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11-13 08:30:00
(原标题:“老树”新代码:一场传统产业的内生裂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浙江报道
传统产业不只是被新经济重塑的对象,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中最具“进化力”的部分。在浙江,传统产业“老树生新芽”的内生裂变在深入进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
日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浙江台州、嘉兴,深入温岭泵业、濮院毛衫这两个机械与纺织业的细分集群,从而进一步了解传统产业在地方如何转型升级。记者了解到,传统行业正实现技术与模式的双重跃迁:温岭泵业以技术研发、智能制造重塑产业链位置,濮院毛衫则以数字贸易、品牌出海打造新增长空间。
(利欧泵业温岭基地5G工厂,拍摄/柳宁馨)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如何让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在传统产业中实现耦合,企业既在研发端攀升硬科技的价值曲线,又在贸易端重构品牌与渠道的逻辑,塑造韧性与再生力。
浙大宁波理工商学院副院长李雪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浙江正借助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进行“内生裂变”。浙江拥有大量高度集聚的特色产业集群,这些集群内部产业链完整、协作紧密,为企业的裂变与升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浙江的民营企业嗅觉敏锐、机制灵活,是“内生裂变”最活跃的主体。
传统产业的升级不只是加装机器人,而是整个生产逻辑和价值创造体系的再造。
在浙江温岭,泵业制造是当地最早形成全国集群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如今,这个被视为传统机械制造的典型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泵制造到算力支撑设备提供商的结构性转型。
利欧泵业是温岭泵业龙头企业,也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作为一家离散型制造企业,利欧泵业拥有近3万个产品型号、16万种物料,生产体系十分复杂。企业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流程优化”到“AI智能化”的四级跳,质量系统实现“小时级”数据复盘。
2024年底,利欧泵业5G+数字孪生智能工厂成功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它是水泵行业全国唯一入选案例。
记者走进利欧泵业温岭基地的5G工厂,映入眼帘的便是智慧数字生产系统的指挥大厅。有了这个数字生产系统,每一台设备的状态都能实时显示,生产状态一目了然,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可以提前预判、解决。
利欧泵业集团浙江泵业总经理康湘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道,通过5G+数字孪生技术,工厂实现了从接单、排产、配送、检验到发货的全流程数字化。依托5G工厂,企业实现了生产计划按日管控。
产品出厂后,根据后台流程码,也可直接追溯到具体批次和生产设备,直接一键溯源,实现从原料到产品的全流程数字化质量管控。
再往工厂车间走去,可以看到多个环节已实现工业机器人“上岗”。机械臂正有序地完成喷漆、装配、测试等全流程作业,生产节拍与算法系统实时匹配,每一道工序都可追溯、可调度。不同车间的通道中,AGV小车静默穿行其中,实时将生产样品送往检测中心。
除了智能化,还有内嵌的数字化。据康湘兰介绍,注塑机、数控机床等核心设备均内置5G模块,工艺参数实时上传云端。
转型不只在生产流程,更关键的是产品核心竞争力。利欧泵业集团产品开发部经理林荣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演示了企业的核心产品——永磁同步电机与自研智能控制器,它比传统泵节能超50%,体积缩小三分之一。
利欧股份早在2018年便锚定永磁技术赛道,2025年,利欧股份发布永磁产品矩阵。如今,利欧泵业又把市场眼光放到算力新基建这一快速增长的领域,在新兴赛道上占据先发优势。
随着数字经济、AI算力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相关领域需求爆发。利欧集团敏锐捕捉算力中心和新基建带来的液冷系统巨大需求,液冷技术作为高效散热和节能的关键解决方案备受关注,企业率先在永磁技术和数据中心液冷泵领域取得突破。
利欧集团董事长王相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着算力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泵业正进入一个全新的应用周期。算力液冷系统方案中,对泵的技术性能、可靠性以及系统兼容性要求极高,这也直接推动企业在产品研发端加速创新。液冷系统市场空间将非常广阔,企业正在集中力量开发磁悬浮泵,以满足高端液冷系统的需求。
这意味着,传统泵企的产品,正服务于新基建体系中最前沿的算力设施。过去用于花园浇水、城市排涝的设备,如今参与支撑AI算力中心和高性能计算平台。
温岭泵业的智造跃迁,正成为浙江传统机械行业转型发展的缩影。
2024年,浙江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今年,浙江又启动数字化改造2.0企业7000多家,形成了一大批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其中国家级智能工厂近2000家。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在浙江,机械产业正通过自主研发、工艺创新与数字工厂改造,逐步从加工制造向系统供应、智造方案输出转型,成为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动样本。
浙江另一个传统产业转型在嘉兴的濮院毛衫产业集群上演。
11月5日,濮院毛衫数字贸易平台举行上线仪式。该平台整合濮院毛衫全产业链资源,通过打造B2B内贸、B2B外贸、B2C零售三大业务板块,以及对企服务板块,构建一个协同共生的服装供应链生态系统。
对采购商和消费者而言,仅需微信扫码,就可进入线上的“濮院毛衫官方商城”。对更多的毛衫生产企业而言,这是一场从消费端倒逼生产、贸易全流程转型的新尝试。
桐乡市濮院镇,近年来因濮院古镇的走红,与时尚圈联系得愈加紧密。在濮院古镇漫步,不时能够发现特色的服装店,羊毛衫产品是其中特色。
古镇背后,有实打实的产业支撑。全国每10件羊毛衫中,就有7件来自濮院。濮院镇拥有国内产业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毛衫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市场成交额连续6年保持千亿规模。
这里曾是传统纺织集群的代表。过去十余年,濮院毛衫集群的中小型纺织厂依赖贴牌代工模式出口,受制于订单波动、关税政策与全球贸易环境,利润率受到影响。
如今,随着濮院毛衫数字贸易平台的建立,这个传统产业带正在从制造端走向品牌端、服务端。该平台由政府主导、政企协作搭建而成,企业入驻后,可以在线进行B2B、B2C贸易。自9月试运营以来,该平台已吸引了超50家企业入驻B2B模块,12家企业入驻B2C零售官方商城。
内外贸一体化也是未来濮院毛衫产业集群的方向。据桐乡濮院镇党委书记罗国良介绍,未来,濮院毛衫数字贸易平台B2B外贸板块上线后,将会覆盖全球72个国家,触达170个全球仓库,培育1000家线上线下中小零售商,拓展境外贸易,打造国内、国外协同共生的服装供应链生态系统。
罗国良表示,将通过出海服务、品牌服务、渠道服务、跨境供应链服务等,有效嫁接濮院毛衫产业带资源和全球市场,帮助集群内企业发展跨境贸易,推动“濮院毛衫”品牌出海。
在浙江,传统的纺织业不再是单一的生产链,而正在演变为以数据为驱动的产业网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濮院毛衫数字贸易平台上,AI工具不仅用于贸易环节,也成为设计、制造过程的重要帮手。智能算法可以根据电商销售趋势建议企业优化花型设计、生成产品宣传图等。在该平台上购买的商品还可以实现“原料可溯、品质可信、流通可控”,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商品配套的二维码,就能看到每件商品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库,羊绒纤维细度、设计版权归属等十多项关键信息。
李雪艳认为,推进企业继续向“新”,可以基于块状特色、集群化特色,结合数字赋能,拓展新的空间和领域,企业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改造。
在浙江,传统企业的转型升级正在持续推进。今年8月,浙江印发《关于支持传统产业内生裂变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力争到2027年,全省每年实施10亿元以上内生裂变项目100项以上,优势企业内生裂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机制初步完善。
(视频剪辑:视频编辑许婷婷,实习生余艾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智通财经
2025-11-13
智通财经
2025-11-13
智通财经
2025-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