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10-27 19:44:00
(原标题:太极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大降69%,闯入“减肥神药”拥挤赛道)
10月24日晚,太极集团(600129.SH)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0.88亿元,同比下降22.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亿元,同比下降69.56%。
三季度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近五年业绩大幅波动
财报数据显示,太极集团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为24.3亿元,同比下降7.13%;扣非净利润为-2890.96万元,同比由盈利转为亏损。对于前三季度营收下降的原因,太极集团表示,主要受相关政策以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持续消化等因素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销量及销售均价下降,导致营业收入下降。
与此同时,针对三季度单季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原因,太极集团表示,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广告费同比增加,三季度持续优化社会渠道库存,公司流通环节延续年度动销、推广活动,销售团队扩大推广费用增加。
总部位于重庆的太极集团是一家大型综合医药企业,拥有医药工业、医药商业、中药材资源、医药研发的较完整产业链,公司旗下有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太极集团重庆桐君阁药厂有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等13家制药厂,还有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等20多家医药商业公司。
近年来,太极集团在营收规模相对稳定的同时,归属净利润出现较大波动。2020年至2024年的五年间,公司归属净利润分别为6607万元、-5.23亿元、3.54亿元、8.22亿元和2665万。
对于2021年高达5亿元的亏损,太极集团在年报中解释称,2021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药集团后,对非主业和非盈利项目按照战略规划进行清理并拟暂停部分项目,对有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66亿元,并计提员工设定受益计划1.43亿元,累计影响利润金额约5.09亿元。
2024年,太极集团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96.76%,公司年报解释称,受2023年同期高基数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较高,以及下属子公司补税影响,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较同期下降。
2025年上半年,太极集团营收、净利润再次显著下滑,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减少约21.60 亿元。公司表示,主要受相关政策以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持续消化等影响,上半年公司胃肠感冒类、抗感染类、止咳类等主要产品销售同比下降。
司美格鲁肽临床获批,“对手”已有80家
面对2025年上半年不佳的业绩,太极集团在中报业绩预告中表示,将持续保持研发投入强度,加大产品二次开发和新产品研发力度,同时积极推进专业学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强营销改革转型。
9月10日,太极集团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涪陵制药厂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的《药物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这也标志着公司正式闯入“减肥神药”赛道。
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长效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刺激胰岛素的生成,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同时降低食欲和食物摄入量,从而在治疗2型糖尿病、辅助体重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司美格鲁肽上市以来,除较常见的肠道不良反应、停药后体重反弹外,也被报道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等风险。
司美格鲁肽目前已成为异常拥挤的赛道,据公开信息,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目前国内惠升生物、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杭州中美华东、珠海联邦、齐鲁制药、丽珠集团等多家老牌药企都已提交了司美格鲁肽的上市申请。摩熵医药近期数据显示,中国本土企业已有80个GLP-1类减重药物研发管线,其中处于Ⅱ期临床试验及以上的有62个。
尽管赛道已非常拥挤,但太极集团似乎仍对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寄予厚望。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公司开展重点研发项目61项,其中中药19项,化药18项,生物药3项,司美格鲁肽就是其3项生物药研发项目之一。,2024年,太极集团研发总费用为2.8亿元,而据公司近期披露,其在司美格鲁肽项目累计研发投入约4418.34 万元(费用未经审计)。
行业分析认为,目前国内在研的GLP-1在减重效果上其实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包括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博瑞医药等公司的减重药物,减重效果基本集中在15%至20%的区间。减肥药偏消费品属性,普通消费者大多不会在意几个百分点的临床数据数据差异,对于本土生物类似药厂商而言,“营销战”“价格战”或将成为相关产品未来的宿命。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经济观察报
2025-10-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