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充电宝召回余波渐消,安克创新等待市场重塑共识

来源:估值之家

2025-11-26 10:33:09

(原标题:充电宝召回余波渐消,安克创新等待市场重塑共识)

自半年报披露以来,安克创新(300866.SZ)的股价便步入下行通道,三个月的漫长回撤已累计跌去40%,股价最低位时几乎吞噬了年初以来的全部涨幅。这一轮调整不仅反映了公司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也体现了市场对消费电子和出海板块整体景气度的担忧。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股价与创业板指数趋势对比,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然而,近期市场表现出现了值得关注的微妙变化。在上周大盘深度回调的悲观环境中,安克创新的走势相对独立,下跌动能明显减弱,显示出较强的抗跌性。进入本周,随着市场情绪回暖,它更能顺应大势展开技术性反弹,初步呈现企稳迹象。

市场流动性指标显示,本月以来安克创新交投较清淡,成交量与换手率多数时间处于低位。这一“地量”现象揭示了多空力量的重新平衡:尽管买方力量仍未大举入场,但卖方力量的衰竭同样明显,市场正通过时间换空间的方式消化分歧。

就估值层面而言,公司股价的运行逻辑可能正在发生转变。在前期的“杀估值”阶段,市场对公司面临的种种利空进行了集中反应:从充电宝召回事件到贸易摩擦担忧,从业绩增速放缓到行业竞争加剧,这些负面因素都在股价的持续下跌中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定价。

随着股价逐步探明底部区域,市场的关注点正在悄然转变,从单纯的利空消化转向对新平衡点的寻找,这或许意味着公司股价正在进入“磨底”阶段。

安克创新的利空演绎到哪里了?

2025年,对于曾被誉为“出海品牌标杆”的安克创新而言,无疑是其上市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之年。股价的长期阴跌与市场人气的涣散,共同勾勒出这家消费电子明星企业的至暗时刻。从波及全球的充电宝大规模召回,到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多重利空因素交织叠加,迫使市场重新审视其高增长叙事背后的确定性与韧性。

今年困扰安克创新的核心事件,始于其上游电芯供应商安普瑞斯私自变更核心材料所引发的行业性3C认证危机。这一“质量地震”迅速传导至下游,最终演变为一场全球范围的被动召回:在中国、美国、日本市场分别召回71.3万、115.8万和41.6万台充电宝,造成了数亿元级别的直接损失。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关于主动召回部分批次基础款移动电源的公告,数据来源于安克创新官网

这一事件不是单个企业的问题,而是充电宝行业的系统性供应链风险。品牌方对核心零部件生产工艺变更缺乏有效监控的“黑盒”操作,让终端品牌商不得不承担巨大的产品质量与声誉风险。

从财务数据来看,充电宝召回事件对安克创新的财务冲击是直接且显著的。2025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公司营收虽仍有20%的增长,但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2.92%,利润下滑速度明显快于收入。这被市场广泛解读为一个可能的“从高增长切换到低增长的拐点”信号。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扣非归母净利润及增速,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具体而言,前三季度安克创新资产减值损失达2.90亿元,同比大增73.10%,主要即源于召回产品的存货减值。同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从去年同期的16.51亿元急剧恶化至今年前三季度的-8.65亿元。现金流的告负,不仅反映了事件的直接财务成本,也引发了市场对其短期营运资金压力的担忧。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数据来源于同花顺

所幸,安克创新的危机处理展现出其作为成熟企业的执行力。截至三季度末,召回计划已完成四分之三,进入收尾阶段。更重要的是,公司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危机处理层面,而是致力于推动供应链的“治本之策”。通过自建实验室、实施全流程数据监控、与龙头供应商ATL建立战略合作等一系列举措,公司正在从根本上重塑品控体系。

从单个危机公关事件看,充电宝召回已近尾声,短期成本也大部分体现在三季报中。然而,对于一家以“高质量”为核心品牌价值的出海企业而言,此次事件对消费者信任,尤其是其基本盘海外市场信任的损害,是一个需要更长时间去修复的长期隐忧。

如今,产品危机最猛烈的风暴似乎暂告段落。但安克创新面临的另一个长期挑战却愈发清晰。国际贸易环境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正成为公司全球化战略中必须直面的系统性风险。

安克创新的营收结构高度依赖海外市场,其中2024年美国市场贡献45.39%、欧洲市场36.87%、日本市场14.05%,这三个地区构成了公司业务的绝对主力。

今年以来,全球关税政策的调整已成为其常态化的经营背景。为应对这一挑战,安克创新推动了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在越南、墨西哥等地设立生产基地的举措已初见成效,2025年前三季度关税相关成本同比减少约0.8亿元。

然而,这种柔性供应链布局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为应对潜在的供应链中断和关税波动,公司三季度存货较去年年底大幅增加90%,占流动资产比例高达38.5%,是货币资金的2.37倍。这意味着大量资金被占用在存货上,对公司的营运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更为深远的挑战在于,随着公司多元化战略的推进和国际政策愈发区域多变,每一个新拓展的品类都可能面临新的贸易壁垒。11月19日,欧盟对中国割草机器人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为安克创新敲响了新的警钟。其旗下Eufy品牌刚在2025年重新切入这一高增长赛道,并在德国市场取得初步成绩,就遭遇了这样的贸易障碍。若调查最终裁定征收反倾销税,将直接打击这一新兴业务的盈利能力和市场拓展步伐。

图片说明:欧美对中国割草机器人发起反倾销调查,数据来源于中国机电商会

这一案例清晰地表明,安克创新在未来开拓任何高增长品类时,都可能面临类似的非市场因素干扰。这种系统性风险,将成为公司多元化战略实施过程中必须持续应对的挑战。

开拓的代价同样显现在财务报表上。安克创新创下新高的研发费用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达9.26%),是其必须支付的“技术溢价”;而同步增长的销售与平台手续费(财务费用同比增长181.55%),则是无法回避的“流量与渠道溢价”。这些成本共同构成了当下出海业务不可逃避的现实成本。

流动性危机与贸易壁垒促使公司加快启动赴港上市进程以寻求资本缓冲。11月12日,安克创新发布了关于赴港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信息来源于公告

在当前局面下,安克创新面临的已非孤立危机,而是一种“新常态”。其短期风险控制能力已通过充电宝召回事件得到验证,但长期盈利能力正持续承受地缘政治与战略投入的双重考验。

估值低位,等待市场共识的重塑

在挑战与压力之下,安克创新的转型努力与新业务突破同样值得关注。

安克创新从最初的充电配件起步,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覆盖智能用电、智能家居自动化和智能影音三大方向的智能硬件公司,早已突破了市场对其“充电宝公司”的单一认知。2024年,公司小充业务收入规模达96.5亿元,同比增长28%,营收占比不足四成。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的品牌与产品矩阵,数据来源于公告

在储能领域,安克创新的布局和成果令人瞩目。早在2015年,公司就前瞻性地涉足储能市场,推出首款便携式电站产品。经过近十年的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公司储能业务在2024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全年实现营收30.20亿元,同比增长184.00%,营收占比超过12%。其中,阳台储能产品销售额位居全球第一,充分证明了公司的产品实力和市场地位。

进入2025年,安克储能产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9月推出的最新款阳台储能产品Anker SOLIX Solarbank 3 Pro,开卖首日即刷新行业记录,累计销售额达到去年同期新品的5倍。这一表现不仅展示了公司储能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力,更印证了公司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战略眼光。

除了储能产品,公司在其他创新业务领域同样展现出强大实力。今年4月底,安克创新推出的首款消费级3D纹理UV打印机登陆海外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线不到12小时即获得超千万美元的众筹金额。这样的市场反响,充分证明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从估值角度看,安克创新经历了一场深刻的价值重估。上市初期,公司估值(市盈率TTM)曾一度达到50倍以上的高位,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和市场认知深化,估值逐步回归理性。近三年,公司估值中枢在25倍左右,当前21倍的估值水平明显低于历史中枢。与可比公司对比,安克创新的估值差距也正在拉大。

图片说明:安克创新与绿联科技市盈率(TTM)趋势对比

假设明年公司业绩保持20%增速,对应归母净利润3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估值仅为17.8倍。对于一家多元化和具备长期增长能力的消费电子出海企业而言,这样的估值水平已经进入了具有吸引力的区间。

此前投资者在极大不确定性环境下对安克创新的各种预期感到失望,这种情绪的修复需要时间。随着股价跌势放缓,安克创新正式进入关键的观察期。

在当前的磨底期,市场对安克创新的质疑与期待并存。质疑者看到的是公司面临的短期困境和系统性挑战,期待者看到的是公司长期积累的核心能力和战略价值。这种认知的分歧,恰恰为未来的价值发现留下了空间。

要真正实现价值的重估,市场仍在等待一个明确的催化剂。这个催化剂可能来自多个维度:或许是新一轮财报中业绩拐点的确认,证明公司已经走出困难时期;可能是新业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展现出成为第二增长曲线的潜力;或者是公司在供应链优化方面取得实质性成效,能够有效提升盈利质量;又或者是国际贸易环境出现边际改善,为公司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条件。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