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WEMONEY研究室
2025-02-05 16:42:17
(原标题:消费金融行业2025展望:严监管、强竞争、数智化继续并行)
出品|WEMONEY研究室
文|姜林燕 编辑|刘双霞
在经济复苏与技术革新的浪潮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站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作为连接金融与消费市场的桥梁,消费金融在助力居民消费升级、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当前国内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仅31家,银行与互联网企业的融合是主流模式。虽然行业规模尚不及传统银行体系,但其小额高频、普惠金融的特点,为其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潜力。
《2025年消费金融公司信用展望报告》中,惠誉博华对消费金融公司2025年行业展望保持“稳定”,预计2025年末31家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总体体量将在1.5万亿元左右,增速降至10%左右水平。信心恢复情况是影响消费金融公司未来若干年业务增长的重要变量。
展望2025年,严监管下的合规发展、数智化驱动下的精细化服务、大模型应用以及普惠与绿色服务,将成为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竞争加剧与严监管:行业规范发展的双重动力
在过去几年间,消费金融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根据公开数据,2023年中国消费金融行业贷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元,达到11534亿元,同比增速38.2%。
与此同时,持牌机构在风控能力、合规经营等方面形成了显著优势。随着经济复苏和消费需求提升,预计未来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行业的方展离不开监管政策的加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分别在2024年3月18日和12月20日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和《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简称“《评级办法》”),监管更加全面精细化。2024年6月,金融监管总局、人民银行、证监会三大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相关工作安排的公告》;2024年11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2025年,在日益完善全面的监管政策引导下,将进一步推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风控能力、用户权益保护等方面更加规范,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合规发展保驾护航。
另一方面也应该清晰地看到,因为市场空间的机会和政策层面的利好,行业的竞争也更加白热化。除了持牌机构,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多类型玩家也在持续进入,进一步压缩了行业利润空间,倒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本增效。
数智赋能进阶之路:重塑服务和风控格局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普遍面临小额高频交易、用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风控难度高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快速发展及其与金融场景的深入融合,消费金融行业正在通过数智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服务模式和管理效率的全面升级。
过去几年,消费金融行业积极拥抱AI大模型等新技术,积极布局大模型开放合作生态,探索尝试新场景应用。AI大模型的潜力将在消费金融领域得到全面释放,包括智能客服、自动化风控、个性化营销等场景。特别是在贷后管理中,AI的情绪分析功能可以帮助企业优化客户关系,减少投诉压力和潜在纠纷。
人工智能特别是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正在从根本上改变消费金融的服务模式。通过AI技术,企业可以更精准地刻画用户画像,预测消费需求,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目前市面上运用比较多的两项服务:一是智能客服,大语言模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实现7×24小时在线响应,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和问题解决效率;另外情绪识别与风险预警也是大模型的应用场景之一,AI技术可以实时监测用户情绪和行为偏好,从而预测可能的逾期风险,并在早期阶段进行干预。
多家消费金融公司表示未来将在大模型领域继续积极布局与探索。比如杭银消费金融公司在过去一年通过大模型对消保客服投诉预测、图片识别、知识库应用等多个业务场景应用进行了探索。杭银消金表示,今后会继续建设大模型基础服务平台,建设AI面试官、催收、投诉预测、录音分析智能体,用算力替代人力,提升效能。
风控能力是消费金融行业的生命线。在数字化技术的驱动下,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正在构建覆盖贷前、贷中、贷后的全流程智能风控体系。一是通过大数据驱动,通过海量数据分析,企业能够快速识别高风险客户群体,从而优化授信决策,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在自动化审批方面,得益于实时数据处理能力,消费金融公司可在数秒内完成授信审批,大幅提升了业务效率和用户体验。
更为重要的是,高频交易场景对系统稳定性和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金融公司正加速IT架构升级,采用分布式计算、数据湖等先进技术,以应对日益增长的交易需求。
此外,消费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停留于技术与风控层面,更体现在服务模式的深度创新上。杭银消费金融在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时,通过分布式架构和轻量级数据湖技术,实现了高频交易的稳健支持和高效响应。其核心理念在于,将技术创新融入普惠金融的使命,让金融服务覆盖更广的长尾用户。
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仍将继续引领智能技术发展浪潮。随着大模型在金融领域融合应用不断深入,挑战和机遇将并行发展。一方面人工智能在驱动消费金融践行普惠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将大有可为,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将逐渐从外延走向核心。另一方面,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做好算力、数据、技术、人才的积累,积极拥抱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总之,大模型正在为金融机构带来新一轮变革窗口期,行业也将迎来大模型产业级应用落地的关键机遇期。
普惠与绿色服务:行业发展的新航标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长期肩负着普惠金融的使命,通过小额高频的服务模式覆盖长尾用户。未来,企业将进一步利用技术手段提升服务覆盖率,为更多消费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覆盖更多下沉市场,助力居民消费升级。
与此同时,随着数据应用范围的扩大,用户隐私保护和数据安全成为未来行业公司成长的关键。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在推动技术创新的同时,需要持续加强数据治理能力,确保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符合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构建更为安全、合规的数字化服务体系。
在“双碳”政策的背景下,绿色金融也成为行业关注的新方向。消费金融公司通过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运用,能够监测并激励消费者选择低碳消费方式,推动绿色金融的规模化发展。例如,通过推出低碳消费分期等产品,鼓励用户选择更环保的消费方案,为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行业的社会责任感,也为绿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行业领域的持牌消金公司将凭借技术创新、普惠金融使命和强大的风控能力,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观点
2025-02-05
WEMONEY研究室
2025-02-05
观点
2025-02-05
格隆汇
2025-02-05
锌财经
2025-02-05
雷达财经财富号
2025-02-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