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估值之家
2025-11-10 09:57:18
(原标题:废弃油脂炼成“金”!绿色循环经济先锋——丰倍生物登陆沪主板)

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倍生物”,603334.SH)于11月5日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据悉,公司本次上市募集资金7.5亿元,将全部将投资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项目,从而丰富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发挥规模效益、并增强经营能力。
深耕废弃油脂资源利用领域,位列国内第一梯队
丰倍生物成立于2014年,其长期深耕于废弃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是国内少数具备“废弃油脂—生物燃料—生物基材料”再生产业链技术企业,位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类产业。公司主营业务以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业务为主,主要产品为生物基材料(包括生物柴油配方产品和工业级混合油)和生物燃料(主要为生物柴油)。此外,公司还依托自身油脂综合利用核心技术和渠道优势为客户提供油脂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DD油、脂肪酸等)。

图:公司收入结构(%,基于2025年上半年数据);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对于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考虑到国内废弃油脂供应量全球领先,从而形成独特的资源禀赋。这背后原因在于中餐特殊的烹饪方式,其决定了餐厨垃圾中含有较多的废弃油脂,且部分油会伴随烹饪过程流入下水道成为地沟油。以废弃油脂产生量约占食用油总消费量的30%估算,对应2023年食用油消费预计产生废弃油脂约1100万吨,若再考虑动物废弃油脂,我国废弃油脂供应潜力超1200万吨/年,可供提取的废弃油脂潜力巨大。
目前来看,生物基材料由于其绿色生产、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等特点,正处于行业快速成长期。根据智研咨询统计,我国生物材料市场规模已从2016年的1730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66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公司生物基材料在农化细分领域应用领先,并形成差异化优势:农药助剂方面,其具有无毒害、易生物降解,与作物亲和性更高、渗透性及附着性更强等特点,需求量随着下游市场芳烃类等高毒溶剂的逐步替代进一步得到释放;化肥助剂方面,主要发挥防结作用,且有助于改善化肥产品品质、降低化肥生产能耗、增加化肥产品功能、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对于工业级混合油与生物柴油方面,两者均以外销为主:根据IEA(国际能源署)数据统计,预计2028年生物柴油消费量增长至5993万吨,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2%。在全球减碳背景下,欧盟生物柴油需求增长带动工业级混合油需求,叠加全球SAF产能逐步释放及需求稳步增长,公司为客户提供“废弃油脂-工业级混合油-生物柴油-生物柴油配方产品”全产业链条的产品服务,因而在其中充分受益。
丰倍生物现已位列国内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行业的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末,其现有生物柴油产能10.5万吨,产能规模位居我国生物柴油行业第六;生物柴油产量为8.01万吨,对应占有率约为4.68%。从生物基材料在下游化工领域的应用来看,根据智研咨询统计,2023年我国农药助剂市场规模约为73.4亿元,公司对应在农药助剂市场占有率约为6.72%;结合百川盈孚统计数据,公司2023年在化肥助剂市场占有率约为6.46%。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公司进一步推进生物基材料对化石基材料的替代,下游市场潜力、产品规模及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从经营表现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09亿元、17.28亿元、19.48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6亿元、1.23亿元和0.85亿元(2024年净利下滑主要受国内生物燃料出口减少影响)。不过在今年前三季度,在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需求旺盛以及公司积极调整产品结构等共同推动下,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根据管理层预测,丰倍生物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21.0亿元至23.0亿元,同比增长51.4%至65.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05亿元至1.15亿元,同比增长33.8%至46.6%。
荣获欧盟ISCC资质认证,下游客户广泛
作为废弃油脂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开拓者,公司围绕“基础研究、材料开发、应用开发”三大方向,依托长期积累的技术经验,以及丰富的检测应用数据、机理研究和配方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油脂综合利用相关核心技术,包括原料检测及预处理技术、生物柴油改性合成技术、生物柴油精制纯化技术等。基于此,公司能够利用更广泛的废弃油脂,实现各类渠道来源废弃油脂中复杂成分的提纯、转化和分离,成功开拓了生物基材料在农化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且初步实现了生物基材料在选矿、油墨树脂、纺织、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并逐步实现商业化。
与此同时,历经长期业务积淀,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并取得了全球生物燃料产品准入门槛最高的市场——欧盟市场,其ISCC资质认证。公司生物基材料在农化领域与众多农化领域龙头企业达成长期合作,如丰乐种业、久易股份、泸天化、四川美丰、芭田股份等;生物燃料方面,则通过了众多大型供应商考察并开展合作,包括TRAFIGURA、GLENCORE等全球知名大宗商品交易商,以及BIOSYNTEC HANDELSGMBH、CARGILL NV、SHELL、REG INTERNATIONAL TRADING&COMMODITIES B.V.、BP等全球知名终端客户。油脂化学品方面,其中DD油产品下游主要客户为浙江伊宝馨生物科技公司、宁波大红鹰生物工程公司、益海嘉里等业内知名天然VE生产厂商。
公司长期重视科技创新,注重研发投入。2022-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支出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5135万元、5857万元、5357万元。公司管理层和业务骨干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人员行业工作经验均超过15年,对行业发展趋势、最新的技术动向了解深入,且具备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管理等方面丰富经验。此外,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常州大学、江南大学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联系,借助高等院校在理论和基础研究上的优势,加快技术研发进程和产品应用拓展。
荣誉与认证方面,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苏州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公司生物基材料受广泛认可,被中国农药工业协会评为2023年度优秀农药助剂供应商,并曾获中国农药工业协会颁布的第十四届中国农药协会创新贡献奖等。截止今年上半年末,公司共获得135项专利,其中国内发明专利33项,国际发明专利3项。
募集资金用于扩充产能,发挥规模效应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共计7.5亿元,将全部用于“新建年产30万吨油酸甲酯、1万吨工业级混合油、5万吨农用微生物菌剂、1万吨复合微生物肥料及副产品生物柴油5万吨、甘油0.82万吨项目”。

图:本次募投项目具体产能构成;资料来源:公司招股书
通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能够助力公司突破产能瓶颈,满足生物基材料和生物燃料行业飞速发展需要,进而扩大市场份额,持续保持优势地位;本次项目实施也进一步发挥公司规模效益,降低单位成本,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根据招股书中披露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在各项经济因素与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期相符的前提下,项目完全达产后,公司预计每年增加营业收入(不含税)39.44亿元。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为20.25%,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83年(含建设期2年)。
公司研究室
2025-11-10
投资时报
2025-11-10
估值之家
2025-11-08
公司研究室
2025-11-07
估值之家
2025-11-07
电鳗快报
2025-11-0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