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10:07:41
(原标题:AI手机,又是一次“不作恶”的开始?丨端侧AI战事)
文/张仁卓 尚隐科技有限公司CEO
20多年前Google提出了一句著名的公司口号:不作恶(Do not be evil)。为Google树立了良好形象,赢得用户信任。随着时间推移, Google的盈利模式逐渐揭掉面纱:它收集大量的个人信息;基于这些信息,它可轻易分析出你的行为习惯;再通过竞价机制,随意将你的相关信息共享给广告主们。握有用户数据的Google成为数字生活的“新上帝”俯视众生,用事实证明了“免费的东西是最为昂贵的”。
事实上,随着我们的生活逐步投射到数字世界,类似的“上帝”正在不断涌现,AI手机就是最有可能的一个。
新一代AI手机,能掌握更丰富的用户数据,甚至可不经用户同意来推断个人位置、偏好习惯等敏感信息,分析个人行为、购买行为等。这时候,“不作恶”的故事是否会重演?
随着人工智能 (AI) 的进步,手机等被瞄准作为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最主要C端入口。它们不仅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便利性工具,也是通往更智能、更高效生活的触点。因此,2024年开始,全球各大厂商纷纷推出AI手机,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的预测数据,全球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预计将达到1.7亿台,占全球手机市场15%的比重。到2027年,中国AI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5亿台,占中国手机市场的51.9%。可见,不管我们是否喜欢,AI手机的原生智能正在逐步影响普通消费者的生活,智能手机行业已变成人工智能新战场。
AI手机作为现代科技的集大成者,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手机中,为用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体验。譬如,Apple宣称“一键智能”,并在个性化写作、图像生成方面表现出色,还全新升级了Siri;又如,荣耀手机的AI一键下单、AI帮点咖啡等等令人印象深刻;vivo的“蓝心小v”,使用自然语言搜索手机中的照片、 文件、短信等信息等。此外,Google、华为、小米、OPPO等也都有各自不同的亮点。这一切表明,尽管处于发展初期,AI手机厂商们正小心翼翼地迈出直达用户心智的第一步。
但这一切,是建立在强大的数据生态,建立在大量收集个人信息的系统之上,这是由AI本身及提供的功能所决定的。
首先,数据是AI模型的“食粮”,AI模型的建立,依赖于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优化,以提升其准确性和性能。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用户的语音指令、图像、文本等被收集并输送到AI系统中;
其次,为了提供更加精准的个性化服务,AI必须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习惯、偏好等信息。例如,智能助手可以根据用户的日常习惯推荐合适的行程安排、音乐或新闻等内容。这些个性化服务的实现离不开对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
此外,在运行AI任务时,也需要充足的数据来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可能来自手机内置的传感器、用户输入的信息以及从云端获取的数据等。
AI像一个“吃数据的巨兽”,数据在哪里,AI应用将会在哪里。过去,我们的数据被孤立在单个应用和服务中,而AI手机作为诸多功能与应用汇集的节点,将会把各种应用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以提供无缝体验。
所以,AI手机极有可能成为未来直接识别、控制、使用与处理大量数据的“新上帝”。
AI手机作为智能科技的集大成者,在丰富的用户数据基础之上,未来将日益深入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直达用户心智。在提升自动化能力与个性化服务能力,带来了不可否认好处的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边界和控制的关键问题,谁拥有收集的数据?这些数据又将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是在端侧处理还是必须上云?如何保护云上数据不被共享交换?如果保证第三方AI不会获取用户信息?总之如何保证数据使用的透明度?如何保证消费者对数据的控制力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
此外,人工智能分析数据和进行复杂分析的卓越能力也加剧了隐私问题。该技术有可能推断敏感信息,例如个人位置、偏好和习惯,这带来了未经授权的数据传播风险。人工智能工具分析用户行为、购买行为和社交互动来做出无需明确同意的预测或决策等;再加上身份盗窃和未经授权的监视的可能性,人工智能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挑战,需要立即采取主动解决方案。
世界知名咨询机构Canalys 针对AI手机做了一个研究,涉及了约 5,000 名参与者,调查发现隐私仍然是 AI 智能手机的主要担忧,而其中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人工智能会访问他们的个人数据。
为此,各大AI手机生产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隐私增强技术方案。譬如Apple Intelligence的核心是在设备上处理数据,不收集用户信息即提供个性化智能。当用户需要更大模型时,Private Cloud Compute让Apple Intelligence能灵活扩展计算能力,利用大型服务器模型处理复杂请求,同时保护用户隐私。而荣耀宣称,没有数据保护和隐私安全的AI毫无价值,坚持发展平台级AI,确保许多操作在端侧完成,以平衡效率、体验和安全,保护用户隐私等。
尽管,AI手机放大了隐私保护的疑虑,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AI手机的出现,将打破APP应用之间的数据孤岛问题,正在引导手机的数据生态重构。从数据流动的大背景下看,正将直接影响隐私合规的方式,对隐私合规管理产生重大的影响。
之前,不同应用和服务的数据是分开保存的。例如,订餐应用不会与日历交互,社交软件不会跟备忘录互通有无,电子邮件客户端不会与地图应用共享信息,这其实限制了设备可以提供的功能和个性化体验。而AI手机以消费者为中心,打通各种功能与应用,可以提供高度个性化的体验。例如,你的 AI 助手可以通过查看日历、预测旅行时间,甚至建议你可能需要准备的内容来提醒您即将发生的事件。
数据的生态,正在从以APP为中心,转向以手机为中心。传统的数据生态下,消费者数据是隔离在每一个APP中,隐私合规的管理是一个个APP数据生态链,所以管理起来多头、复杂,尤其是消费者与APP之间的交互难以清晰的梳理清晰;在AI手机的模式下,基于流量的重新分配,各个APP之间的调度与使用,是由AI手机的智能算法来实现,而消费者的输入端口是唯一且固定的。AI手机成为了所有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入口,也是隐私合规管理的入口。
在这种新的数据生态下,AI手机成为隐私合规管理的最主要入口,同时,其隐私合规管理工作复杂度将会大大提升。我们暂时无法判断,这种数据生态的改变是否会有益于数据隐私的保护。但很明显,AI手机必须在如下两个方面加强能力:
1)AI计算尽可能在一台设备上完成,尽量少将其发送到云端、发送给第三方AI,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传输过程中拦截数据的风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基于云端数据的暴露;
2)当调用APP支撑业务时,AI手机将努力在确保业务情况下,实现输入APP数据的最小化,以降低数据泄露或跟踪风险。
正如我们生活中许多技术和物品一样,刀可以做菜,也可以伤人;药可以治病,但也服用过量也伤害身体;AI手机可以好,也可以坏。AI手机的推出,是建立在收集与汇集大量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基础之上。它熟悉你的生活与工作关系,精准分析出你的偏好及行为习惯,努力给出合理的工作安排与出行建议。它可能是一个非常便利、高效与智能的助手,也有可能是一个掌握个人一切秘密的上帝。这个时候,“不作恶”这种底线思维,不能也不允许成为AI手机的基本准则,而是要努力的“做100%正确的事”。
欲戴王冠必受其重,AI手机接管了流量的分配,也不得不担负起隐私合规管理的重担。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