等生成式AI成为了新的技术热点,但存在很多风险性问题,如何看待AI在日常工作生活以及对经济社会的作用?
金胤和:当新业态出现,同时它又是值得我们鼓励发展时,其对应的市场和政策监管往往滞后,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一样。对此,我们应持宽容态度,同时将其作为问题提出并探讨。无论是市场力量还是政府政策,都应关注新业态,并考虑如何合理、逐步地规避其风险或不利的一面。政策和制度的约束,从根本上说,是对这些行业的一种保护或支持,可以帮助它们回避发展过程的弊端,促进其更健康地发展。特别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通常会成为这种规范化过程的受益者。
然而,在规范化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市场规范或政府政策规范的力度和时间节奏。合理的规范有助于行业发展,但过早的规范可能会扼杀行业活力;而缺乏规范则可能带来麻烦,同样不利于行业发展。因此,关于新业态的健康发展等问题,我们应给予关注,并提出积极的建议。
《经理人》:直播带货属于新型商业模式,这几年争议也很多,有些企业通过直播带货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有一些企业或者个人,却十分反对这种形式,认为它存在诸多问题,如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消费者体验不佳等。作为首发经济的一种形态,直播带货应该如何平衡企业的商业利益与消费者的权益保护,以确保直播带货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胤和:与传统卖货形式相比,直播卖货更灵活,一个人就可以开店宣传,但监管难度大,成本高。在电商时代,类似的问题也曾在淘宝等平台出现,关于平台是否应监督假货的争论持续多年。如今,直播带货也面临类似问题,主要是宣传过度。新的传播方式就会出现相应的监管,随着技术完善和制度政策支持,直播带货的环境会健全起来。同时带货的人也需要适当的自律,共同营造良好的买卖环境氛围。
《经理人》:无人驾驶既是一种新技术,它还衍生出新的服务和新的产品,例如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驾驶巴士、无人驾驶清洁车等等,其中无人驾驶出租车成为大众热议的焦点,它会怎样去推动首发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具体的经济效应?
金胤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标志着车辆与网络连接的进一步深化。以往我们打车时,车辆与网络的连接相对简单,而现在无人驾驶技术则是通过信息网络与车辆建立更紧密的连接,实现了车辆与人的直接沟通,去除了驾驶员的角色。这种技术的进步使得车辆管理软件系统的功能大大增强,许多公司都在积极研发这一领域。例如美团,通过无人驾驶技术来送外卖,显示出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
在中国,由于市场监管对新产品推出的要求非常高,这些大公司必须以高标准进行研发,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后才会推出。目前来看,无人驾驶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可以商用,为公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人流和物流的效率,因此我们不需要对这种技术产生过多的担忧。但技术都是有利有弊的,它好的一面是能够代替很多不同的人工劳动。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能够释放人口劳动力的技术无疑是好技术。
《经理人》: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出现,让许多出租车、网约车司机认为这是抢了他们的生意,会造成一批人的失业,这是不是无人驾驶的弊端?
金胤和:以前网约车出现的时候,也有这样的争议。早期当网约车(如滴滴)出现时,它们与出租车司机之间产生了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现在无人驾驶与司机之间的竞争。在那个时期,网约车司机多为业余人士,只有少数人是专职的。然而,这种竞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出行选择。
如今,无人驾驶不可能立即完全替代人类司机。无人驾驶将在某些特定领域和地区内发挥作用,例如在送货领域和部分城市。我们不应恐慌于新技术的出现,而应持有一种包容和鼓励的态度。无人驾驶技术还需要很长时间去磨合和完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人工驾驶仍然更为合适。技术的本质,是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社会发展是有益的,因此我们需要鼓励这些新技术的发展。
《经理人》:前面我们提到了短视频,它是属于新的业态,现在许多企业利用广告植入方法,使得短视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宣传渠道。但也出现了如内容同质化严重、虚假宣传、用户隐私泄露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平衡内容创新与监管力度,既促进短视频行业的繁荣发展,又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信息安全?
金胤和:短视频的出现和发展,和我们前面谈到的首发经济也有类似的规律,我们再从一个新视角来看,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大体总是有一些特定的规律,短视频行业及其相关的APP平台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制作方和APP平台公司多以小规模和个体化为主,尚未形成大规模的行业集中度。当一个平台公司成长为成熟的业态时,它必须对其行为对社会负有更大的责任。这意味着平台公司需要对商家或个人进行必要的监督管理,以确保行业的正常发展。这种责任和能力是随着公司规模的增大而逐渐增强的。
在短视频发展初期,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且多处于生存阶段,因此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顾后果、打擦边球甚至违规的现象。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是企业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然而,这些行为可能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公众和某些机构的监管来约束。同时,媒体在报道这些现象时也应保持操守,不应过度渲染或推波助澜。
总之,随着短视频行业的逐渐成熟,平台公司应承担更大的责任,加强对商家或个人的监督管理。同时,公众、媒体和相关部门也应发挥各自的作用,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经理人》:在旅游方面,近年来出现了很多“首发”现象。例如淄博烧烤、哈尔滨冰雪经济、河南开封万岁山“王婆说媒”,还有甘肃天水麻辣烫等,曾一度吸引了大量游客,短暂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这种偶然性的火热只是暂时的,如何促使类似偶然性的“首发经济”的可持续性,从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金胤和:这些地区通过一些美食或活动成为热点现象,其实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气,而非单纯的努力。尽管政府或企业都希望成为这样的热点,但实际上只有少数地方能够成功。在成为热点之前,政府或企业通常不会过多考虑如何持续这一热度。因为在没有受到关注之前,过多的规划和操心可能得不到太多人的支持。然而,一旦热度产生,持续性和业务链的完整性就变得至关重要。
以天水麻辣烫为例,如果这种旅游业态能够长期持续,它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包括交通、住宿、餐饮和其他服务。因此,各地在追求首发经济的同时,也需要夯实整个业务链的产业基础。首发经济不仅仅是为了创造热点,更是为了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政策上鼓励通过创新、以新业态和新产品的发布来带动经济活力。这需要平时练好内功,把“面”搞好,然后通过“点”的突破来带动整个业务链条的发展,良好的业务链条才能留住游客。
抓住机遇,合作共赢
《经理人》: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哪些行业或哪类企业最有可能利用首发经济的优势?
金胤和:很多快消品行业是跟“首发经济”十分契合的,通过新产品、新店面的发布,例如新式茶饮的联名活动,这也是一种创新,二者强强联合,互相整合资源,从而达到利益最大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科技领域,例如手机行业的创新,比如华为推出的三折叠手机,像这类产品都是适合这样新的发布形式,让大家看到一种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出现了。我们鼓励新事物的出现,鼓励这些企业去创造一些新的产品或服务,去吸引消费者来消费,促进经济的活力。
《经理人》:现在各行各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很多企业也想抓住“首发经济”的机遇,去创造一些新的产品或服务,他们应该如何构建具有竞争力的“首发经济”?
金胤和:结合前面的探讨,首先我认为政府鼓励的“首发经济”,并不是想看到某个点的创新,而是希望通过某个方面作为突破点,从而带动行业或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因此企业想要抓住这样的机遇,需要有大局观,完整地看待自己的业务,练好基本功。其次,首发经济需要从新的视角来看待,企业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出发,整合多种资源,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这种资源整合的视角不仅限于企业内部,还包括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合作。通过这种模式创新,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首发经济这一形式,推动公司产品或业务的突破。
《经理人》:对于想要利用首发经济优势的创业者或者企业,他们应该如何选择一个具有先发优势的行业或者在现有的领域里,如何利用目前的资源,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或服务?
金胤和:大部分企业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主业,即在主要从事的行业内进行创新,这样通常更有效率。因为企业对自己熟悉的领域更了解,进行创新的风险更低,成功率也更高。企业不应被鼓励去从事与自己业务不那么相关的所谓创新,因为这样的创新总体成功率会降低,且创新的高度和深度都不足。
同时,企业应该更多地深入了解其他科技行业的资源、趋势和机会,结合这些资源优势和技术来进行创新。例如小米新推出的双区洗双洗烘洗衣机,这种创新看似简单,但实际上解决了生活中的现实痛点,因此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这也说明,认真对待用户需求,很多产品能够创新的方面始终还是有的。创新无处不在,需要企业花功夫去思考、去研究。
《经理人》:首次经济是国家在2024年提出,预计2025年内,首发经济将如何发展,会出现哪些新的趋势或变革?
金胤和:目前出现的很多新的经济形态、很多案例,我们将其归结为首发经济的范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创新业态、模式,不仅展示了创新的力量,也推动了新的产业发展。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鼓励更多的首发经济出现,去激发市场的活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进一步支持已经首发的企业,帮助它们将这种新的业态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和业务的深入拓展。2025年,预计将会有更多的首发经济的出现,他们就像新生的孩子一样,需要经历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我们要给予关注支持。例如以前的互联网经济,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形态。而如今这一批批“首发经济”,未来能否成为主流,成为“首发经济之王”,还需要各方持续的努力。
① 金胤和,系北京和君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专注管理咨询、投资银行业务,具有丰富的战略规划与市值管理咨询经验,精研商业模式创新。
天眼查
2025-02-12
观点
2025-02-12
证券之星网站
2025-02-12
天眼查
2025-02-12
格隆汇
2025-02-12
格隆汇
2025-02-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