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广州银行换帅!接任者李大龙来自农行体系、任期内能否冲击上市?

来源:机构之家

2024-11-05 11:57:00

(原标题:广州银行换帅!接任者李大龙来自农行体系、任期内能否冲击上市?)

【来源:机构之家】

广州银行,即将迎来新掌门人。

根据财联社、新浪财经等媒体报道,广州银行董事长丘斌到龄退休,接任者为李大龙,来自农行体系。

上图为广州银行丘斌

根据公开资料,丘斌出生于1964年10月,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丘斌在中国人民银行任职30年,历任多个职务,包括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计划处干部、综合计划处科长、办公室副主任,肇庆市中心支行行长,广州分行办公室主任,重庆营业管理部副主任,广州分行副行长等等。2017年10月,丘斌加入广州银行,先后担任副董事长、行长等职,并于2020年10月开始担任广州银行董事长。

上图为拟任广州银行董事长李大龙

作为接任者,李大龙出生于1972年,其长期在国有大行工作。2009年9月起,任农行深圳分行支行副行长。2014年2月起,任农行深圳前海分行行长。后出任农行澳门分行副行长。2021年10月,李大龙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的任职资格获核准,同时其还兼任广州市分行行长。

事实上,除李大龙外,广州银行历任董事长中均具有监管背景。例如,上任董事长黄子励,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市分行副处长、行长助理、副行长,并兼任广州市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而首任董事长姚建军,于1993年被选调进入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4月,时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监管二司官员的姚建军和广州分行监管骨干成立了“五人小组”,同年7月,姚建军被正式任命为广州市商业银行(广州银行前身)行长,2004年又获任董事长。

广州银行利润连降三年,收入端也开始下滑

广州银行成立于1996年,最初是在46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基础上组建的广州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7月,更名为广州市商业银行。2009年9月,获准更名为广州银行。截至2023年末,广州银行资产规模达到831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4390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6501亿元,拥有184家开业机构,包括总行1家,分行级机构17家(含信用卡中心)、支行159家、信用卡分中心7家,以及6900余名员工。

作为一家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商行,广州银行近几年业绩呈现出一定压力,除了利润连续下降多年之外,收入端也于2023年开始下滑。

表:广州银行核心业绩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上表展示了广州银行2020年至今主要业绩情况。其中净利润下滑明显,2020年至2023年,该行净利润分别为45亿、41亿、33亿和30亿,已连续下降三年。从2021年开始,三年增速分别为-7.9%、-18.6%和-9.6%。此外,该行拨备前利润在2023年同比下降10.2%至113亿。从收入端来看,在维持多年正增长背景下,2023年也开始转向,同比下降6.7%至160亿。从2020年至2022年来看,实际上收入增速也在回落,分别为11.5%、11.0%和3.6%。

事实上,拐点一旦确认会很容易形成趋势。今年以来广州银行依旧是压力重重。以营业收入来看,前三季度下降12.6%,较2023年降幅进一步扩大。

作为反映股东回报的综合盈利能力ROE指标,从2020年的10.7%下降至2023年的5.8%,几乎是腰斩。

图:广州银行2020年至2023年净息差情况(%)

资料来源:wind

上图展示了广州银行2020年至2023年净息差表现情况,整体呈下滑趋势。净息差水平从2020年的2.27%下降至2023年的1.75%,3年时间下降52BP。

其中广州银行也做出了一些努力,包括负债端管理,但仍难敌资产端利率下滑的冲击。例如,广州银行负债端成本从2.71%下降至2.57%,降幅远不及资产端下滑幅度,后者近几年以来从5.08%下降至4.54%,降幅为54BP。

此外,广州银行也试图通过规模的增量来抵消利息下滑的压力,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以结果来看,2021年至2023年广州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127亿、134亿和118亿,维持了两年正增长(2021年和2022年正增长6.0%、5.7%),意味着以量补价取得了一定成果。不过到了2023年,终究是支撑不住,负增长11.9%,且利息净收入水平直接倒退至2020年的水平。

从手续费表现来看,2020年至2023年分别实现相应收入12.5亿、15.5亿、12.9亿和12.3亿,其中2022年和2023年分别下降16.6%和4.5%,连续两年下滑。广州银行债券投资收益占比持续提升,以扣除手续费收入的非息收入表现来看,该指标在营收中占比从2020年的11.6%提升至2023年的18.6%。

踩雷苏宁、三胞以及多家房企,资本水平下滑

广州银行近几年规模扩张速度逐渐放缓。

表:广州银行规模数据(亿元)

资料来源:wind

上表展示了广州银行近几年规模情况。资产扩张速度从2020年的14.3%下降至2023年的4.8%,再到截止今年三季度的2.7%,增速持续下降。从增量方面来看,2020年至2021年总资产增长近800亿,而2022年至2023年近增长不到400亿,增量也在减少。

负债端方面,增速从2020年的14.9%,逐渐下降至截止今年三季度的2.6%。若以这种形式发展下去,广州银行规模数据距离零增长,甚至未来的缩表也不远了。目前银行大多数仍依赖资产规模驱动盈利,因此规模大幅放缓,往往意味着收入和利润的进一步承压。

从细项结构来看,贷款占比整体提升,截止2023年,该比例为55.9%,较2020年提升4.4个百分点。存款端的吸引力却有所下降,不但其占比从2020年的68.5%下降至2023年的56.5%,而且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其余额同比下降过两次,均下降1.3%,整体表现弱于银行同业。累计来看,2020年至2023年存款仅增加不到300亿,远低于贷款增量(1300亿)。这样的情况,意味着广州银行必须通过更多的市场化负债来填补这方面的缺失。而市场化负债,例如金融债券、同业负债等方式,往往不够稳定,更容易产生利率风险。

除了扩表速度放缓之外,广州银行近几年资产质量压力陡增,且频频踩雷。

图:广州银行2020年至2023年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情况(亿元)

资料来源:wind

由上图可见,广州银近几年行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进入上升的快车道之中。2020年,该行不良贷款仅36亿,到了2023年,已经上涨至93亿,规模扩大接近两倍。逾期类贷款则从58亿上涨至最高210亿,2023年,该数值依旧高居165亿。

在此背景下,公司不良率从2020年的1.10%上涨至2.05%。此外,作为前瞻性指标,关注类贷款比率从1.32%飙升至4.51%。这部分可能转化为坏账的潜在资产,仍需广州银行着力应对和处理,方能减少其在未来的影响。

在不良率整体上升的背后,是广州银行频频踩雷,包括宝能、恒大、鼎源置业、苏宁、雨润、三胞等,且并没完全出清,仍可能对后续产生影响。

广州银行近几年也在不断处理其房产类信贷头寸。2023年,将对公房地产贷款投放占比从压降至12.99%,而个人房贷占比压降至6.97%,均较前几年有所降低。2022年,对公房地产不良贷款高达10.62亿,在2023年下降至1.39亿。个人房贷方面,依旧在不断上升,目前不良贷款高达6.71亿,仍是广州银行重大的困扰。

除了房地产外,信用卡资产压力也在陡增。2021年至2023年,广州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6.0亿元、29.4亿元和42.0亿元,翻倍式增长,不良贷款率上升至4.88%。

鉴于此,广州银行不得不提升拨备水平以应对目前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资产质量风险,贷款拨备率从2.65%上升至3.26%,从而对利润表现产生一定侵蚀。不过,考虑到不良贷款几乎是翻倍增长,拨备覆盖率从242%下降至160%。

图:广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wind

资本水平方面,有所下降,可能进一步影响广州银行后续扩表。截止今年三季度末,广州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07%,较2020年下降1.03个百分点。考虑到广州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后续广州银行可能不得不通过股权融资等方式补充资本,例如定增和IPO。

IPO漫长曲折,且频被监管处罚及用户投诉

对于广州银行而言,IPO是一段旷日引久的长跑,漫长而曲折。

早在2009年,广州银行就已经开始筹备上市事宜,并喊出了“三年上市”的口号。2020年6月,广州银行的上市申请获得证监会受理。2023年3月,因A股市场改革深化,注册制实施,广州银行平移至深交所,其上市申请获得深交所受理。2024年,广州银行继续更新并提交招股说明书,上市状态从“中止”变更成“已受理”。

在此过程中,广州银行多次受到合作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此前,由于普华永道卷入恒大集团财务造假事件,广州银行解聘并聘请天职担任2023年度财务报告的审计机构。然后,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在江西奇信集团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被证监会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由于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被暂停业务,目前广州银行的IPO审核状态更新为“中止”。

广州银行也频频被监管处以大额罚单,体现其内控薄弱和管理漏洞。例如,今年7月,广州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授信额度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信用卡风险监测机制存在缺陷,被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罚没合计350.7万元。去年9月,央行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广州银行因存在7项违法行为被警告并处罚款896.9万元。这些违法行为包括违反金融统计业务管理规定、违反支付结算管理规定、违反货币金银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国库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征信业务管理规定、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违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业务管理规定。

图:黑猫投诉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平台部分截图

除此之外,因涉及暴力催收、高额违约金等,广州银行频频被用户投诉,机构之家梳理发现,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涉及广州银行的投诉近6000条。

整体而言,和此前接任者不同的是,李大龙并没有监管体系的工作经历。其接手的广州银行业绩承压且坏账频发。除此之外,监管处罚和客户投诉也持续伴随。整体下降的核心资本水平或许意味着后续股权融资的迫切性增加,包括定增和IPO。对于不管是业绩、合规性均不够的广州银行而言,目前IPO确实存在一定难度,何况银行业已多年未有A股上市案例,仍需政策窗口期配合。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