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用有为行动建设公平竞争市场 | 经观社论

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4 21:00:23

(原标题:用有为行动建设公平竞争市场 | 经观社论)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 《关于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3个月的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行动。此次行动涉及非法牟利、夸大和虚假宣传、抹黑诋毁企业等多个问题。

此时也正值2025年中国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开展期间。这项活动从2022年开始举办,今年已经是第四届。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意义重大,可以说,没有公平竞争,市场会失灵、资源会浪费、创新会停滞。

客观地说,目前市场中还存在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中国汽车行业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观察窗口。汽车产品高价值、供应链复杂、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性,让该行业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高发区。

比如,有的车企安排旗下汽车对撞卡车,制造违背常识的安全神话;有的车企恶意攻击,或者通过水军散布谣言,损害竞争对手的声誉;还有所谓“零公里二手车”,车企用虚假交易将新车登记为二手车,虚增销售,也侵蚀了消费者权益;从供应链角度看,一些车企对供应商拖延付款,核心供应商对上游企业亦然,因为长期不正当拖延付款,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濒临破产。

这些行为破坏了市场信任,消费者感到被欺骗,供应链上下游陷入焦虑,行业畸形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所谓“内卷”,一定意义上正是由这种恶性循环加剧的。

这些问题中的很多已经得到了处理。比如,科技部出台了《驾驶自动化技术研发伦理指引》以推动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对 “零公里二手车”乱象,相关部门也明确表态要进行规范整治,予以严厉打击。有些问题也得到了高度重视。比如此次针对汽车行业网络乱象的专项整治行动,就体现了监管部门的决心。

公平竞争政策的核心,在于引导企业在正当规则下进行良性竞争。我们认为,不管是汽车行业还是其他行业,不管是网络乱象还是拖欠账款等行为,整治行动要收到实效,就必须让违法违规者得到有效的惩戒,大幅度提升其违法违规成本。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真正具备威慑力。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只是问题的一个部分,地方政府的角色也不容忽视。拿汽车行业来说,地方政府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也会损害公平竞争环境。比如,部分地方政府对本地汽车企业采取保护甚至补贴措施,无法通过市场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不仅延缓了产业出清,也造成资源错配。地方角色与企业间的不正当竞争相互叠加,加剧了行业内卷与市场失序。

公平竞争与否,将决定未来哪些企业能够脱颖而出,进而直接影响国家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只有构建透明、公正的竞争环境,才能让创新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让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获得应有的成长空间,从而推动经济结构升级、提升国家的长期竞争力。

今年的公平竞争政策宣传周延续了“统一大市场,公平竞未来”的主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正是越来越开放和统一的市场。这也是公平竞争政策持续成形并发挥作用的过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需要各方携手完善立法、强化监管,进一步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只有在制度土壤公平、监管威慑“有牙”的前提下,市场“看不见的手”才能高效运作,各市场主体才能真正公平竞未来。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2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