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16:37:33
(原标题:A股教育公司业绩预告透视:黄金赛道只剩下教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 北京报道 2024年对于A股教育上市公司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截至目前,已有17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
喜的是,有3家公司归母净利润预计扭亏为盈;忧的是,超一半的公司预计亏损,传智教育、国新文化面临被ST风险。
从业务类型来看,教培可能是教育行业唯一红火的赛道,主营K12培训的豆神教育、昂立教育利润情况大幅改善,华图山鼎、中公教育两大公考培训巨头双双扭亏为盈。教育信息化赛道受制于客户资金压力和学校人口结构变化持续低迷,曾经的明星股拓维信息甚至由盈转亏。
专家指出,预计2025年教育行业的细分赛道分化格局仍将持续,或掀起新一轮业务转型潮。
从A股教育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看,17家公司在业绩大幅波动的背景下呈现严重的分化。
业绩情况最好的是豆神教育、竞业达、中公教育、华图山鼎、中国高科5家公司。豆神教育归母净利润预计大涨358.93%—485.54%,竞业达预计净利润大涨3至4倍。中公教育、华图山鼎、中国高科则将扭亏为盈。
这5家公司中,豆神教育、中公教育、华图山鼎的营收稳定、成本下降。竞业达着重提及,智慧轨道业务而非智慧教育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中国高科已连续两年净亏损,2024年出售所持股票、子公司股权,以及关联交易获得收益等非经营性事项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
凯文教育、昂立教育、*ST开元、世纪鼎利这4家公司,虽然预计录得亏损,但同比将大幅减亏。特别是凯文教育和昂立教育是在营收增长基础上减亏,显示出强劲的复苏态势。*ST开元、世纪鼎利则在穷尽各种手段自救,*ST开元正处于预重整程序中,世纪鼎利近日公告总经理自愿放弃薪酬,直至公司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盈利。
视源股份、佳发教育、正元智慧预计归母净利润下降较多,比如佳发教育预计同比下降77.11%—69.47%,但仍维持净利润为正。
相比之下,拓维信息、全通教育、传智教育、盛通股份境况更差,预计将由盈转亏,比如拓维信息2023年盈利近5000万元,2024年则预计亏损1亿元—1.5亿元。国新文化是17家公司中唯一持续亏损且亏损加剧的,其与传智教育都已公告面临ST风险。
业绩变差的教育公司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即“原主业+教育”的双主业布局。从大约10年前开始,这在A股市场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潮流。
2015年,拓维信息收购教育信息化品牌海云天;2016年,盛通股份收购编程品牌乐博乐博;2018年,国新文化收购教育信息化品牌奥威亚。彼时,教育业务的前景和现金流都很被看好。*ST开元、科德教育、美吉姆、三盛教育等公司,都是先收购教育业务形成双主业布局,再剥离原主业,最终实现教育业务独大。
但现在,双主业的业绩表现似乎开始了新的周期。2024年,美吉姆、三盛教育、威创股份等曾经的双主业公司已经摘牌退市。
整体梳理17份上市公司业绩预告,可以发现鲜明的困境反转迹象。
豆神教育公告称,“2023年年末公司完成了破产重整,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从治理结构、资产负债结构、发展战略和主营业务等各方向的全面优化。”
随着豆神教育董事长窦昕作为破产重整中的收购人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他开启了新一轮业绩对赌。协议显示,窦昕承诺豆神教育2024年、2025年、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000万元、8000万元、16000万元或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合计不低于28000万元。而2024年1.45亿元至1.85亿元的净利润预告,开了个好头。
不过,对于豆神教育来说,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迅速做大市场规模。前三季度,豆神教育营收只有5.6亿元。特别是主营的艺术类学习服务上半年收入只有7812万元,这在广阔的K12培训市场里只是一个中小型机构的体量。
中公教育是另一个困境反转的代表。2021年—2023年,中公教育连续三年亏损,净亏损超过46亿元。可以说,2024年中公教育已到悬崖边缘,如今预计盈利,压力大为缓解。
不过,中公教育的净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腾挪”,其积累了大量未支付和有争议款项。
中公教育公告称,自2024年12月7日至2025年1月24日,累计新增诉讼、仲裁案件共701件,累计新增涉案金额合计约5.9亿元,占公司2023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的103.47%。
接近中公教育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公教育目前资金压力仍然很大,虽然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正,且达到1.85亿元—2.35亿元,但若想让公司重回正轨,仍然需要外部融资。“但恰恰是前两年一笔大额借款没有完全到位,导致中公教育2024年资金运转极为被动。”他说。
他表示,中公教育曾希望通过外部融资集中、有效地解决学员退费问题,进而提振中公教育的营收表现。
困境反转的还有主营公考培训的华图山鼎、主营K12学校运营和素质教育培训业务的凯文教育、主营素质教育培训业务的昂立教育等。
可见,教培作为黄金教育赛道正在迅速复苏。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4年教培行业供给逐步恢复,2024年第二、第三季度,龙头机构的网点扩张提速,考虑到在资金、牌照、营销、政企关系领域优势显著,龙头机构在2025年有望实现利润率修复。
作为A股教育上市公司主体的教育信息化公司,则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
2020年疫情暴发后,“停课不停学”需求拉动各地各学校加码教育信息化投入,但近年来,受市场饱和和客户资金压力影响,教育信息化市场放缓。
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向下降的视源股份、佳发教育、正元智慧都是教育信息化公司。
视源股份教育业务受客户采购预算收紧等因素影响,收入同比下降8.69%。佳发教育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77.11%—69.47%,主要是受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项目延期等因素的影响。正元智慧净利润更是预计同比下降80.88%—71.33%,主要是由于银行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及项目审批、付款审批逐步收紧,造成项目进度推迟、规模缩减及验收滞后。
由盈转亏和亏损加剧的5家公司中,教育信息化公司也占了3家。
全通教育公告称,受行业政策、市场竞争加剧、客户预算紧张和需求下降的影响,以及因客户资金紧张,部分项目潜在应收账款风险较高。国新文化公告称,部分区域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依然存在,受此影响,部分教育数字化项目建设延缓或暂停。
教育信息化市场走弱,与宏观环境有一定关系。首先,幼儿园和小学入学人口逐年减少,各地开始优化中小学和幼儿园布局,大量农村小学、教学点被裁撤,直接影响教育信息化市场。
“学校越来越少,相应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也越来越少。我觉得教育信息化行业已经明显过剩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未来科技教育基地主任刘斌立说。
其次,教育经费增长空间有限。近日发布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虽然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但对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只是要求“高于4%”,并未要求“逐步提高”。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
“近几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连续逼近4%底线,与世界平均水平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相比,我们还有差距,只能说基本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杜育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22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2000亿元以上,教育、实训基地是重点之一。
“这项政策曾让业内为之一振,但慢慢发现效果并不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贴息贷款针对的是新项目,不解决旧项目的款项拖欠问题,导致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动力都不足。”刘斌立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教育数字化服务商Our School创始人周之桦也认为,“回款难、业务不好拓展都是客观现象,这样的情况目前看来也不像是暂时的,但宏观环境的不景气并不影响对教育信息化的真实需求。”
周之桦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双减’、强化素质教育等政策导向带来了强烈冲击,要求教育信息化项目必须真正解决教师、家长、学生的问题。”
这带来了很大挑战,从需求侧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政策和大环境的理解可能不到位,导致决策者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从供给侧来看,基于新技术的解决方案创新没有跟上。
“教育信息化需求方已经不会闭着眼睛花钱了,但今后该花的钱还会花。”他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6
智通财经
2025-02-06
智通财经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