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首席谈经济|专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我国经济增长或将受益于“消费筑基”,将构建更具弹性的国际经济网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6 14:17:47

(原标题:首席谈经济|专访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我国经济增长或将受益于“消费筑基”,将构建更具弹性的国际经济网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金萍 深圳报道 政策转向加速、地缘风险增加、资本轮动频繁……在这样的全球背景下,国际形势对于我国的影响如何?下一步国内一揽子增量政策如何落地?成效如何?

就上述问题,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在他看来,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仍将“以我为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以应对全球资本流动带来的波动风险。

同时,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显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等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领域。

在这背后,消费的力量也不容忽视。程实强调,消费将持续为经济增长提供内生动力。

《21世纪》: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4.6%,前三季度增长4.8%。如何看待经济数据的表现?

程实: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达到4.6%,前三季度累计增速为4.8%,其表现相较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更为稳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GDP已连续9个季度保持环比正增长。

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同时,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抓住重点、主动作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9月下旬开始陆续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主要集中在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政策部署,形成合力,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并为资本市场带来持续的积极影响。政策公布之后,各地政府迅速响应,各省市相继召开会议,积极推进政策的具体落实,确保各项措施迅速见效,从而增强市场信心。

《21世纪》:从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来看,你觉得亮点是什么?

程实:从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看,消费领域,目前各地积极推动消费品更新换代和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带动消费需求稳步回升。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9%,拉动GDP增长2.4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之一。尤其是线上零售、文化旅游相关消费的崛起,进一步丰富了消费市场的多元化,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

此外,在宏观政策的推动下,“两重”建设和设备更新有序推进,有效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前三季度,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3%,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体现出投资的稳定支撑作用。

尽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剧,但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中国的进出口依然保持了稳健增长,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前三季度,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8%,推动GDP增长1.1个百分点。

然而,目前消费潜力未完全释放。未来,随着政策支持的进一步加强,消费信心将得到显著提振,消费潜力也将被充分挖掘。

《21世纪》:你曾谈到“消费筑基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如何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

程实:所谓消费筑基,是指以广大人民群众衣食住行用的增量、提质为核心代表,基础性消费和服务性消费长期增长为主要表征的中国经济新的发展模式。

结合数据来看,前三季度的表现符合“消费筑基”的预期,虽然面临一定增长压力,但消费的基础性作用逐渐显现。

我们做的相应实证测算表明,投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是明显弱于消费的筑基效应(筑牢消费基础的正面效应),1个百分点的消费增长能够带来0.57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4倍于等量的投资增长。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尤其是服务业和新兴消费场景显著增长,助力消费进一步升级。未来,随着进一步的政策支持,将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挖掘更多消费潜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逐步增强。

针对消费潜力的挖掘,可以从收入、产品、渠道场景等方面入手。首先,通过减税降费、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等方式,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提升消费能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五年来,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稳步增长。2019年~2023年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增长率保持在5.8%以上,基本上都高于同期的GDP增长率。工资水平的整体上升趋势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强的购买力,这一群体对品质和品牌的重视,使其在服务、文化、娱乐等消费领域的支出潜力巨大。

其次,可以进一步扩大乡村消费,促进城乡消费一体化,通过改善乡村零售基础设施和物流配送体系,激发乡村消费潜力。

此外,可以推动消费品升级和创新。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推出更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尤其是在电子产品、绿色消费品和健康相关产品上。

《21世纪》:你认为四季度经济表现将会如何?

程实:展望四季度的情况,在政策支持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经济韧性有望进一步增强。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逐步落地和显效,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加大对关键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等具有长期战略意义的领域。

同时,中国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和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关系的不断深化。总的来看,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不断推出和落地、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以及内需的逐步恢复,不仅有助于中国经济应对当前的内外部挑战,也为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21世纪》:今年国际形势更为复杂,会如何影响我国经济?我国将如何应对?

程实:2024年全球迎来大选之年,主要经济体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显著变化。随着各国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有所调整,地缘政治格局与贸易合作模式将有所改变。新的政治环境为全球经济的合作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也孕育着新的机遇与合作空间。

比如,随着全球经济系统性重置,大类资产轮动再次加速。全球股、债、外汇及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将紧密围绕全球资本流动的特征而发生调整变化。国际金融市场运行的基准环境重置,利率、汇率、风险偏好和估值中枢等关键变量将因此产生深刻的联动反应,影响全球资本流动和资产价格的定价机制。

从美国大选来看,我认为无论哪位候选人当选,预计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基调不会发生根本变化,但也要做好具体的准备。为应对潜在的贸易摩擦,中国应该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同时在重点领域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综合而言,面对外部压力,中国需要兼顾安全与发展。

程实:我认为,在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中国的国际政策仍将“以我为主”,保持政策的稳定性与灵活性,以应对全球资本流动带来的波动风险。

一方面,继续优化经济结构,尤其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快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的政策工具,加强金融风险防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

同时,进一步拓展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加深与新兴市场的经济联系,构建更具弹性的国际经济网络,以增强中国经济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我们对“一带一路”十周年发展的经济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基建的整体条件是在明显上升的。这会带来贸易条件的改善,进而会推动中国和相关共建国家共同的经济增长。

《21世纪》:在目前更为复杂的世界经济竞争中,中国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产业竞争力?

程实:中国传统制造业正逐步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同时向数字信息、绿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大胆创新,这为传统制造带来了高附加值的增长点。

其次,服务业结构调整潜力巨大。当前,中国生活性服务业占总服务业的70%~75%,而与高附加价值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仅占总服务业的25%~30%,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度约为15%。对比美国,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为50%~55%,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度超过50%。我们估算,如果中国能够有效将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中的比重提升20%~30%,服务业整体对GDP的贡献度将直接增长4~5个百分点。因此,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发挥其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增强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最后,通过新业态的场景融合推动供应链一体化。以制造业为例,通过打通内销转出口和出口转内销的渠道,将有效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

《21世纪》:如何看待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的作用?

程实:首先,科技创新通过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为传统产业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转型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生产模式,更为企业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持,提升了决策效率,实现了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科技创新不仅助力传统产业的升级,还催生了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生物科技等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了经济从低附加值的制造模式向高技术含量的模式转型。这种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升了经济抗风险能力,增加了经济发展活力,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最后,科技创新增强了经济韧性和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在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位置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与此同时,创新带来了就业模式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经济注入了新活力。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