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从破产摩企到“AI+车”,千里科技刚奔向港股就遭股东减持?

来源:投资时报

媒体

2025-11-25 15:15:22

(原标题:从破产摩企到“AI+车”,千里科技刚奔向港股就遭股东减持?)

编者按:拆解企业招股、估值、上市表现,以专业视角记录资本脉动。投资时间网携手标点财经联袂锻造“解码港股IPO”特别策划,深度探寻每一次资本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逻辑,敬请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作为1992年起步的民营造车企业,力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力帆科技,601777.SH)以摩托车发动机生产起家,2010年登陆上交所成为“民营汽车第一股”。公司旗下力帆摩托曾家喻户晓,但因汽车及摩托车产业结构转型、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内部管理问题,逐步陷入经营困境。最终,这家曾经的行业标杆企业于2020年走向破产重整。

不过,力帆科技破产重整却迎来关键转折,吉利汽车(0175.HK)实控人李书福旗下的吉利系及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双双出手。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2020年力帆科技破产重整时,主要投资人为满江红基金及重庆江河汇。其中,满江红基金由满江红企管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两江基金管理和吉利科技分别持有满江红企管51%和49%股权。2024年7月,印奇则通过旗下重庆江河顺遂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河顺遂)收购了力帆科技19.91%股份,并于四个月后奇正式出任力帆科技公司董事长。

此后,力帆科技开启全面转型,在保留摩托车基本盘的基础上,整车业务推出新品牌“睿蓝”,主打新能源汽车,同步销售燃油车。同时,进一步引入AI概念,向“AI+车”战略转型,并于今年2月更名为重庆千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千里科技)。

有了这些铺垫,2025年6月,重庆江河启兴与吉利汽车旗下吉润汽车、旷视科技旗下智驾公司迈驰智行、路特斯一起成立了千里智驾。作为千里智驾的实际控制公司,千里科技的智能驾驶业务也正式启航。

在新能源车企掀起赴港上市热潮之际,带着“制造+AI”双轮驱动的故事,千里科技于不久前向港交所递表。由于转型时间过短,公司尚未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Robotaxi等技术解决方案获得收入。它的智驾故事能打动港股投资者吗?

千里科技收入构成(元、%)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及2025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千里科技分别实现营收86.27亿元、66.98亿元、69.64亿元和41.49亿元,整体呈下滑趋势;实现净利润1.7亿元、-2.62亿元、-3.29亿元和-1.16亿元,自2023年由盈转亏后,亏损持续扩大。公司新近披露的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已亏损1.78亿元。需要指出的是,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获得的政府补助高达1.7亿元,即便这样,也未能弥补当期亏损。

亏损背后,转型中的研发投入影响颇大。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89.3%至4.07亿元,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同比增长60%至2.88亿元,已超过2023年全年的2.15亿元水平。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2025年上半年研发开支的增长主要是因为开发新解决方案组合所致,2023年和2024年研发开支的增长,主要由于开发新车型所致。

转型不易,在这一过程中,吉利系给与了千里科技相当多的支持,其不仅与千里科技共同造车,还是千里科技最大的客户及供应商。招股书显示,吉利系为千里科技提供整车、整车成套件及核心零部件,报告期各期,千里科技从吉利系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0.22亿元、33.87亿元、19.63亿元和10.49亿元,占同期总采购额的比例分别达50.4%、50.1%、29.3%和29.7%。同时,千里科技来自吉利系的收入分别为34.23亿元、22.49亿元、21.44亿元和13.78亿元,占总收入比重均在30%以上。

千里科技特意在招股书中强调,经公司董事确认,公司与吉利系之间的销售与采购并非互为条件、相互关联或被视为一项交易,而是按合理公平的定价条款以公平基准进行磋商。

另一方面,在千里科技官宣赴港上市后的11月中旬,上任刚满一年的董事长印奇和未满一年的副董事长鲍毅,则通过实际控制的重庆江河汇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河汇)抛出一份减持计划。未来三个月内,其拟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不超过2%的股份,以披露日11月17日的收盘股价计算,减持股份对应市值超过10亿元。

从此次减持人的身份来看,两人既是公司核心高管,又是第二大股东代表。千里科技方面表示,本次减持是公司股东江河汇出于引入潜在优质投资人的考虑自主决定,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千里科技此番港股上市能否成功?

江河汇基本情况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

 

投时关键词:千里科技(601777.SH)|吉利汽车(0175.HK)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