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7 17:18:25
(原标题:沪市“链主”企业“压舱石”作用凸显:成并购重组主力军,探路多元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截至2月5日,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的公司中,有52家发布了业绩预告,其中预告增长或扭亏“报喜”的有38家,占比超七成。35家公司预告净利润下限超10亿元,集中在煤炭、航运、公用事业、有色金属等行业。
在核心支柱产业集聚的沪市,其头部上市公司几乎都拥有“链主”身份,这批“链主”公司新出炉的2024年度经营数据释放了积极信号。包括塞力斯、华能水电等14家企业的预告净利润下限在50亿元以上,其中中国铝业等11家公司预告净利润增长的同时,其预测净利润下限超百亿。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链主”的并购重组成为看点之一。凭借对产业的掌握力和引领力,“链主”企业正在成为当下产业整合的“主力部队”。
头部企业2024年经营“成绩单”可圈可点。华勤技术最近发布的2024年度经营主要数据显示,预计营业收入1090亿元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27.8%到29.%;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到29亿元,同比增长5.3%到7.1%。公司称,随着算力需求的增长、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拓展,整体行业景气度继续回升,对公司经营产生正面影响。
中国电建最新发布2024年经营数据显示,全年新签数量合计9248个,合同金额1.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2%。中国交建最新披露的经营信息显示,2024年公司新签合同额为 1.88万亿元,同比增长7.3%。
这批“链主”对于2025年的行业发展趋势判断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例如,中国交建表示,其国内业务方面,自去年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召开后,相信随着一系列对经济发展刺激和一些政策的落地安排,会有逐步改善,比如收入从四季度单季度来看,应该会有所恢复的过程。“公司相信2025年的订单总体规模上应该会有增加,且订单质量会比今年可能会更好。”
分析人士表示,头部公司中的“链主”企业广泛分布于多个行业,它们处于产业链的核心位置与关键环节,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都处于领军地位,最能感知行业变化以及应对复杂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成为整体业绩的“基本盘”,为其估值提供坚实基础。
沪市链主企业不仅是稳健发展和产业整合担当,而且积极投入创新研发。沪市市值500亿元以上130家实体类企业2024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523亿元,同比增加6.7%,占整体研发费用比重超46%,投入主要分布在电子、生物医药、建筑等领域,中国交建、中国中铁、晶科能源等公司位居前列。
业内人士指出,“链主”上市公司不仅能够推动自身技术创新,同时还能将创新压力传导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提升产业链价值。
新春第二个交易日,国泰君安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重组迎来历史性时刻——海通证券2月6日起停牌直至摘牌,这场备受关注的头部券商重组进入关键环节。除此之外,沪市头部公司的重组进展不断:近日,塞力斯更新了修订后重组报告书,其发行股份购买龙盛新能源100%股权的重组持续推进,同期,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组“进度条”也推进到了披露重组报告书的节点。
2025年,“链主”的并购重组依然是最大看点之一。凭借对产业的掌握力和引领力,“链主”企业成为当下产业整合的“主力部队”:吸收合并、股权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层出不穷,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和优势领域。尤其是随着新“国九条”“并购六条”等政策出台,进一步加大了对产业并购和科技创新企业并购重组的支持力度,A股并购重组进入新一轮活跃周期。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以横向或垂直整合为目的的产业并购成为主流,整合带来的产业升级和效率提升预期将会带来估值溢价,作为产业链龙头的头部公司从而会拥有更多估值重塑的机会。
向IPO撤单公司抛出“橄榄枝”是当下链主企业的一大选择。
例如,去年12月,兆易创新披露,公司与石溪资本、合肥国投、合肥产投共同现金收购苏州赛芯70%股权的交易已完成过户。该交易最早于11月6日披露,交易完成后,兆易创新成为苏州赛芯的控股股东,苏州赛芯主要产品包括锂电池保护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因标的公司与兆易在代工、客户有一定重合度,收购后公司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
而兆易创新的收购无疑也具有代表性——苏州赛芯曾为2022年申报IPO企业。分析人士指出,有过IPO申报经历的企业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而拥有产业整合和协同能力的“链主”企业对业内公司并购,不仅帮助原有股东实现退出,还能够避免恶性的市场竞争,实现资源集中和产业链、技术、人才的整合。
控制权变更先行也是常见做法。一批央国企等“链主”基于国资专业化整合要求,频频出手,相关运作均围绕企业核心业务和战略发展方向开展,通过专业化整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去年一年,先后有中国华润入主芯片封测企业长电科技、中国稀土“收编”广晟有色、华润三九控股中医药企业天士力、中电信量子集团通过定增“接盘”国盾量子等案例。而大“链主”培育更多细分赛道或者区域产业“链主”的预期,让相关头部企业的定位逐步清晰,推动价值重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智通财经
2025-02-0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