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年内贡献近半数新上市企业 长三角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陈陟 实习记者 黄琴琴

2024-09-13 23:16:00

(原标题:年内贡献近半数新上市企业 长三角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

9月13日,来自安徽蚌埠的中草香料鸣锣敲钟登陆北交所。至此,今年亮相A股的长三角“新面孔”数量来到30家,这一数字占今年登陆A股的上市公司数量接近一半。在IPO放缓的背景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长三角一直是助力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截至9月13日,长三角上市公司数量达到2022家,占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37.78%。这背后,体现的是长三角上市公司近年来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将发展落在实处的所思、所行。

802家上市公司上半年营利双增

截至记者发稿,在长三角区域的三省一市中,浙江省和江苏省的上市公司数量较为接近,分别为708家、692家,上海市和安徽省则分别有444家、178家上市公司。按地级市划分,有五座城市的上市公司数量突破100家,其中杭州和苏州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200家,分别为226家、218家,南京和无锡同以123家并列第三位,宁波则以122家紧随其后。

城市分布情况

从证监会行业分布看,来自制造业的上市公司是长三角的绝对主力,数量达到1477家,占比超过七成。若按申万一级行业划分,机械设备行业上市公司的数量最多,有273家;此外,来自电子、基础化工、医药生物、电力设备、汽车等五个行业的上市公司数量均超过了150家。

今年上半年,2022家长三角上市公司共同交出了一份颇具发展韧劲的营收成绩单——报告期内共计实现营收7.72万亿元,同比微增。具体来看,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上市公司达878家,占比(占区域内上市公司总数比重,下同)为43.42%,其中,有150家上市公司的营收越过百亿元大关;有1237家上市公司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占比为61.18%,其中29家实现翻倍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区域内的“营收王”发生了变化,来自浙江杭州的物产中大反超多年来位居第一的上汽集团,营收领先后者近95亿元。公告显示,物产中大上半年实现营收2941.72亿元,同比增长1.41%。

从盈利角度观察,共有1682家长三角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实现盈利,共计实现归母净利润5869.75亿元。其中,有658家上市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超过1亿元,占比为32.54%;1000家上市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为49.46%,其中239家上市公司实现盈利翻倍增长,有10家上市公司同比增幅超过10倍。

此外,共有802家长三角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双增长。其中,来自江苏苏州的亚翔集成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2023年全年业绩的近90%,公司今年前6个月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均超过200%。

逾2000亿元用于研发

高质量发展,没有旁观者。作为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之一,在推动技术创新和现代经济增长方面,上市公司走在前列。截至9月13日,长三角区域内共有775家来自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上市公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登陆A股的30家长三角“新面孔”全部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

围绕科技创新的探索,长三角上市公司始终奋力向前。在57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近一半(275家)来自长三角,它们的首发募资净额合计达到4413.81亿元。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

突出的数据背后,是对研发投入的持之以恒。今年上半年,长三角2022家上市公司合计花费2053.15亿元用于研发,绝对值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06.72亿元。其中,有404家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在1亿元以上,超过10亿元的有25家;有157家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50%,其中40家公司研发费用实现翻倍增长。按照年度来看,长三角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已经实现了三连增(2021年至2023年)。

研发成果也纷至沓来。截至记者发稿,长三角上市公司的专利权账面价值合计约为262.3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5.97个百分点;共拥有超过37万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3.62万项。

创新成果正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以江苏为例,已经形成包括软件和信息服务(南京)、工程机械(徐州)、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苏州)、物联网(无锡)、新型碳材料(常州)等在内的多个先进制造业集群,背后则聚集了包括徐工机械、药明康德、华润微、国电南瑞、天合光能等在内的一批行业龙头上市公司。

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66%

产业集群的高质量发展,也为长三角上市公司的出海打开了新局面。

截至2024年6月底,长三角地区进出口总值已达7.74万亿元人民币,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5.9%,在全国进出口总值中,占据36.6%的份额。同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这背后,是长三角上市公司不断加快的出海步伐。Wind数据显示,共有1135家长三角上市公司公布了2024年前6个月境外业务收入情况,它们共计实现相关收入9399.8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905.77亿元,同比提升10.66%。

境外业务收入情况

“由于海外TMA(偏苯三酸酐)生产厂家供货不稳定,供应偏紧,海外市场对中国TMA需求增长显著,公司主要产品TMA销售数量及销售单价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幅。”深耕特种精细化工领域的正丹股份,今年上半年营利大幅双增,对于业绩的快速增长,公司归因为出海取得了突破。报告期内,其实现境外业务收入4.15亿元,同比大增87.78%。

在境外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159家上市公司中,来自汽车零部件、光伏设备、半导体等行业的企业数量最多,合计达到35家。在境外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的21家上市公司中,来自江苏的企业最多,有7家,占比33.3%;按行业看,来自光伏设备行业的上市公司最多,有3家。

2024年前6个月,位于安徽合肥的江淮汽车的境外业务收入首度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6.4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0亿元。这背后,是今年上半年,安徽“新三样”产品走俏海外,合计出口超过219亿元,同比增长51.7%。

不难发现,今年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取得不错成绩的上市公司所属行业,正是长三角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而与地域、行业分布数据相呼应的,则是近年来,在长三角区域内以电动载人汽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为主的外贸“新三样”,及其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出口数据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区域外贸增长的新引擎。

161家企业连续十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评估资本市场状况不仅要关注“量”,更要重视“质”,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

2024年8月7日,“ESG中国·长三角企业社会责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会上传递出社会各方对于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情况高度关注的信号。近年来,受到责任投资理念蓬勃兴起、资本市场改革开放、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ESG(环境、社会及治理)概念越来越受到政府、监管机构和各类市场主体的重视,已逐渐成为投资者评估一家企业投资价值的重要参考指标。

据Wind数据,长三角地区共有749家上市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发布了2023年度的社会责任报告及ESG报告(以下统称“社会责任报告”)。从板块及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金融业、信息技术、医药生物等行业在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些行业由于对社会具有广泛影响力且高度重视企业责任,逐渐成为引领ESG实践的核心力量。就公司属性而言,在上述企业中,民营企业达397家,央国企有262家。此外,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其他类型企业的积极参与,进一步丰富了长三角地区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主体类型。

从是否持续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角度观察,央国企成为长三角区域内推动ESG信披发展的中坚力量。按报告年度统计,Wind数据显示,自2014年度以来,共计161家长三角上市公司连续十年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其中包括27家中央国有企业和67家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占比58.4%。以上市最早的市北高新为例,其于今年4月发布的ESG报告显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公司近年来加快发展乡村振兴类公益服务活动,将企业营收配置其中,近三年累计投入372.2万元。

除央国企外,另有47家民营企业也表现出较强的社会责任担当,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其中,豫园股份最早完成社会责任报告向ESG报告的转型,于2020年披露相关情况,梳理了企业低碳、社区扶贫等方面的行动。老板电器、雅戈尔、正泰电器、佐力药业等四家上市民企也紧随其后,于2021年开始发布年度ESG报告,并持续至今。


“韧性”背后更应抓住转型契机

(李斯嘉,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2024年上半年,长三角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交出了一份充满韧性的成绩单,反映出区域经济的深厚基础,以及强大的抗压能力和活力,但在部分领域的发展仍存在不足,亟需通过政府政策和企业自身的双重调整加以应对,从而抓住新兴市场与科技创新的机遇,加速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转型。

一是产业结构单一化风险凸显,亟待多元化转型。目前,长三角上市公司超过70%来自制造业,尤其是机械设备、电子和基础化工领域。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高科技产业的比例相对较低,导致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一定的结构性风险。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在政策扶持方面,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新兴行业的成长;通过鼓励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转型,同时加强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推动传统产业与服务业、高科技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政府还应优化产业规划,提升高附加值产业在区域内的占比,促进产业结构均衡发展。企业则应主动进行跨行业投资,探索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潜力。例如,借助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制造,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全球市场竞争激烈,出口企业面临挑战。2024年上半年,全球产能扩张导致长三角地区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产品价格竞争激烈,企业的盈利空间进一步受到挤压,尤其是国际市场对高端制造和新能源产品的需求有所放缓,这给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

为应对全球市场竞争,政府可以通过优化出口退税政策、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帮助企业提升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此外,政府还应支持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布局,鼓励其通过合作联盟和创新技术,赢得更多市场份额。企业则应通过提高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影响力来提升品牌价值,确保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与此同时,企业应加大在新兴市场的布局力度,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三是研发投入差异显著,科技创新需均衡发展。长三角上市公司的科技创新活跃度存在较大差异,部分企业在高端装备制造和信息技术领域表现突出,而许多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则明显不足。这种不均衡的创新投入,可能会导致区域内企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面临技术落后的风险。

对此,政府应通过研发补贴、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此外,政府还应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与流通。企业应通过加强研发投入,尤其是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借助外部资源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这样既可以增强企业自身的创新实力,也能确保企业在市场变化中具备长期竞争力。


记者 陈陟 实习记者 黄琴琴

实习生 陈敏慧 韦婉茜

大众证券报

2024-09-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