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
2025-02-06 00:17:18
(原标题:终止!西南证券剥离海外业务“受阻”)
券商“出海”正整体加速,但也有券商苦于剥离海外业务。
2月5日,西南证券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与买方黄文轩签订的买卖协议于1月28日失效并立即终止生效。西证国际投资将没收买方已支付的2700万港元价款,预计将相应增加公司当期收益。
受访人士认为,此次交易终止意味着沉重的亏损“包袱”仍要继续背负,预计西南证券仍会继续推进剥离海外业务。
资产出售终止
据公告,2024年6月,西南证券全资子公司西证国际投资与买房黄文轩签订买卖协议,西证国际投资拟以合计8966.27万港元向买方转让其持有的西证国际证券全部股份(27.13亿股,持股比例约为74.1%)及永续证券。
作为该笔交易的先决条件之一,买方应促使独立贷款人与西证国际证券签订融资协议,由独立贷款人向西证国际证券提供0.7亿港元独立融资且需西证国际证券确认收到独立融资。
2025年1月,西证国际投资与买方订立相关补充协议,约定买方应促使独立贷款人不迟于2025年1月28日提供独立融资。然而,时至2025年1月28日,买方告知西证国际投资,其无法促使独立贷款人不迟于2025年1月28日前向西证国际证券提供独立融资。
基于上述原因,西南证券表示,西证国际投资和买方签订的买卖协议于2025年1月28日失效并立即终止生效。
关于事件影响,根据西证国际投资和买方签订的买卖协议及相关补充协议,西证国际投资将没收买方已支付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对价合计2700万港元,预计将相应增加公司当期收益。
除上述影响之外,西南证券强调,本次交易终止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对此,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则表示,“虽然交易终止对西南证券带来了一定的财务收益,但也使其面临战略调整和声誉管理的挑战。”
背负亏损“包袱”
其实,西南证券“卖子”早在2022年已有计划。彼时,西证国际投资就曾与潜在买方订立谅解备忘录,拟出售所持的西证国际证券全部股权。
皆知券商“出海”不易,为何券商剥离海外业务也这么难?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分析指出,“海外业务对于内地券商是拓展国际市场的平台,但对于潜在买方而言,估值存在完全不同的判断。同时,港资券商牌照并不具有稀缺性,香港市场的表现也长时间疲软,缺少对投资者或融资者足够的吸引力。”
在张雪峰看来,券商剥离海外业务之所以难,在于多方面因素。具体来看,一是政策和监管障碍。境外监管环境复杂,剥离业务需满足当地法律法规,审批流程可能漫长且不确定;二是市场环境和估值因素影响。市场波动和估值差异可能导致交易条件难以达成一致,影响剥离进程和收益;三是业务和人员整合难。海外业务与母公司存在关联,剥离时需进行业务、人员和资产的整合,协调成本高;四是财务和税务问题。涉及资产估值、债务处理和税务安排,复杂的财务问题可能增加剥离难度。
记者注意到,西证国际证券多年来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据数据,2018年至2023年,西证国际证券分别亏损2.02亿港元、3.45亿港元、1.38亿港元、0.64亿港元、2.41亿港元、0.16亿港元。2024年上半年,西证国际证券亏损额为0.16亿元。
对此,沈萌指出,此次交易终止意味着沉重的亏损包袱仍要继续背负,预计西南证券仍会继续推进剥离海外业务。
公开信息显示,西南证券成立于1999年,是唯一一家注册地在重庆的全国综合性证券公司,也是重庆第一家上市金融机构。2009年,西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通过重庆长江水运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资产重组及吸收合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更名为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2月5日收盘,西南证券股价微跌0.23%,报4.35元/股,总市值为289亿元。
证券时报
2025-02-06
国际金融报
2025-02-06
国际金融报
2025-02-06
国际金融报
2025-02-05
格隆汇
2025-02-05
格隆汇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