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观察报
媒体
2025-09-14 15:40:42
(原标题:餐饮老板眼中的预制菜和现做)
罗永浩和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对于预制菜的争辩,不仅体现在消费者和餐饮老板之间,还体现在餐饮老板之间。
一位北京菜连锁餐饮公司的高层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在他的认知中,正如贾国龙所说,提前加工好并冷冻,到餐厅直接拆开加热的就是预制菜;而经过中央厨房腌制、到餐厅厨房后还需经过煎炒蒸煮等工序的食材,不属于预制菜。但他也明白,在大众的理解中,只要不是新鲜现做的都算预制菜。
按照2024年六部委的定义,预制菜是以一种或多种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使用或不使用调味料等辅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配以或不配以调味料包,符合产品标签标明的贮存、运输及销售条件,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洪涛说,像西贝这样的连锁餐厅,如果使用的是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半成品(如切配、腌制好的肉,调制好的酱料包),或者现场烹制的冷冻半成品(如预炸好的薯条),根据国家规定,这些产品若没有预先完全熟制,或者是由餐厅自己的中央厨房当日配送、现场烹制的,不属于国家定义的预制菜范畴。
面对西贝创始人贾国龙“按照国家标准,西贝不是预制菜”的回应,9月12日晚,罗永浩开直播表示,西贝称没有预制菜是100%撒谎。
罗永浩说,消费者对于现制是没有分歧的,他认为的现制是早上去超市、菜市场买菜买肉后加工制成。
在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看来,品牌连锁餐饮建立中央厨房,安排专业人员和化验室,对采购的食材进行质检和安全检测,还会留样对比、追溯食材来源,这样能更好保障食品安全。
上述北京菜高管称,正餐要想实现标准化并达到卫生标准,中央厨房和预加工是必要的。当门店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后厨水平不一导致菜品口感不一的情况。罗永浩说的现做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做法,这种做法下厨房面积大、效率低,也难以实现连锁经营。
但也有品牌持有不同意见。乡村基去年关闭了自己的中央厨房。乡村基创始人李红对记者说,现炒会存在咸淡不一的情况,但相比标准化,乡村基还是坚持现炒,因为现炒才有家里的味道,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刘京京说,品牌连锁餐饮要保证百店一味、菜品品质稳定,就需要食安品质更可控的食材、更精确的调味料配比、更好的厨艺转化,才能形成精细化的标准流程,确保每一次的出品质量和口味一致。但标准化预制也不意味着一定会牺牲锅气,食材预加工后,在餐厅现蒸、现炒,其实可以稳定地保证美味水准。
连锁餐厅基于自身运营模式对预制菜有这样的理解,其他类型的餐饮企业又有不同的视角。
一位曾在日本留学的北京烤肉店老板说,在日本餐饮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果正餐厨师不是现炒现做,而是使用保质期一年左右的食材,口味会差很多,难以存活。他认为,正餐企业如果为了连锁化、节省成本而走向更高程度的食材预制,会丧失餐饮的核心竞争力——好吃。
一家餐饮老板告诉记者,当消费者下单一份青瓜鲜虾饺子时,需要先擦黄瓜丝焯水。要是提前擦丝,黄瓜就会流汤,味道就差之分毫。若每个食材都差之分毫,整个饺子的味道就会失之千里。他认为,从咬文嚼字的角度看,西贝不算预制菜,但不符合消费者认知。
一家饺子馆老板说,业态不同,工业化程度也会不同,饺子还是现包才好吃,而米饭类的工业化程度相对会更高。现炒作为一种经营模式或者说是经营手段,要看餐饮经营者对自己经营模型的考量,有的老板干脆选择炒菜机器人,既能现炒,效率又高。
在刘京京看来,没必要纠结是不是预制菜,因为国家规范和消费者的理解未必一致,餐饮人回归本质,消费者关心的是食品是否安全、健康、美味,是否物有所值。标准明确,信息公开,可能是这场风波最好的解药。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
经济观察报
2025-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