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

包凡归来引爆资本圈!昔日“创投王者”还能翻盘吗?

来源:三尺法科技

2025-08-11 17:51:31

(原标题:包凡归来引爆资本圈!昔日“创投王者”还能翻盘吗?)

2023年2月26日,港股上市公司华兴资本(1911.HK)突传:创始人、时任董事会主席兼CEO包凡失联,消息迅速震动创投圈。短短几日后,公司公告称包凡正配合中国有关机关调查,自此开启长达两年半的“神隐”时期。直至2025年8月8日,《财新》援引多方信源称其近期已获自由,当天界面新闻向华兴资本求证,公司仅回应“没有相关回应,一切以华兴资本公开消息为准”。


包凡归来,但等待他的,已不是昔日的华兴资本——在他缺席的900多个日夜里,公司管理层、股权结构乃至业务重心,都经历了剧烈变化。高管换血、去“包凡化”成为主旋律,控股权表决安排也已由其妻许彦清接手。眼下,这场资本与监管交织的风波,似乎告一段落,但留给市场的疑问并未消散。


从创始人到“旁观者”


在创投江湖,包凡是绕不过去的名字。



1993年至2000年,他先后在摩根士丹利与瑞士信贷任职,参与操盘多家跨国企业的资金募集、银团贷款及并购案。2005年,他创立华兴资本集团,2018年带领公司登陆港交所;2015年,更入选《彭博市场》“全球金融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位列第22位。彼时的包凡,被誉为“中国创投并购之王”,是资本市场的风向标之一。


然而,2023年,这位资本大佬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2月26日,华兴资本公告称无法与控股股东、董事会主席兼CEO包凡取得联系,消息在创投圈引发轩然大波。数日后,公司确认其正在配合中国有关机关调查,但从未披露任何调查细节。接近华兴资本的消息人士称,事件或与集团前总裁丛林在船舶租赁业务中的违规操作相关。


据多家媒体报道,丛林与包凡的关系始于2016年。丛林加入工银国际不久后,2017年10月,华兴资本向工银租赁借入2亿美元贷款。2018年9月,华兴资本完成港股IPO融资后,随即偿还了该笔贷款。不久,丛林离开工银国际,出任华兴资本总裁兼华兴证券董事长。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让华兴资本自2023年4月起停牌逾一年。其间,公司对外唯一的实质更新,是当年8月的一则简短公告——包凡仍在配合调查。直至2024年2月,他正式辞去公司全部职务,这场持续一年的调查以核心人物的离场暂告段落,但关于真相的猜测和讨论,从未平息。


隐忧未解:财务压力与行业挑战


面对内外双重压力,华兴资本正处于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之中,财务隐忧与行业低迷交织,挑战其持续发展的稳定性和韧性。


·财务压力凸显

2023年度华兴资本亏损4.72亿元,其中7,766.9万元“受限制款项”与包凡调查相关,被列为“或然负债”,未来存在退还、没收或追加支付的可能性。


·审计质疑

审计机构中汇安达对此出具保留意见,指出无法确认该款项的可收回性及是否应计提拨备,暗示财务数据存在调整风险。


·公司声明

华兴资本强调该款项支付不构成违法认定,但鉴于调查进展尚不明朗,法律与财务风险仍悬而未决。


·行业环境恶化

2023年至2024年,中概股海外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大幅萎缩,华兴资本核心投行业务遭遇严峻挑战。


·营收大幅下滑

公司总收入由2022年的15.3亿元骤降至2024年的8.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反映业绩承压。


·基金应对措施

面对困境,华兴资本两只新经济四期基金提前终止投资期,公司以7.91亿元回购部分股权投资权益,用于清偿未偿投资金额,并豁免约9007.2万元应付款项,力图化解压力。


华兴资本的“自我重塑”


包凡回归短期内或难重拾对华兴资本的掌控。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包凡已不再参与集团的日常管理与运营,其个人生活也属于私人范畴,华兴资本对此不再发表评论。目前,公司由执行委员会全面负责战略推进,业务运作正常。


市场对包凡回归反应积极,截至8月8日收盘,华兴资本股价涨至6.87港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6.84%,盘中最高触及7.15港元,创今年新高,市值达39.39亿港元。


这位曾经在创投圈风云人物的未来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关注焦点。包凡的回归更像是资本传奇的落幕,而非新的起点。他曾引领中国互联网并购黄金时代,但如今的华兴资本已焕然一新,未来的篇章或将由他人续写。


文 | 夏叶璐

编辑 | 麻艺璇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