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e公司观察】大模型价格战或加速产业挤泡沫和企业淘汰赛

来源:证券时报网

2024-05-27 21:26:00

(原标题:【e公司观察】大模型价格战或加速产业挤泡沫和企业淘汰赛)

市场或许不会料到,今年的6.18打折季,最先是从大模型价格战开始的,且国内大模型头部玩家全部入战。

除去相对小的平台和产品,字节豆包大模型由以分计价的时段进入到了以厘计价的区间,鸣响了价格战号角。阿里云通义千问多款大模型大幅降价,火速跟进;百度文心大模型两款主力大模型ERNIE Speed和ERNIE Lite则火速免费;一直到科大讯飞星火Lite API永久免费开放,以及腾讯混元-lite模型API价格从0.008元/千tokens全面免费,大模型的集体疯狂降价内卷之路,让人目不暇接。

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这轮大模型的降价甚至免费,都是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下,如同连珠炮般密集发生的,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

其一,这场价格战来得突然,降价及免费的后来者,都有对首发者正面反击的意味。

其二,不少免费产品的推出,都是立刻、马上,比早、比狠的意味浓厚,这表明价格战汹涌,甚至已经无法给互联网和云平台留足更多考虑时间。

对大模型而言,这种价格战的标志性意义深远。它说明,大模型由最开始的卷发布速度、参数规模,到如今卷应用性能、卷市场价格,迭代和变化的外延不断扩大。

这是符合AI发展规律的。最初大模型概念在中国爆火时,没有真实案例落地,参数、发布时间等自然就会成为重要衡量指标。随着技术的成熟,模型结构的优化、训练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等考量标准,自然会提升日程。

再进一步演进,开发者在大模型API的基础上,通过投喂数据、微调等方式优化,成为很多大模型厂商的变现模式。在推理成本快速降低的基础上,大模型API降价需要吸引一些开发者低成本尝试AI应用,这对抢占市场、激活市场有积极意义。

倘若放在更多产业发展镜像中观察,市场对这种“价格战”模式并不陌生。以互联网产业为例,价格战便“常打常新”。无论是高德、美团围剿滴滴,导致滴滴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网约车之战,还是此前摩拜和ofo的烧钱大战最终导致主力玩家出局,抑或是包括团购、电商、O2O到新茶饮在内的诸多赛道,一个个新兴领域成为风口的同时,价格战阴霾都始终悬顶,几乎成为这些产业演进的必经阶段。

价格战要想不演化为恶性竞争,有若干关键环节必须把握。其一,要保证大模型性能和持续迭代不受影响,其二,各玩家重新考虑自身的定价策略、以及更系统的成本优化,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普及和应用落地。

无论是字节跳动的谭待,还是阿里云的刘伟光,对本轮大幅降价的解读,都指向了加速AI应用的爆发。但这或许只是利于自身业务拓展的视角之一而已。倘若从整个产业考量,大模型价格战,从中观产业来看,大概率会指向挤泡沫;而从微观参与主体来看,则可能加速淘汰赛。

去年开始,大模型太火太热,良莠不齐的企业相互竞争,共同吹大了AI泡沫。而价格战则会冷却这个产业泡沫。在一轮或几轮大规模降价后,行业重新洗牌可以预期,效率不高的玩家将被挤出市场。

大模型的价格战之所以能打起来,还与各家技术路径难以拉开差距密切相关。当大模型性能、价格都趋向同质化,性能难以甩开差距后,就与泡沫的资本属性不再适配,以价格战模式来决出胜负,符合产业演进规律。

而从中长期来看,中国AI产业,大概率不需要此前市场预期的“千模大战”,一方面,根本没有必要每个公司都去训模型;另一方面,对于暂不具备规模效应的小厂来说,相较于大模型产业内的头部企业而言,其生存空间本就有限,又加上成本压力和价格战双重夹击,大概率将要体验一场大浪淘沙的残酷竞争。

按照产业逻辑推衍,一旦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有望加速大模型竞逐“终局”的到来。终局为何虽然尚不得知,但比如价格战会否牵引“百模大战”向与“数家代工厂-多元应用商”的类似芯片的产业模式演进,值得关注。

证券时报网

2024-06-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4-06-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