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22:05:13
(原标题:营商环境周报(第139期)|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将推出支持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
时政要闻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指引,加强信息披露、许可承诺等行为指引和高风险行为预防
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标准化对于提高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性、促进国际国内贸易和推动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技术标准中包含的必不可少和不可替代的专利被称为标准必要专利。
11月8日,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指引》。该指引共六章二十二条,界定标准必要专利相关概念,提出涉及标准必要专利的垄断行为分析原则以及相关市场界定思路,建立事前事中监管规则。加强信息披露、许可承诺、善意谈判等行为指引和高风险行为预防,有利于为广大经营者提供清晰明确的行为遵循,促进市场公平竞争,保护产业创新发展动力。
据介绍,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覆盖无线通信、音视频、物联网等众多领域,主体趋向多元,模式日益复杂,在正常商业行为和反竞争行为之间存在模糊地带,增加了企业经营活动的不可预期性,也为反垄断监管执法带来挑战。
标准必要专利领域的公平竞争问题,涉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与众多产业创新发展密切相关。制定出台指引有利于主动顺应国际治理趋势和产业发展大势,推动健全我国标准必要专利治理体系,及时、准确、充分释放我国政府统筹保护知识产权和促进公平竞争的政策导向,推动打造统一规范有序、鼓励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更好参与全球公平竞争治理,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国家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总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构建跨部门跨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6项工作内容和4项组织保障措施,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推进知识产权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通知》指出,在信用信息归集方面,要做好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基础工作,制定地方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信息归集目录及管理规范;在信用承诺方面,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领域信用承诺制,加强承诺后监管,依法依规将违反承诺或承诺不实等行为列为失信行为;在分级分类监管方面,要推进知识产权领域分级分类监管,科学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信用评价工作;在信用约束激励方面,要依法依规开展信用约束激励工作,推进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解决严重失信行为反复出现、异地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中国”网站等平台信息公示的激励作用,提升信用良好主体的获得感;在信用修复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便利失信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在加强重点环节信用监管方面,对故意侵犯知识产权等行为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将失信主体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两部门表示,《通知》的印发将进一步指导地方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信用监管工作,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营造公平、竞争、诚信、守法的市场环境具有积极作用。
财政部: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即将推出支持房地产市场相关税收政策
11月8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蓝佛安表示,政策协同发力后,2028年之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下降至2.3万亿元,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此外,蓝佛安还表示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其中,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
“今年的增量政策力度大,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正在显现,不少政策效应明年还会持续释放。我们将加力推进相关工作,已经出台的抓好落地实施,尚未出台的尽快推动出台。”蓝佛安说,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另一方面,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蓝佛安说,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地方行动
内蒙古:举行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培训会,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11月4日至6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现场培训会在鄂尔多斯市开班。培训会旨在分析国内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能力和水平。
据介绍,内蒙古自治区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完成“五大任务”的重要抓手,聚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目标,迭代升级营商环境1.0至4.0方案,持续改善营商环境。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围绕“六个工程”和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注重制度创新和技术赋能,畅通服务、数字、监管、法治“四条”主线,印发了营商环境4.0方案,从优化政务服务环境、优化要素保障环境、优化法治监管环境、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5个方面,提出160项具体任务。
开班仪式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文辉介绍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思路:宏观上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充分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创造性落实国家支持政策,把战略机遇转化为企业发展红利;中观上持续打通要素保障的难点堵点,持续破除“中梗阻”问题,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创造更好的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让企业舒心安心投资兴业;微观上聚焦政务服务、对企服务,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方式,促进担当作为,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认同感、获得感。
张文辉表示,要聚焦营商环境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企业群众关注的难点堵点问题,坚持部门联动,压实各方责任,精准找差补短;要围绕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全面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真正把审批的效率提起来,加快构建数据交互体系,推动各部门管理系统与“一张网”全面对接,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多从企业、群众角度来优化营商环境,多听听经营主体和群众意见,聚焦企业所急所需所盼,利用好企业服务专区平台,从登记注册、项目代办、建设协调、资金扶持、融资服务等方面入手,加快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提供点餐式、多样化、五星级服务。
培训会上,与会人员前往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远景、隆基项目)、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中心、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等地调研学习,围绕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痛点、难点及年度营商环境评估意见建议讨论交流,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等作典型发言。
广西南宁: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0万户,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近日,在南宁市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新闻发布会上,南宁市委常委、副市长郭伟介绍说,近年来,南宁市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出台6.0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细化338条改革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向好。
据介绍,全国工商联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显示,南宁市获评全国进步最明显的5个省会及副省级城市之一。郭伟表示,南宁市主要通过3方面措施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平高效的市场化营商环境、营造公开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开放包容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南宁将聚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设立广西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组建资本市场专家服务团培育上市企业。坚持全城“无差别、同标准、同质量”办理,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郭伟介绍,截至今年9月底,南宁市经营主体登记存量100.8万户,增长3.67%,成为广西首个经营主体总量突破“百万”的城市。
同时,南宁要制定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推行柔性执法指导意见,规范67部市本级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升涉外法治能力,推动自贸试验区法务商事服务中心建设,促进南宁国际仲裁院与东盟国家法律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培养涉外法治人才队伍,办理涉外案件2100余件。此外,南宁要推进通关便利化,实施“5+2”预约通关,创新“区港联动无感快速通关”等模式,保障进口生鲜等货物“零延时”通关。
典型案例
山西:建立省级民营经济重点服务机构库,为民营经济提供专业化优质化服务
日前,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局发布通知,将建立省级民营经济重点服务机构库。
山西省将通过建立省级重点服务机构库,征集筛选一批规模实力强、服务业绩好、社会影响力大的优质服务机构,形成“1+N”(“1”指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N”指各类服务机构)的民营经济服务体系,围绕民营企业需求,提供专业化、优质化服务,帮助民营经济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
申报主体为省内各类服务机构,包括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投融资、人才与培训、技术创新与质量、财税、知识产权等领域服务的机构。每家服务机构只能选择1至3个领域进行申请。入库的重点服务机构将入驻山西省民营经济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民营经济主体提供线上咨询服务。重点服务机构库每两年评选一次,择优入库,实行“有进有出”动态管理。
湖南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实现全程电子化交易,在工程交易领域实现智慧辅助评标
近年来,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市场主体所想所需所盼,推出“四大行动”,多措并举便利市场主体,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在优服务、练强服务“基本功”方面,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全面实行全流程电子化交易,确保重大项目顺利交易。2023年以来,中心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6708宗,交易金额3072.09亿元,电子化率100%。同时,中心通过多渠道提供交易资讯和服务,包括掌上长沙客户端“公共资源交易”栏目、微信公众号、“我的长沙”APP等,确保交易信息第一时间送达,为交易各方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该中心坚持依法依规,推进标准化服务落实落地。牵头编制国家级湖南省地方标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数字见证管理规范》,认真落实招标计划提前发布制度和“评定分离”改革。精简流程、提升效率,梳理完善“四项清单”,实行业务办理容缺受理,精准指引业务办理,高效服务市场主体。
在提效能、下好数智“先手棋”方面,该中心率先全省在建设工程交易领域实现智慧辅助评标,有效解决评标过程中的诸多难点问题,保障评标结果公正性和可信度。系统智能评审率达80%以上,项目评标平均时长从7.5小时缩短至6.4小时,项目复评率从4.34%下降至2.5%。
数字见证促进见证服务提质增效,按照“一项目一见证”,对每一宗交易项目“逐项扫描”,实时记录各方市场主体操作行为、现场言行,实现项目全过程可查可溯、全环节风险可控、全方位提质增效。
此外,数据互联推动交易更加智慧便捷。横向联通市本级交易平台、行政监管平台,纵向联通国家及省级公共服务平台,信息高效传输、数据深度应用。
在降成本、推出减负“组合拳”方面,该中心推出“一免一退”,降低市场交易主体成本。“一免”是免收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拆除、修缮等政府采购工程项目交易服务费。“一退”是退还国有资产交易竞买保证金本息,对国有资产交易非竞得人竞买保证金按银行同期活期存款挂牌利率本息原路退还,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
创新电子营业执照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全流程应用,实现“一照通投”。利用电子营业执照零成本、无介质、安全可靠等优势,实现身份验证、系统登录、系统签章、文件加解密等功能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效率和便捷度,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丰富金融服务供给,大力推广投标担保多元化,创新融资服务。投标担保支持承诺制、银行保函、担保保函、保证保险等多种方式办理,保函保险类非现金方式占比达92%。2023年以来共开具电子保函20695笔,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63.94亿元。引入“交易贷”融资产品,助力企业“容易贷”“贷更多”“轻松贷”,预计每年可为企业促成融资2.75亿元。
在保公平、用好管理“连环招”方面,该中心规范交易现场管理,强化评标专家、招标代理机构现场行为考评,确保交易过程公平公正。
同时,中心深化专项整治整改,主动发现、制止交易现场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并及时移送,2023年以来共向行政监督部门移送问题线索27条。逐年编制《长沙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大数据分析报告》,为市场主体数字画像,为行业监督部门发现“标王”“陪标专业户”等围标串标问题线索提供数据支撑。
此外,还常态化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实现专家资源互通共享。目前,长沙已与武汉、合肥、南昌等省内外20余个城市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合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