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18:27:33
(原标题:SFC Outlook 2025丨专访东方汇理资管首席投资官孟文睿:全球将现复杂分化的通胀格局,中国资本市场蕴含上升潜力)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袁思杰 香港报道
在过去的2024年,全球经济趋于稳定但增长缓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低于2023年的3.3%。许多发达国家饱受通胀问题困扰,而新兴经济体复苏缓慢,仍面临诸多挑战。
1月14日,在香港举行的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间隙,东方汇理资管首席投资官孟文睿(Vincent Mortier)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的专访。他就2025年资产配置策略、风险资产投资机遇、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资本市场发展潜力等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展望2025年,孟文睿预计通胀问题可能会卷土重来,尤其是美国可能还会再次经历物价上涨,而全球范围来看通胀将出现复杂的分化格局,“一些国家面临着偏高且波动加剧的通胀,而另一些国家则经历着高波动但偏低的通胀。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无疑充满了严峻挑战。”
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集团是全球前十大资产管理公司,也是最大的非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旗下所管理资产规模约2.2万亿欧元。在亚洲,东方汇理资产管理目前管理的资产达4580亿欧元。
孟文睿认为,投资者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注重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并投资一些能有效对冲通胀风险的资产,如黄金和可变利率资产等。
作为欧洲最大的资管机构,东方汇理资产管理集团在中国市场深耕超过四十年。2020年,东方汇理资管与中银理财在上海共同成立中国首家外方控股的中外合资理财公司。2021年,在北京成立锋裕汇理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2024年,东方汇理金融科技成立,成为第一家资产管理子公司在上海设立的外资独资金融科技公司。
孟文睿在此前多次采访中表达中国市场的中长期潜力,并认为现在正是投资中国的好时机。
孟文睿指出:“中国的经济政策始终着眼于中长期规划,涵盖三年、五年乃至十年,而非局限于短期目标,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显著差异。因此,从中期视角审视,中国股市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有待发掘。”
更注重多元化的资产配置
《21世纪》:在你看来,2025年理想的投资组合结构是怎样的?我们是否有必要重新审视传统的60/40投资组合策略?该策略是否已经过时?
孟文睿:在某种程度上是的,但也仅限于某种特定情境。回顾去年,可以说是非同寻常之年,因为市场表现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市场和个别股票。因此,去年若想在市场上有所斩获,投资大型美股几乎成为了不二之选,而其他市场则相对黯淡。至于债券领域,政府债券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信用债则有较为出色的表现。
在资产配置方面,我们认为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应注重多元化。换言之,我们应遵循“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实现广泛布局,不仅涵盖美国市场,同时也应包括欧洲、亚洲等地区,如日本、中国和印度等重要经济体。除了在股票投资上需精心布局,我们亦应继续持有政府债券,因为我们相信当前的利率水平,特别是美国国债的利率,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高位,未来或将有所回落。此外,持有一些高质量的信用债是明智之举。
因此,尽管面临诸多变化,60/40资产配置策略在特定条件下仍具有其合理性。但关键在于,这种策略必须在不同国家和各类货币间实现多元化,以应对可能更加动荡的外汇市场。
通胀或卷土重来
《21世纪》:你曾强调风险资产将是2025年的重要投资机遇。在通胀风险日益凸显的当下,您认为哪种资产更具吸引力且更具韧性?
孟文睿:市场或许过于乐观地认为我们已经战胜了通胀。然而,我认为通胀可能会卷土重来,尤其是美国市场,其通胀问题与特朗普的政策密切相关。美国可能会再次经历一波物价上涨,而反观日本等其他国家,物价可能呈相反趋势,甚至面临通缩的压力。
由此,我们可以预见,全球范围内将呈现出一种复杂而分化的通胀格局:一些国家面临着偏高且波动加剧的通胀,而另一些国家则经历着高波动但偏低的通胀。对于投资者而言,如此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无疑充满了严峻挑战。
因此,最佳的应对策略便是投资能够有效对冲通胀风险的资产。诸如黄金这样的大宗商品无疑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配置选项。同时,那些收益稳定且富有弹性的公司股票也颇具吸引力,因其对通胀展现出一定程度的正向敏感性。
相比之下,在当前环境下购买固定利率资产可能会更加棘手,因为通胀上升将直接导致这些资产的价值缩水。因此,可变利率资产或许更为合适。当然,通胀挂钩债券,特别是美国的通胀保值债券(TIPS)的当前价格颇具吸引力,无疑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投资选择。综上所述,我们更倾向于投资通胀挂钩债券。
《21世纪》:你曾提到,当前是投资中国资产的良机。你如何看待中国资本市场的增长潜力?
孟文睿:过去一年,中国债券市场表现颇为亮眼。当前,中国的长期利率处于低位水平,已经跌破2%的关口。因此,中国债券市场的大部分价值已得到释放。尽管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的可能性,但我们认为其升值幅度或较为有限。
如今,我认为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焦点已转向股市,因为投资者可以在股市中发掘到已准备就绪的价值。过去三年里,股市的走势确实令人瞩目。然而,许多客户在这个阶段不愿冒险,认为风险大于机遇。但我认为,这种态度并不明智,因为我们已经可以观察到,中国正在经历着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革。
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些变革的紧迫性,并采取了相应措施。房地产市场已经逐步企稳,甚至略有上扬,至少已不再动荡。同时,地方政府对债务问题已着手进行整顿,这对于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
既然这部分整改已经完成,我们认为中国将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振国内消费上,这也是当前阶段的首要任务之一。
对此,我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已经意识到当前正是采取措施提振消费者信心,并促进日常消费的最佳时机。
《21世纪》:中国当前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你如何评价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
孟文睿:令人振奋的是,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在全面的战略规划指引下,中国仍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与实施能力。
去年,市场曾普遍期待一项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但我认为这实则为一种误判。部分市场参与者质疑为何方案中未能投入更多资金,但我坚信分步骤实施是更为审慎明智的选择。
中国政府已着手解决房地产领域和地方政府债务这两大金融体系的核心风险,此举旨在巩固金融体系稳定性,从而有效规避系统性风险,并非单纯为了拉动GDP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正逐步从依赖低成本出口向高价值出口转型。我认为去年是中国出口创纪录的一年,而且出口商品质量显著提升。这一重大积极转变,使得中国在面对来自美国与欧洲的关税压力时,能够更加从容地运用自身力量进行应对和反击。鉴于中国众多创新型企业的蓬勃兴起,支持高质量发展和强化创新的政策将在中期内展现显著成效。
尤为关键的是,中国的经济政策始终着眼于中长期规划,涵盖三年、五年乃至十年,而非局限于短期目标,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显著差异。因此,从中期视角审视,中国股市蕴藏着丰富的价值,有待发掘,这得益于上述诸多积极态势的共同作用。尽管投资者重返市场尚需时日,但一旦时机成熟,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我们对去年九月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当时中国资本市场曾触及底部,自此以后,市场已经有了显著的回升。然而,于我而言,这仅仅是一个提醒:随着投资者的情绪日益积极乐观,包括目前活跃度尚不高的境内投资者,今年余下的时间里,中国资本市场仍蕴藏着展现卓越表现的潜力。
《21世纪》:你认为中国应如何提振内需?
孟文睿: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迄今为止,中国已经精心规划了一系列具有明确针对性的举措。从美国与欧洲的历史经验来看,倘若盲目推行大规模且无差别的刺激政策,其效果往往差强人意。这不仅会耗费巨资,还会增加债务压力,而所取得的成效却往往难以明确衡量。
因此,我认为中国当局目前所投入的时间极具价值。他们正在深思熟虑,力求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以切实惠及特定的消费群体、商品类别或服务类型。
策划:于晓娜
记者:袁思杰
监制:朱丽娜
编辑:和佳 朱丽娜
设计:林军明
视频制作:袁思杰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