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5 11:37:22
(原标题: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修订: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11月4日在京举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草案”)首次提请大会审议。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作草案说明时表示,草案新增“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共8章60条。
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于2002年公布施行,这是22年来科学技术普及法首次修订。
草案规定,“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草案还规定,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
阴和俊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科普事业蓬勃发展,但还存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高质量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科普队伍建设滞后,科普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等问题。
修订草案主要变化体现在新增了“科普活动”和“科普人员”两章,明确了科普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方向、强化科普社会责任、促进科普活动、加强科普队伍建设、强化保障措施等内容。
草案第五条增加规定,“国家把科普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位置。”
现行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以来,对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3年的1.98%提升至2023年的14.14%,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4年的第11位。
需要注意的是,草案所指的“科普活动”不是指实践中举办的具体“活动”,而是指完成科普职能的所有动作的总和。
草案第六条规定,科普工作应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遵守科技伦理规范,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草案细化了各级各类学校的科普责任,强调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加强科学教育,提升师生科学文化素质。
高等学校应当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开设科技相关通识课程,开展科研诚信和科技伦理教育,把科普纳入社会服务职能,提供必要保障。
中小学校应当整合校内、校外资源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完善科学教育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科学兴趣,培养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加强科学启蒙教育,培育、保护好奇心和探索意识。
科技部科技人才交流开发服务中心培训处处长彭春燕指出,草案把科学教育作为科普一项重要内容,明确了各类教育机构的科普责任,将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作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把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贯穿于教育全过程。
2023年5月,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多项科普工作举措。
《意见》要求,各校原则上至少设立1名科技辅导员、至少结对1所具有一定科普功能的机构(馆所、基地、园区、企业等);结合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动各地建设具备科普、体验等多功能的教育基地;各地要突出科普价值引领,聚合科普专家力量,推出家庭科普公开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科普活动。
当前,科学教育开展水平参差不齐。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例,我国已经出版了一大批中小学人工智能教材及教学用书,但这些图书的体例风格千差万别,包括根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新编写的人工智能教材、将人工智能前沿知识通识精简化的科普读物、偏向编程工具使用的活动类图书、将大学人工智能教材简单删减移植到中小学使用的图书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袁中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需要构建良好的生态。既要鼓励中小学教师自主研发课程,也要允许学校购买和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前根据学生基础与兴趣推荐提供合适的内容,课后根据学生素养与技能提升情况优化迭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草案同时强化了科研机构科普责任,强调科研机构应当使科普成为机构运行的重要内容。草案还强化了企业、社会团体科普责任,强调企业应当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如何促进科普活动?草案作出了相关规定,包括支持科普创作、发展科普产业,推动科普公共服务市场化,鼓励兴办科普企业,促进科普与文化、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农业、生态环保等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我国科普事业主要依靠政府主导,全社会科普投入不足,迫切需要健全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
草案明确,国家支持科普产品和服务研究开发,提升科普原创能力,依法保护科普成果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将自身科技资源转化为科普资源,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生产线等科研、生产设施。
“经过多年发展和探索,我国科普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产业化逐步融合,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科普活动。草案围绕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科普产业快速发展、提升科普产业发展的质量、明确企业的科普责任等方面作出规定,有助于推动科普产业发展。”彭春燕说。
青少年使用短视频APP已日渐普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宏艳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短视频帮助人们更便捷快速地获取资讯,自然科学、历史地理、艺术美育、体育健康等各类知识在短视频平台汇聚,短视频已经成为专业科普和大众学习的新工具。
孙宏艳团队开展对面向中小学生的大规模短视频使用调查发现,航天航海、信息技术等科普知识已成为最受未成年人欢迎的短视频内容之一,占比约35.5%。
为了促进科普活动,草案还作出了相关规定,包括加强重点领域科普,明确国家推动新技术、新知识传播与推广;加强科普信息审核监测,对伪科学、反科学等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加强科普工作评估,明确国家完善科普工作评估体系和公民科学素质监测评估体系。
搞好科普,人才是关键。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科普人员达199.67万人,其中超过八成为科普兼职人员。
这意味着,科学家、科技工作者、科技志愿者等群体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科普工作中,我国科普人员队伍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草案新增“科普人员”一章,正是对这一新变化的及时回应。草案围绕建立专业化科普工作人员队伍,鼓励和支持老年科学技术人员积极参与科普工作,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和完善科普相关学科和专业,完善科普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加强科普工作人员能力培训和交流,健全科普人员评价、激励机制,鼓励相关单位建立符合科普特点的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制度作出规定。
草案同时强化了保障措施,增加规定国家完善科普场馆和科普基地建设布局;强调国家建设完善开放、共享的国家科普资源库和科普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普奖项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5
智通财经
2024-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5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