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南银理财:理财行业整体规模逐步提升,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14:35:56

(原标题:南银理财:理财行业整体规模逐步提升,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编者按:

2019年5月,首批理财公司成立,意味着理财业务公司制改革正式拉开序幕。截至2023年末,已有32家理财公司获批,理财公司队伍的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特色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成立5年以来,理财公司坚持人民至上,回归本源,洁净起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布局产品体系建设,丰富创新产品线,持续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理财业务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开启了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在理财公司成立5周年之际,南财理财通、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发起“理财公司五周年发展特别报道”活动,回首理财业务发展的心路历程,探寻理财行业转型重构中的发展经验,展望理财公司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作为江苏省内首批获准开业的城商系理财子公司之一,南银理财成立以来,秉持为民初心,坚持合规经营,聚力守正创新,在顺应行业变革中走出了稳健、特色的发展之路,综合实力在城商系理财公司中位居前列。站在行业发展的新起点,如何看待理财行业的发展阶段、机遇、挑战和趋势,本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专访了南银理财相关负责人。


南财理财通:资管新规发布六周年、首家理财公司成立五周年以来,银行理财市场取得了哪些新进展?有哪些新变化和新特点?您有何思考和感悟?

南银理财:资管新规实现了对银行理财行业的重塑,在经历过渡期的探索和全面净值化的转型后,银行理财行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一是理财公司成为主流,行业发展更加健康。经历了资管新规的过渡整改,理财业务实现了平稳转型,理财公司也实现了洁净起步,并快速成长为银行理财市场的主体,理财行业步入了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轨道,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全市场的比重已达83.85%,并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

二是坚持合规创新探索,产品供给更加丰富。理财产品的运作形态、期限、策略不断丰富完善,有效满足了投资者多元化的需求,同时理财公司还积极创设绿色低碳、专精特新等服务实体领域的主题产品,以及服务于养老需求的分红型产品等,为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是强化绝对收益理念,投资风格更加稳健。截至2023年末,理财投资债券类资产占比56.6%,较2018年末提升3.3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占比92.8%,呈现稳步提升的态势。理财投资运作更加注重产品风险与收益的匹配、产品久期与资产久期的匹配,注重加强产品净值回撤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整体运作更加稳健。

四是积极拓展他行代销,渠道结构更加均衡。目前,理财代销整体以母行为主、他行和直销渠道为辅,同时理财公司正在加大行外代销的拓展力度,以期服务更多客户,提升市场份额。截至2023年末,理财公司母行渠道代销理财占比约72%,较年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反映出对母行单一渠道的依赖度在下降,他行渠道占比的提升也增强了理财公司整体负债的稳定性。

经历了持续的探索、改革和创新,理财公司的发展定位也愈发清晰。总体来看,银行理财的投资门槛低、产品费率低、收益稳健低波,较好解决了广大投资者对于财富稳健增值的刚性需求,具有明显的普惠特征。理财公司需要坚守普惠金融的发展定位,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一是增强投研核心能力。在当前债券绝对收益行至历史低位的背景下,理财公司需基于绝对收益理念,持续拓宽投资边界,提升资产组织能力、大类资产配置能力、波段交易能力,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努力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二是增强产品发行创设能力。坚持将市场研判、客户需求分析与产品发行创设相结合,聚焦对客户的价值创造,克服同质化竞争挑战,积极探索特色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三是增强渠道经营能力。从代销渠道拓展向渠道经营转变,建立针对不同渠道的差异化合作模式,加强合作粘性,搭建更加广泛的业务合作生态圈。

四是增强科技支撑能力。聚焦客户经营、产品迭代、投资研究和管理提升等重点业务场景,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客户服务和经营运行质效。

顺应行业新阶段新特征,南银理财积极进取、精耕细作,匠心打造“瑞”系列产品品牌,构建了涵盖多种运作模式和期限类型的丰富产品体系,统筹推进母行和行外代销渠道建设,与超百家机构建立代销合作关系,以“值得每一分托付”的专业致力为为客户创造稳健的投资回报,成立以来累计服务城乡居民超500万户,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350亿元。

南财理财通:站在当前时点,您认为银行理财市场还面临着哪些新机遇和新挑战?未来会有哪些新趋势?

南银理财:机遇方面:一是居民资产结构调整带来增量机会。我国居民财富中金融资产的占比整体不高,未来居民在资产配置上有从非金融资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趋势,财富管理市场将迎来持续扩容。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未来10年,中国个人金融资产将保持9%的年复合增长,到2032年中国个人财富管理市场规模将达到514万亿元。

二是存款降息提升了理财的性价比和吸引力。在存贷利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加强存款成本控制,存款定价趋于下行,理财较银行存款仍维持较好的比价效应,吸引部分存款资金流向理财。

三是养老理财有望成为理财新的增长点。金融“五篇大文章”进一步提升了养老金融的重要性,根据相关机构测算,预计至2030年,中国养老金规模接近人民币42万亿元,其中二、三支柱合计占比有望提升至70%,带来约19万亿元资金净流入。未来随着养老金融的发展和养老金制度的推广,理财公司在养老金融领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挑战方面:一是投资者对净值化理财产品的认知仍有待进一步深化。银行理财客户低风险偏好特征与全面净值化下理财产品净值波动的矛盾仍然存在,客户对于净值化的理解仍较为欠缺,理财公司在做好产品净值回撤管理的同时,还需强化销售的适当性管理,并通过加强客户陪伴、完善投教体系等手段,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二是面临合意资产荒。今年以来,10年国债利率从年初的2.56%最低下行至2.23%,3年AA+中票利率从2.85%最低下行到2.33%,达到历史低位。理财传统优势领域的固收类资产性价比在下降,叠加理财在权益、商品、另类等资产上的投资能力仍需积累,产品收益中枢下行的压力较大。

三是理财产品多元化发展仍任重道远。理财行业一边服务于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边服务于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多资产、多元化的产品布局能够更好服务于的不同类型、不同偏好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通过更多元的投资工具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目前全市场理财客户风险偏好仍低,截至2023年末,R1和R2风险的理财产品占比约92.8%,中高风险等级产品占比偏低。展望未来,理财公司需在考量客户需求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身投研能力和产品创设能力,通过优秀的产品表现,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布局。

结合理财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未来可能的一些趋势值得关注:一是理财行业整体规模逐步提升。随着银行理财品牌形象的重塑,投资者信心正在重新回归,叠加居民金融财富增长、理财对存款的比价效应等因素影响,理财市场规模有望稳步增长。

二是更加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理财公司将通过大类资产配置和创新产品服务,强化对重点领域、行业的支持,为实体经济持续注入金融活水。

三是行业马太效应仍将持续。理财公司将继续分化,头部的理财公司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未来有一定规模优势、投资能力优异、产品收益稳健、渠道拓展有力、客户服务能力突出的理财公司,有望脱颖而出。

四是产品迭代创新的步伐将加快。理财公司基于客户需求和自身资源禀赋,将会对现有产品体系进行持续的迭代升级,为投资者提供更丰富的产品货架和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