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

见证历史!春节档百亿票房背后,谁猛赚?谁血亏?

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5-02-06 00:17:18

(原标题:见证历史!春节档百亿票房背后,谁猛赚?谁血亏?)

2025年春节档,给中国电影市场大大提振了士气。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总票房达95.10亿元,观影总人次1.87亿,总场次数346.8万场,平均票价50.8元,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

春节假期过后,票房成绩仍在快速攀升,截至2月5日13时35分,这一数字冲破100亿关口。

有业内人士表示,“原本以为能和去年春节档表现持平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会有如今的成绩,今年春节档的表现让大家都感到很惊喜。”

在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看来,2025年春节档的火爆来自政策支持和各方的努力,给电影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随着过去两年一系列库存片逐渐“消耗殆尽”,预计2025年会出现不少精品电影。

电影市场火爆背后,具体影片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档期内头部集中程度加剧,《哪吒之魔童闹海》独揽大盘51%票房,成为首部春节档内破40亿元的影片,预售第一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后劲不足,成本高昂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遭遇口碑滑铁卢,《蛟龙行动》以档期内不到3亿元的票房成绩垫底。

“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表现背后,蛇年首个交易日,影视上市公司们的走势明显分化,动画电影领域龙头光线传媒开盘20%涨停,北京文化、博纳影业却跌停,中国电影、横店影视、金逸影视收盘也跌超9%。

2月5日,作为《哪吒之魔童闹海》的主控方,光线传媒公告称,截至4日,公司来源于该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蔡淑敏/摄

“史上最强春节档”

18.08亿元、13.55亿元、13.20亿元、12.74亿元、12.77亿元、12.32亿元、12.20亿元,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大盘票房连续7天破10亿元,这是此前从来没有过的盛况。

最终95.10亿元的总票房,相比去年春节档的80.16亿元,大幅增长18.6%,多出了近15亿元。

创下这一历史成绩,并不主要依赖于高票价。根据猫眼专业版数据,今年春节档平均票价为50.8元,在连续2年下跌后,出现小幅回升,不过与2022年同期的52.7元相比,有接近2元的差距。

今年春节档观影人次破纪录达到1.87亿,同比增长14.7%,换言之,走进电影院的人更多了。其中,大年初一的观影人次达3521.5万,刷新单日观影人次纪录,场均人次及上座率也均为近六年最高。

蔡淑敏/摄

猫眼娱乐市场分析师赖力表示,由于今年春节档影片基本是大体量的IP续作或改编作品,上映前几部影片热度差距不大,均有不错的市场潜力。上映之后,影片口碑开始发挥作用,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出色口碑带动了影片迅速破圈,上映后连续四天强势逆跌,对大盘造成“虹吸效应”,最终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电影票房纪录。

事实上,近年来,在热门档期,电影市场时常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今年春节档头部集中度更高,档期内《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票房表现断层领先,成为首部春节档内破40亿元的影片,独揽大盘51%票房。

《哪吒2》之后,在春节档期内,除了《唐探1900》票房超过22亿元,其他四部电影票房均在10亿元以下,其中《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下称“《封神2》)接近10亿元,《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下称”《射雕》)近6亿元,《熊出没·重启未来》约5亿元,《蛟龙行动》不到3亿元,整体来看明显分化。

“撕排片”“打低分”争议再现

在春节档、国庆档这一类的头部热门档期,影片票房的竞争背后涉及到院线排片、宣传营销、平台打分等各种复杂的因素。今年春节档,“幕后”的竞争激烈程度丝毫未减。

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整个春节档内,《哪吒2》35.4%的排片占比贡献了50.8%的票房占比,其他五部影片均出现票房占比与排片占比“倒挂”的情况,即票房占比低于排片占比,其中《蛟龙行动》排片占比最低仅6.2%,票房占比更低仅2.8%。

于冬朋友圈截图

作为今年春节档唯一的一部主旋律影片,《蛟龙行动》从上映首日开始,排片比例一直垫底,而该片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制作成本巨大,其背后出品方博纳影业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票房持续垫底,《蛟龙行动》总制片人、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春节档期间多次公开发声,恳请院线影院可以多给《蛟龙行动》一些有效场次。同时,在线下路演活动中,于冬谈及豆瓣评分,直言打一星是“黑水”,该片主演于适也借片中台词“要公平”。

事实上,每到春节档,排片资源的配置总会引发一些争议。不仅仅是《蛟龙行动》,春节档之前,《射雕》一路领跑预售背后,也是在试图撬动影院更多排片资源。

另外,随着《哪吒2》票房一路攀升,大量影厅座无虚席,不少观众希望影院能够多安排黄金时间场次,部分粉丝直接到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的微博评论区喊话:“撕排片”。

根据灯塔专业版的报告,大年初一,《哪吒2》《唐探1900》《封神2》的排片占比均超20%,后续随着票房走势分化,《哪吒2》的排片占比持续提升至近50%,《唐探1900》排片占比相对稳定,其他影片排片出现下滑趋势。

在不少观众看来,电影越火,影院就应该给更多排片,正如于冬在朋友圈中也提到:“什么上座率高就排什么片,无可厚非”。不过,影院排片是一个涉及多方的复杂问题,并不是单纯由上座率来决定,与电影背后片方的投资、影院所属的总部、影片自身口碑、不同地域的观众喜好等多重因素有关。

影视博主、撰稿人连城易脆微博科普文章中分析了影院分配排片和场次的影响因素,宏观方面包括电影商业号召力的整体评估,电影物料的整体质感和网络传播度,国家电影局、地方宣传部电影处、文旅部门等主管部门的政策影响,微观方面包括影院自身所属影投、影管公司的排片指导,影院自身的地域属性、地段属性影响,影院自身的定位和竞争对手的差异,特效厅和其他影厅分布带来的影响。

在采访中,记者注意到,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了“百花齐放”。向凯表示,影院以商业利益为目的,排片不是靠呼吁得来的,春节档排片背后,宣发费用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对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或将大量成本投入到制作而非宣发上的影片来说,也可能会面临不公平的市场竞争。

光线传媒或成最大赢家

每一年春节档,不仅是电影票房的激烈争夺战,亦是背后影视公司们的资本博弈。

作为《哪吒2》的主控方,光线传媒无疑是今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2月5日,蛇年的首个交易日,光线传媒开盘即涨停。此前在2019年暑期档,该系列首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时,光线传媒在票房攀升期间也经历过一轮上涨。

截至目前,《哪吒2》的观影人次已经破亿,累计票房超54亿元,第三方平台也大幅提升了对该片的票房预期。猫眼专业版预测,《哪吒2》的内地总票房将达到87.38亿元。

光线传媒2月5日公告称,截至2025年2月4日,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目前,该影片正在热映中,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最终票房收入以中国大陆地区各电影院线正式确认的结算单为准。

根据电影票房的分账规则,除去3.3%的特别营业税和5%的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剩下的“可分账票房”将由片方、电影院和院线所得。

综合猫眼和灯塔专业版的数据,《哪吒2》的分账票房中,片方可获得39.24%,影院为52.27%。从片方名单来看,《哪吒2》的出品方包括可可豆动画、光线传媒、光线影业、自在境界文化传媒、彩条屋,发行方为光线影业,中影数字联合发行,彩条屋负责宣传营销。

穿透股权来看,彩条屋是可可豆动画的股东之一,而彩条屋是光线影业100%持股的公司,光线方面可谓是集出品、发行、宣传于一身。另外,可可豆动画和自在境界文化传媒的大股东均是杨宇,即“哪吒”系列的导演饺子,凭借这两部电影,饺子也成为百亿票房导演。

光线能从《哪吒2》获得的不仅仅是票房收入,还有相关IP衍生产品所带来的授权销售收入,而这些收入尚未结算。光线传媒近日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哪吒2》已经规划并陆续推出品类丰富、价格区间较广的衍生产品,包括潮玩、手办、雕像、卡牌、文具、食玩、徽章、立牌、出版物、毛绒产品、生活用品等。

春节期间,泡泡玛特、万代南梦宫推出的哪吒、敖丙相关联名产品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引发抢购热潮。其中,泡泡玛特1月30日上线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很快便官方售罄,千岛闪购平台的参考价格显示,该系列整盒价格已经涨至719.8元,原价为552元/盒(8个,69元/个),其中隐藏款-敖丙版哪吒涨至697元。

多家公司受影响

今年春节档电影中,除了《哪吒2》由光线和导演饺子把控之外,其他电影背后几乎都站着多家公司。

《蛟龙行动》出品和联合出品共有16家公司,主要由博纳影业出品和发行;《熊出没·重启未来》由华强方特主导,出品方中还包括横店影业、中国电影、猫眼、儒意系的身影;《射雕》由中国电影主投主控,联合横店影业和联瑞影业;《唐探1900》背后是导演陈思诚、演员王宝强以及儒意系、猫眼;《封神2》背后是北京文化、阿里影业和导演乌尔善。

2月5日,除了光线传媒大涨之外,博纳影业、北京文化跌停,横店影视和中国电影也跌超9%。另外,万达电影也跌3.55%,港股中,阿里影业跌3.16%,猫眼娱乐跌11.24%,中国儒意也微跌,需要指出的是,此前“儒意系”已间接控股万达电影。

“唐探IP”系列4部影片总票房已超过100亿,《唐探1900》表现符合预期,但票房暂时不及之前的《唐人街探案》第二部(33.97亿元)和第三部(45.23亿元)。

《蛟龙行动》失利背后,博纳面临着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此前,于冬曾在公开场合表示,《蛟龙行动》投资巨大,周期很长。市场此前传闻,该片的投资成本或多达10亿元。然而,截至目前,该片的累计票房刚刚过3亿元。

虽然博纳此前出品的“长津湖”系列获得近百亿元票房,然而最近几年,博纳的业绩并不突出。2022年和2023年,博纳告别持续多年的盈利,净利润分别为-7551.06万元、-5.53亿元,营收也分别下降35.6%、20.1%。2024年,博纳净利润预计亏损6.37亿元至8.81亿元。

蔡淑敏/摄

《封神2》虽然目前票房已破10亿元,但不及预期。“封神三部曲”中,目前已经上映的前两部合计票房超过36亿元。据媒体报道,2017年“封神三部曲”发布会现场,时任北京文化董事长宋歌透露该三部曲的总投资额将高达30亿元。

然而,从业绩层面来看,2019年开始,北京文化便陷入持续亏损。2024年,北京文化预计全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亏损1.33亿元至1.96亿元。最新公告显示,截至2月4日,公司来源于《封神2》的营业收入约为 9000万元-12000万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封神2》以及接下来预期上映的第三部能否“翻身”,仍充满着不确定。近日,社交媒体上传出一则视频,在《封神2》的路线现场,有观众在互动环节就影片口碑两极分化而质问导演乌尔善,场面一度十分尴尬。春节档期间,《封神2》的人物塑造、电影特效、故事情节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负面评价,目前该片的豆瓣评分已跌落至6.1分。

此外,《射雕》虽然此前在预售阶段一路领跑,斩获了超过3.5亿的票房,但上映之后票房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攀升,口碑也遭遇争议。目前该片累计票房约6亿元,猫眼、灯塔的预测总票房分别为6.55亿元、6.99亿元。

对于这几部影片的表现,向凯分析称,很多影视公司都希望借助春节档“回血”,如果“回血”不成功,2025年的整年计划都有可能会受到影响而调整。对博纳来说,主旋律的标签深入人心,然而观众的消费情绪已经明显转变,公司也需要转变创作方向。“封神三部曲”制作成本巨大,对战线周期长的IP系列来说,内容制作需要不断革新和提升,《哪吒2》便是一个可以借鉴的例子。《射雕》虽然预售票房很高,但不代表着影片内容质量和最终票房表现,不过中国电影作为行业龙头公司,受影响相对较小。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