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港股研究社
2025-11-15 21:24:12
(原标题:“多极引擎”撬动千亿市场 大麦娱乐构建现实娱乐新生态)
在“快乐消费”成为经济新引擎的当下,热度持续攀升的现实娱乐生态吸引着市场的关注。
11月13日,大麦娱乐公布了2025/26财年中期业绩,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双双增长的答卷。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收入同比增长33%至40.47亿元(人民币,下同),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54%至5.20亿元。
图源:大麦娱乐
增长数字的背后,是科技与文化碰撞出的花火。从收入构成来看,在“娱乐+AI”战略下,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IP衍生业务成为推动大麦娱乐增长的双引擎。内容、技术与IP进一步融合,一个围绕现实娱乐场景、触达用户需求的新型文化消费生态加速成形。
这个持续壮大的现实娱乐生态,也许是文娱行业未来十年的新答案。
用户规模突破3亿,大麦增长结构性转变
在体验经济全面进入主流的当下,用户对文娱内容的期待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从过去的“观看”,到如今的“参与、沉浸与社交”,线下娱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场景,而是逐渐成为年轻人身份表达与情绪寄托的生活方式。据虎鲸文娱集团发布的国庆文娱消费报告显示,在反映消费趋势的国庆黄金周,线下演出观演人次同比增长近四成。大麦娱乐刚刚发布的中期业绩进一步验证了这股浪潮的涌现,行业已经进入一个规模化扩张与内容品质提升的黄金周期。报告期内,大麦娱乐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达到13.39亿元,同比增长15%。
这是大麦娱乐过去多年持续布局后所形成的生态厚度的集中释放。
如果从底层结构观察,大麦娱乐的竞争力首先建立在稳固且高度成熟的票务基本盘之上。财报显示,大麦平台交易总额(GMV)稳中有升,持续领跑行业;现场服务规模及效率不断攀升,期内服务2500余场大型演出,服务场次同比增长19%。在演出供给高度密集的当下,稳定而可靠的票务服务已经成为所有演出方都无法忽视的基础设施,这种“看似朴素但不可替代”的基本盘,是大麦娱乐能够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基石。
依托于票务体系上的优势,大麦平台用户规模已突破3亿。数亿用户本身就说明,中国的线下娱乐消费需求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而大麦APP在今年的全面升级则让这一增长更具确定性。通过AI技术的深度介入,平台构建起“快、全、准、近”的现实娱乐消费服务体系,不仅提升了购票体验,也拓展了消费范围。当覆盖超过12000家影院、20000个场馆与10万多个景点项目之后,大麦APP无疑已成长为了全品类一站式娱乐票务平台。这种平台化能力也让大麦更像是中国版,甚至是生态规模更大的Live Nation。Live Nation能成为千亿级市值的全球线下娱乐巨头,就是构建了从内容、票务到场馆的闭环体系。
而大麦演出以票务为核心引擎,叠加了更强的技术能力,去放大现实娱乐的产业价值,甚至向上游供给源头发力,用优质供给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报告期内,大麦演出旗下六大内容厂牌协同发力,使公司能够保持从头部演出到普惠型项目的多层次供给,《2025阿那亚·虾米音乐节》《易烊千玺2025演唱会「礐峃」》等头部项目的成功扩大了品牌号召力。也正是基于持续不断的优质内容的输出,推动现场娱乐内容收入在上半财年实现超过50%的同比增速。
图:2025阿那亚·虾米音乐节
从内容生产到票务体系、技术体系形成反哺关系时,平台就进入了类似“正循环”的增长阶段,这种增长并不会随着单一项目或单一周期的波动而失效,反而会随着生态的扩张持续增强。
IP衍生业务收入翻倍,“第二增长”曲线体系日趋完善
在演出票务领域建立领先优势的基础上,大麦娱乐将用户流量与内容影响力延伸至IP衍生赛道。
以“阿里鱼”为核心的IP衍生业务,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报告期内,IP衍生业务收入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阿里鱼收入实现超过100%的同比增长,利润也基本实现翻倍。
这种高速增长代表着市场需求旺盛,更说明阿里鱼已经具备了足以支撑规模化扩张的商业能力。
更关键的是,在现实娱乐生态中,阿里鱼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它既可以承接大麦娱乐内容侧的IP曝光与话题热度,又通过阿里系渠道完成产品销售与用户渗透,因此能够在多个环节同时放大IP商业价值。
伽马数据显示,官方店铺是企业IP衍生品布局的重点,此次统计的代表性IP中9成设有官方店铺,淘天集团是数字娱乐IP官方店铺布局中最重要的渠道。
阿里鱼背靠阿里巴巴生态体系,依托淘宝、天猫等电商渠道的流量支点,可以精准洞察用户的兴趣偏好,并在内容热度的窗口期迅速推出衍生商品。这种“内容驱动、电商支持”的模式,在国内IP运营行业中具有稀缺的闭环优势。
结合这一优势,阿里鱼围绕“转授权”与“IP零售运营”双线推进,成果显著。
一方面,阿里鱼围绕转授权建立大规模合作网络。公司已与三丽鸥家族、宝可梦、环球影业等数百个国内外优质IP及版权方达成合作,并为泡泡玛特、名创优品、周大福等数千家品牌商家提供IP授权整体解决方案,建立起覆盖上下游的授权生态网络。
另一方面,通过IP零售运营,阿里鱼积极拓展线下消费场景。报告期内,联合上游版权方及潮玩品牌方开设了多家国内首店。今年9月落地上海的吉伊卡哇中国大陆首家官方旗舰店,开业即引发消费热潮,验证了线下空间的潜力。同时,与全球收藏卡牌品牌TOPPS达成战略合作并开设天猫旗舰店,使IP衍生品能够触达更广泛的兴趣圈层,让IP价值在多元化渠道中持续释放。
图:吉伊卡哇中国大陆首家官方旗舰店上海揭幕
这样的业务体系逐步完善,大麦娱乐在行业中的优势也愈发明显。阿里鱼凭借早期布局与多年积累,不仅形成了从IP获取到线验的全链路运营体系,而且实现了规模化、商业化与盈利能力的同步提升。这也意味着在即将到来的IP衍生品市场扩张周期中,大麦娱乐更有可能成为享受红利的核心玩家。
“娱乐+AI”战略深化,大麦娱乐步入新文娱升级周期
随着中期业绩展现出稳健的增长动力,从战略视角、赛道前景以及全球化进程来看,大麦娱乐在构建一个能够支撑长期增长的“多极引擎”系统。
首先从技术视角看,大麦娱乐推进“娱乐+AI”战略的节奏正在加快。
大麦APP在今年的全面升级,使现实娱乐消费出现了类似“数字化服务跃迁”的体验变化,在“快、全、准、近”的逻辑下,用户可以更快速地匹配演出、更准确地接收推荐、更便捷地进入线下场景。
与此同时,在产业端,灯塔AI已完成超600个项目的剧本评估、发行诊断及票房预测服务;虚拟拍摄技术也已落地8个摄影棚并投入多个影视项目使用。
AI技术正从用户体验与内容生产两个维度,持续拓宽大麦娱乐的生态边界与运营效率。
在技术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公司业务层面增长动力强劲,演出与IP衍生双赛道均处于黄金发展周期。
演出市场正在进入供给扩张与需求爆发的叠加期,现场娱乐的热度使大麦演出内容与科技业务收入实现持续增长。而IP衍生品市场也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伽马数据报告,多个IP的衍生品销售额或于2025年取得超100%的增长,且分布于游戏、动漫/动画、影视、原创形象等多个领域。
大麦娱乐凭借在演出内容领域的深耕与阿里鱼在IP运营上的领先布局,精准卡位两大白金赛道。
在国内市场的基本盘稳固后,公司也开始将视野对准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国际化战略在近期迈出重要一步。
11月14日,大麦娱乐推出全球演出服务平台“大麦国际(MAISEAT)”,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海内外各类热门演出的购票与观演服务,并承接海外项目落地与国内团队出海。
这次大动作背后,是大麦娱乐逐步验证了自身系统化能力可以实现模式出海。此前,麦座平台的国际版票务系统已被澳门银河综艺馆等大型场馆采用,国际版iCIRENA系统也陆续落地香港英皇戏院和Cinema City等影院。
港澳地区一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桥头堡,大麦娱乐在香港、澳门证明了票务科技、场馆运营与标准化系统的全球化能力。
从内容到科技、演出到IP,再从国内到全球,大麦娱乐持续推动全球现实娱乐生态进化。
考虑到海外市场演出经济已经孵化出一个单季营收达85亿美元,市值320亿美元的Live Nation,而中国拥有更大的文化消费人口基数与更快迭代的娱乐需求,大麦娱乐在这一赛道上具备的长期增长空间并未完全显现。
对于资本市场而言,这意味着文化消费的热潮可能孕育出新成长型行业的领军者。
因此,多家机构在研报中集体提高对大麦娱乐的评价。摩根士丹利继续给出“增持”,高盛给予“买入”并设定1.38港元的目标价,花旗认为公司IP业务的潜力仍远未释放。
从机构的共识中不难看出,大麦娱乐正处在“娱乐+AI”战略兑现、核心业务高增长持续显性化、国际化布局加速推进的关键时刻,而这种结构性变化往往是一个新的增长周期的开始。
来源:港股研究社
时代财经
2025-11-15
券商中国
2025-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5
证券之星港美股
2025-11-15
红星资本局
2025-11-15
中国基金报
2025-11-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