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100亿“港版”引导基金,引爆内地VC/PE圈!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5-01-23 19:54:00

(原标题:100亿“港版”引导基金,引爆内地VC/PE圈!)

在内地地方政府纷纷通过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为本地争取更多科技创新企业和资源的浪潮下,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香港也不甘人后,逐渐意识到招商引资的重要性,并凭借其汇聚全球资金的优势,借鉴内地引导基金的模式,开始设立起自己的政府引导基金。

从去年12月至今,香港特区政府先后推出两只政府引导基金,近期还就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的设立事宜向社会搜集意向书,并召开基金简介会,引发内地VC/PE机构的关注。证券时报记者与相关业内人士交流了解到,香港当前的科创发展势头,以及较为丰富的科创资源,是吸引其赴港募资、投资的主要驱动力,但多数机构对在港投资仍处于前期调研和探路阶段。

既招LP也招GP “返投”问题备受关注

记者从香港创科产业引导基金简介会上了解到,该基金预期规模为100亿港元,将聚焦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机械人、半导体与智能设备、先进材料和新能源等五大板块进行投资,以此来系统性建设香港创科产业生态圈。

值得注意的是,该引导基金既招LP也招GP。LP方面,该基金计划引入“策略投资人”,并希望其承诺一定金额的出资;GP方面,港府作为LP,向各个子基金投入资金,总金额不超过100亿港元。也就是说,“策略投资人”将与香港政府一同出资,从而缓解GP的社会募资压力。

从投资阶段来看,该引导基金并未设定具体投资阶段,产业链“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均可投资。

记者留意到,该基金的期限设为12年(包括延长期)。与内地引导基金不同的是,该基金的LP需要根据GP的投资计划,确认每年的具体出资承诺金额,并在收到GP的每个具体项目后安排出资。

记者现场留意到,返投问题备受投资人关注。据介绍,该基金要求子基金100%投资于与香港创科产业及新型工业产业,以及其产业链关联的企业;其中,至少50%投资于本港企业,或将会来香港落地的非香港企业;至少30%投资于香港设立及运营生产及制造基地,涵盖中试生产线、测试工序等。

由此看出,“港版”政府引导基金同样有较强的返投要求,只不过,返投的认定口径相对宽松,即投资“与香港有关联的企业”均可纳入完成返投指标。

据介绍,该引导基金目前处于咨询意见阶段,有意向的申请人需于3月底之前提交意向书,该基金计划于今年6月提交立法会审议,有望于2026年4月正式设立并开展投资。

“相比于内地引导基金,香港的引导基金存续期更长一些、出资预期也更稳定一些,而且不明确要求被投项目迁址香港。”一家参会的内地创投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

内地VC机构跃跃欲试设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由香港政府举办的引导基金简介会,吸引了不少内地创投机构的关注,并为此报名从内地赶赴参会,其中包括内地国资股权投资机构、在港中资金融机构下设的股权投资机构、内地科技领域的早期投资机构。

“我们计划在香港设一只新基金,正好看到香港正在推出一只引导基金,就想对接了解下这只基金。”广州一家专注于生命健康领域投资的VC机构管理合伙人严盈(化名)对记者表示,该机构在香港有一个基金主体,并设有一只美元基金,目前已经全部完成投资,因此想继续新设基金,投向医疗健康领域。

无独有偶,旗下设有母基金和直投基金的厦门一家国资股权投资机构,也关注到香港这只引导基金。其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机构目前在香港没有基金主体,但香港近年科创的蓬勃发展态势备受他们的关注,“我们想多了解下香港的基金生态和项目情况,寻找进一步的业务拓展空间”。

事实上,近一年来,与记者交流的创投机构人士中,有不少表现出对香港创投市场的关注,甚至有机构人士与记者联系寻求香港的有关资源。“我们想对接下香港本地的投资机构,了解在当地设基金有哪些条件和门槛,看看我们自己能否够得着。”深圳一家聚焦产业互联网方向的VC机构管理合伙人对记者表示,目前有意向赴港设立基金,但对当地生态环境仍一知半解。

记者观察发现,不少内地创投机构都将香港市场视为一片“新蓝海”:一方面,当地引导基金正在崛起,或将提供更多募资机会;另一方面,当地高校资源丰富、科研实力强,蕴藏着“投早、投小、投硬”的巨大机会。

但对于一个此前未曾踏过的“新大陆”,机构们不免心生顾虑:如何申请基金、需要什么资质和条件、设立基金要多长时间、要多少成本、当地的引导基金如何遴选GP、当地的创投生态如何等,都需要机构们做好充分的前期调研。

香港“基金招商”大幕开启

据记者了解,香港创科产业引导基金并非香港的首只政府引导基金。2024年12月19日,香港创新科技署推出“创科创投基金”优化计划,并开始接受该计划的基金管理人的申请。据创新科技署发言人介绍,在“创科创投基金”优化计划下,香港政府会调拨最多15亿元与业界配对成立联合基金,投资于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生命健康科技和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三个策略性产业的初创企业。

这一幕,像极了内地的“基金招商”。事实上,香港方面也坦言,设立引导基金乃借鉴了内地城市的招商模式。香港投资推广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曾在一场深港论坛上透露,对多国投资公司调研之后发现,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的两点经验很值得香港参考,一是投早期项目;二是投资GP。

随着香港招商引资大幕的徐徐拉开,以及在科创发展上层层加码,香港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也日渐频繁。“看得出香港近几年大力发展科创的决心之大,在项目端和资金端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刚刚结束赴港科创考察活动回到内地的杭州市创业投资协会轮值会长周恺秉对记者表示,多日的考察,他深刻感受到当前香港政府在发展科创,以及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之大。

“项目端上,香港有多所知名高校,不少老师会带着学生创业,还有一些海归人才也会参与到创业中来;资金方面,香港有两千多家家族办公室,沉淀着大量资金,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会员单位管理的基金规模也非常庞大。”周恺秉告诉记者。

此外,内地和香港在基金层面的合作也正在加速。去年11月,在2024河套创新论坛上,博约资本、晋天投资、国宏嘉信资本采用双币、跨境架构,三方签约设立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母基金和系列子基金,为优质深港、粤港科创项目提供境内、境外全投资周期赋能,极大地推动深港地区在科技、产业等多个领域的深度合作。

但对于在香港设基金拓展投资业务,周恺秉认为,困难不小,“首先要熟悉香港的投融资环境,其次要具备本地的募资和投资资源,即便是引导基金也只负责出资一部分,其余需要自己去募资,所以要进行综合考虑”。

对话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郭凯:香港设立引导基金将为两地科创合作创造更多机会

在香港科创产业发展的浪潮中,一场备受瞩目的变革正在上演:一方面,香港全方位强化招商引资策略,不惜重金以科创基金为抓手,参与全球产业争夺战;另一方面,香港与内地的科创交易日渐频繁,两地合作的通道逐渐被打通,合作机会也越来越大。去年以来,香港设立基金动作频繁,引发不少内地VC/PE机构关注。该如何正视这波潜在的机遇?日前,证券时报记者专访了在这方面有研究和探索的荷塘创投董事总经理郭凯。

证券时报记者:荷塘创投为何会关注到包括香港创科引导基金在内的政府引导基金?

郭凯:荷塘创投是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持股的投资机构,起源于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科研圈,后把投资业务向浙江拓展。我们主要聚焦学校科研成果转化,已投资90多个项目,其中超过40%是科研院所成果转化项目。我们认为,香港高校在工科背景的院校中全球知名,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优势显著,转化资源丰富,且高校内部的创业项目多处于早期,当地孵化氛围也不错,这吸引了我们。所以此次香港推出100亿港元创科产业引导基金时,我们感觉与自身业务匹配度较高。

证券时报记者:据您研究,您认为香港的这一基金和内地政府引导基金有哪些异同点呢?

郭凯:相同点在于都有引导资金投向特定领域的作用,且都有一定比例的出资和投资方向要求。不同点是,香港基金在出资方式上,比如,按项目出资的外资基金做法与内地常见的按进度出资不同。返投要求方面,香港相对灵活,注重实质联系,不像内地对注册地等有明确规定。而在出资节奏的预期上,香港应该会更稳定一些,前期承诺了的后期就会如期出资。最后,香港的引导基金存续期较长,这对生物医药等长周期项目有利,体现了耐心资本的特点,也考虑了国际投资因素,这是很大的亮点。

证券时报记者:跟内地引导基金一样,香港的基金也有返投要求,您认为完成香港的返投任务压力大吗?

郭凯:返投的挑战还是不小的,以往香港的资金常投向内地或亚洲其他地区,现在是以香港为主阵地的投资策略,对内地VC机构来说都需要作出较大的策略调整。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机遇,香港有高校科研资源、外资研发资源和企业出海机会,如果能围绕这些投资项目,如投资与高校合作紧密、有出海潜力的企业,也可能获得不错收益。只是目前香港本地科技型项目数量有限,找到足够符合要求的项目可能会有难度。

证券时报记者:您如何看待香港整体的科创生态和项目情况?

郭凯:香港科创生态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有所发展,高校设立基金、数码港和科技园也有扶持资金。但问题是,早期项目数量和规模仍然较小,香港本地VC过去较少投早投小,现在虽有转变但仍不擅长。我们若能成功在港设立基金进行投资,也会谨慎筛选符合自己方向的项目。但总体来看,香港设立引导基金是在支持科创发展上迈出了非常重大的一步,这会给香港寻求内地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的合作创造了很重要的通道和平台。

证券时报记者:在香港科创投资方面,您认为内地VC机构面临哪些竞争与合作机会?

郭凯:竞争方面,香港虽有资金优势,但毕竟项目资源仍在发展中,加上本地和国际投资机构也在争夺项目资源,内地机构赴港投资或许也会参与到项目的竞争中。合作机会上,荷塘创投此前接触过一些香港的创业项目,发现有机会可以与科技园等载体合作,凭借我们一直以来做成果转化的专业优势,可以做一只孵化类的基金,去孵化当地项目。

证券时报记者:您对香港政府引导基金未来发展有什么预期?

郭凯:设立引导基金是香港科创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但目前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随着经验积累和政策调整,可能会吸引更多机构参与。不过短期内,受返投要求、募资难度和项目数量限制,发展速度可能不会太快,但长期来看,如果能有效整合资源,提升项目质量和数量,将有望成为香港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力量,也为内地与香港在科创领域合作提供新的模式和机遇。

校对:彭其华

证券时报网

2025-01-23

证券时报网

2025-01-23

证券时报网

2025-01-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2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