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政企两年周周见,湖州IP如何再升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1 19:26:40

(原标题:政企两年周周见,湖州IP如何再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实习记者陈归辞 记者孙燕 湖州报道

6月19日,周三,浙江省湖州市领导班子和企业家们再次聚在一起,展开面对面的交流。

政府和企业密集交流早已不是新鲜事。作为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拓展沟通渠道和方式,致力于通过加强政府服务能力和本地优势,招引合适企业并以产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其中,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成为不少长三角地方政府的选择。但是,政企是否一直能做到坦诚?实际效果到底如何?

我们关注的是,形式主义如何避免、让交流真正落在实处、让问题真正能被解决?

湖州用两年的时间和企业家们完成了“周周见”约定。湖州市委书记陈浩说:“周三恳谈会,做虚了是形式主义,做实了是生产力,做久了是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两年来通过市区县联动,湖州的政企恳谈会已经召开了714场,其中市级90场、区县624场;累计收集交办问题6911个。借助恳谈会,蜂巢能源科技解决了供热价格的问题,浙江三时纪新材料引进了1名外籍技术专家,深圳宝莱高新90亿项目落地南浔……

坚守了2年的见面会也在寻求变化,如今,湖州在通过“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期待能以“企业最有感”为价值取向,把产业链“一类事”作为重中之重,勇于开拓增值服务新蓝海,刀刃向内推动变革性重塑,在双向奔赴中形成正反馈正循环。

在政企恳谈会2周年之际,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上海新闻中心主任王芳艳在此次会上作为第三方专家建议,接下来湖州要充分利用沪苏湖铁路年底通车的交通优势,加强与苏州、杭州和上海等城市的融合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此外,她表示,湖州“绿水青山”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后续建议湖州将生态和产业的发展联动起来,进一步传播湖州的产业IP,从而使更多优秀的外部企业能够透过城市的品牌认识湖州、来到湖州。

两年来的“不变”与“变”

湖州推出恳谈会常态化机制始于2022年6月8日,政企之间“周三见”的“约定”已走过了两年。

每到周三,8-10名企业家便会受邀参加恳谈会,由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轮流上阵主持,认真倾听企业家们提出的问题、诉求、意见与建议,帮助企业破解发展所遇的难点与堵点。

两年来,“周三见”有效地沟通与接续起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在这其中,不变的是湖州对企业家的重视。

据观察,湖州的特别之一在于,其见面会规格和频率之高。政企恳谈会一直以来都是由市县两级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领衔,以每周一次的频率召开,对于存在的问题,要通过“主题+问题”“报名+点名”“见面+书面”的形式和“2天内交办、2周内办理回复、100%回访追效”机制。

“不变”的理念、规格、频率和形式,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搭建出稳定的渠道。反过来对于企业,也是信任不断建立的过程。

作为从粤港澳大湾区走向长三角的企业代表,深圳莱宝高新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葆华直言:“我们落户地的湖州市南浔区,从注册开始就给了我们‘保姆式’的服务。”比如,项目落地南浔的过程中,南浔区生态环境局多次帮助公司在环评审批中向上对接;南浔区重点办协助指导项目厂房改造提升和新建模组车间的建设工作,使项目得以快速推进。

政企恳谈会走过两个年头,从解决企业的特殊问题转向更为一般的共性问题,成为恳谈会“迭代升级”的方向。

在一次恳谈会上,孔辉汽车建议由政府定期组织本市汽车行业交流会,推动当地产业链上下游相互了解、促进合作。该问题提交涉企问题闭环解决机制后,湖州市经信局第一时间组织相关产业供需对接。随后,申科生物、中蓝新能源等企业也反映希望政府支持生物医药、锂电池等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在解决个性需求基础上,相关部门将此作为共性问题,专门研究出台了《新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动沟通机制》,从制度机制层面常态长效解决了这一共性问题。据悉,目前已组织举办行业峰会、链群配对活动等22场次。 

今年4月24日,湖州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就政企恳谈会上的两个高频共性问题——“当前涉企政策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和“企业技术人员招引难”开展了专题询问,对市经信局和市人力社保局两个部门对这两个问题的破解情况进行监督问效,努力在专题询问的过程中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推动相关部门更好执行落实决策部署。

谈及政企恳谈会的意义,湖州市委书记陈浩以“医生拿出听诊器为患者听诊”故事作比喻:听诊器虽未必如现如今许多医疗设备那般先进,但却是连通医生与患者心灵的有效方式;政企恳谈会也是如此,政府面对面触摸和倾听企业的心跳和心灵,带给企业的是稳定的预期与持续的信心。

如何用政府的“听诊器”倾听到不同企业真实的心跳,如何从中准确识别出共性问题,并以共性问题为抓手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产业发展、政府与企业共振的新脉动,是湖州正在深入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政务服务要增值

经过两年的实践,湖州政企交流和服务的内容也在迭代。

本次政企周三恳谈会的主题是“纵深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

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概括而言,是指在基本政务服务基础上,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提供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政策、人才、金融、科创、公共设施等各类精准化、个性化、衍生化服务。它旨在推动政务服务从便捷服务到增值服务迭代升级,提升政府服务力,推动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浙江先后实施“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数字化改革等重大改革。2023年年初,浙江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成为其中“关键一招”。

落地到湖州,据湖州市委改革办(市委生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黄骆意介绍,湖州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思路包括“三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假设一家企业要去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办事,它既可以把自己想要办的事情办好,还可以从政府提供的增值服务中办成自己没想到、但后面还是要办的事情;第二个场景是假设一家企业有问题要反映,政府第一时间能介入,高效闭环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对类似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整改,确保不再发生同类问题;第三个场景是假设一家企业要享受政策或寻求更大发展,企业不用自己去研究繁琐的政策,而是由政府通过数字赋能手段,用政策计算器向企业推送惠企政策,实现直达快享。

围绕这三个场景的增值化政务服务,给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带来了各类更为便捷、高效、一体融合的服务,刷新了企业的体验。

例如,市场监管部门首创的“创业第一见面人”模式,将政务服务的环节延伸至创业全周期,切实地帮助了初创企业的创立与成长,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创业难题1201个。湖州梦缘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鲍丽莉称市场监管部门是自己创业之路上的“娘家人”,无论是从个体经营向企业的转型,还是在企业遭遇发展瓶颈后的再转型升级,打造出柴火特色土灶餐厅,融合多种乡村场景吸引消费者前来休闲消费,都离不开市场监管部门的支持、帮助和指导。

湖州IP亟待进一步升级

今年底,沪苏湖铁路即将开通运行,极大地缩短了上海、苏州、湖州三地交流的时间成本。这对于充分发挥湖州的区位优势,联动和承接沪苏两省份的产业合作带来新的机遇。

在本次恳谈会上,点评代表上海市湖州商会会长杨震华肯定了湖州在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打造营商环境上的务实、专业和有为,并提出几点建议。人才方面,他建议湖州加强与上海等地的人才交流合作,并建议湖州在注重吸引高层人才的同时也加强对配套人才、中层管理人才的重视,在梯队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方面有更多政策上的跟进。产业方面,他建议湖州加强文旅产业的品牌化发展;此外,建议湖州明确产业的定位,突出产业的集聚。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上海新闻中心主任王芳艳则进一步建议湖州充分利用沪苏湖铁路年底通车的交通优势,加强与苏州、杭州和上海等城市的融合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此外,她表示,湖州绿水青山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后续建议湖州将生态和产业的发展联动起来,进一步传播湖州的产业IP,从而使更多优秀的外部企业能够透过城市的品牌认识湖州、来到湖州。

陈浩表示,接下来,湖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将在五个方向重点发力:以“企业最有感”为价值取向,把产业链“一类事”作为重中之重,勇于开拓增值服务新蓝海,刀刃向内推动变革性重塑,在双向奔赴中形成正反馈正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6-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